首页 > 分享 > 古薛文化丨饺子的起源

古薛文化丨饺子的起源

“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这是描写什么食物的诗呢?

对,就是饺子!

读过这首诗,你能够想到什么呢?其实,这是描写“饺子”的诗,说起饺子,要从饺子的历史谈起,大家知道饺子的起源吗?饺子在哪里发现的?发现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和滕州古薛官桥有关吗?

据传饺子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在寒冷的季节吃饺子,然后驱除寒冷,增强体质,抗击病寒。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还有这样一段话:“饺子虽然到了明清才成为定俗,但它的产生却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

1978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在滕州市薛国故城进行考古,发掘的9座薛国墓葬中,共出土各类随葬铜器919件。出土铜器制作精致,以礼器为主,其中有鼎、簠、壶、鬲、簋、舟和盘等28件。其中2号墓有列鼎7件,其中一间盖铭文6行29字,因锈蚀严重而漫漶不清;出土铜戈9件,其中二件胡部铭文“薛郭公子戈”;出土铜杖首1件,铭文“寿元”2字。通过这些出土的青铜器和陪葬品,可以看出这是一座春秋时代的薛国侯墓葬,因为古代的鼎是有代表性的,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在该墓出土的一套青铜礼器中,有一个锈蚀的铜器,里面整整齐齐排放着一些白色食品。它们为个体三角形,内包有屑状馅料。

盛放食品的器物是什么呢?这些白色的食品又是什么呢?盛放食品的作用是什么呢?

经专家判断,盛放食品的器物是青铜簠(fu),主要是用来祭祀用的,这里面的食物,就是今天的饺子或者馄饨的鼻祖。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鲁南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饺子。从当时出土的食物看,粮食类食物有粟米,面食品有水饺或馄饨,其中出土铜鼎内还盛有牛、羊、猪、鸡、鱼等动物骨骼,反映了春秋时期薛国贵族多元化的饮食生活文化。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饺子告诉我们饺子在我国的食用历史至少有2500年了。

饺子的起源出自古薛国?有何依据?

2500年前的饺子是什么样的?

01

依据一

199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考古学报》第4期中,《薛国故城勘探和发掘报告》一文中就提到薛国故城出土的饺子,原文是这样描述的:“M1:77 内密密排放着三角形食物,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为当初霉变所致,风一吹即消失掉,露出三角形食物,状似水饺,亦已炭化,用竹签轻轻拨动即破碎。三角形食物内包馅状屑物,已无法辨认是什么馅。经观察分析,我们认为铜簠内三角形食物,当即中国传统美食水饺或早期馄钝。”

02

依据二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王仁湘先生所著的《往古的滋味--中国饮食的历史与文化》一书中,在《古代饺子的模样》文中写到:“还值得提到的是,在山东滕州薛国故城的一座春秋晚期墓中,在一件随葬的铜器里见到一种呈三角形的面食,长5~6厘米,这应当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饺子,只是它的形状还不算太标准,或许是最原始的饺子……。”文中还插配了“春秋时期薛城的饺子”的图片,为考古出土时所拍摄,可见饺子在我国历史久远,其起源就是薛国故城的饺子。

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水饺发源地是在山东滕州市,2500年前的考古发掘和近1800年前的历史文献记载都支持这个观点,且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者都出自山东,这不是偶然的,是真实的历史考证。

长期以来关于水饺是起源和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食品,这种含糊的说法也主要受到三国时魏国历史文献记载的影响,魏国在三国时期就是占据长江以北广大中原地区的北方政权。但为什么山东滕州水饺的考古发掘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恐怕主要是考古发掘公布的时间较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布的,再加上山东的文化虽然深厚但也比较内敛的原因吧。

饺子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饺子又叫“交子”,据史料记载这名称的来历与我国大年三十夜食饺子的习俗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中最隆重的节日,大年三十晚上,有守夜辞岁的习俗。守夜辞岁的活动在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叫包辞岁吃。它是指在大年三十夜把备好的肉、菜剁成馅,其中的肉和菜谐音为“有财”,因此在剁时往往要弄出大的声响,让左右邻居听见,馅调好后和面擀皮将它包成月牙形的食品,到午夜十二点时下锅煮熟全家共食,这就叫包辞岁。

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12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子时钟声一响人们便由旧的一年迈进了新的一年,称为“更岁交子”。习俗中在子时吃的这种带馅食品完全是为了辞旧岁迎新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称为“交子”,口耳相传,便得此名。后来用于书写时,因为“交子”为食品的一种,便在前边加上“饣”,于是成为“饺子”。

除夕吃饺子的习俗据专家考察,在明代已广为流行,在《明宫史》、《宛署杂记》等书籍中已有春节吃饺子的记载。到了清代已成为定俗。饺子的叫法在古代除了“交子”外,还有“角子”、“扁食”、“馄饨”、“煮饽饽”等。

“饺子”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饺子形状有何讲究?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

饺子的摆放也有讲究吗?

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

……

“好吃不过饺子”。

当2500年前的美食,

年年除夕之夜

仍在表达着千门万户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时,

作为“饺子故里”的子孙们,

怎能忘怀先圣先祖

给我们留下的齐天洪福呢。

相关知识

牡丹文化的起源与诗歌
探索黄金古树的神秘起源与传说:历史、文化及自然奇观
【统战故事】(五十一)薛觉先:粤剧文化传承发扬人
冬至丨猫腻饺子搭配桂花冬酿酒
中国兰花文化的起源
洛阳牡丹文化的历史起源
南京绒花制作技艺:绒花开不败,但愿春常在丨古来美集
潜山二乔公园:可以触摸的“古皖文化”
笔尖上的济宁丨“拉财”水饺
在运城感知“古中国”文化符号

网址: 古薛文化丨饺子的起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7529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历史饮食文化:中国古代十大传统食
下一篇: 你吃的不单是糕点,更是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