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快速繁殖体系的初步建立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大花蕙兰快速繁殖体系的初步建立
胡燕梅 夏景波 方中明 郭云贵 杨永会 开通知网号
【摘要】:探讨了4种大花蕙兰外植体诱导原球茎形成的效果和不同激素配比对茎尖原球茎诱导及增殖与分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原球茎适宜外植体为茎尖,培养60 d后诱导率达到76.0%。而其他3种外植体均不能有效诱导原球茎形成;其中0.5 mg/L 6-BA+0.1 mg/L NAA激素组合诱导茎尖原球茎形成率达到87.8%;而茎尖原球茎在各激素组合处理中增殖率均能达到100%。原球茎在1.5 mg/L KT+0.5 mg/L IBA激素组合中增殖与分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和分化系数分别达到5.19和2.80。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个人AIGC检测>>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燕梅;方中明;郭云贵;夏景波;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分化与离体保存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2 胡燕梅;郭云贵;方中明;5种天然有机物对大花蕙兰类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丽青;孙翊;周音;张永春;朱建军;杨柳燕;李水根;范晓芬;添加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铁皮石斛离体快速繁殖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王丽丽;曹魏魏;高新龙;底廷伟;姜华;赵宇;古巴兰的茎段原球茎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3年01期 3 孔祥莹;金雪花;大花蕙兰原球茎诱导培养影响因素及褐化防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0期 4 赵颖;刘平生;张南;大花蕙兰的嫩根与根兜组织快繁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5 龚汉雨;李和平;季华;不同激素配方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相阳;杨同梅;雷勤峰;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7 张晓申;王慧瑜;史喜兵;李晓青;大花蕙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8 韩牙琴;林琳;赖钟雄;大花蕙兰茎尖培养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韩学颖;徐艇;周际;李晓晨;大花蕙兰组培快繁与生根培养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7年05期 10 徐宏英,赵玉明,谢海军,王芳大花蕙兰组培快繁影响因素分析[J];园艺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燕梅;夏景波;方中明;郭云贵;杨永会;大花蕙兰快速繁殖体系的初步建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宋丽莎;乙引;张习敏;张宇斌;大花蕙兰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韩学颖;徐艇;周际;李晓晨;大花蕙兰组培快繁与生根培养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7年05期 4 田英翠;杨柳青;植物激素和复合添加物对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5 邹宗兰;秦庭豪;文颖;饶晓鸿;朱英;大花蕙兰工厂化繁殖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6 赵海红;张晓申;王慧瑜;杨录军;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7 陈昌铭;大花蕙兰的种苗快速繁殖和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年02期 8 王慧瑜;张晓申;杨录军;赵海红;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6年03期 9 毛红丽;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2期 10 任惠;陈冠南;王宏;朱均权;凌小鹏;不同培养基对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佩佩;刘燕;大花蕙兰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根发;蒋明殿;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3 付志惠;李洪林;李琼;杨波;大花蕙兰快速繁殖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鹂;杨晖;大花蕙兰组培褐变的防止措施[A];长三角现代植物生物学与农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庞基良;郑立明;王利琳;向太和;胡江琴;植物激素对春兰×大花蕙兰杂交苗试管开花的影响[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木桂;黎扬辉;曾瑞珍;谢利;曾飞燕;杜宝贵;张志胜;大花蕙兰多倍体资源的创建[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英男;杨秀珍;栾添;王四清;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对大花蕙兰幼苗生长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8 朱根发;红花系大花蕙兰的杂交亲本及育种进展[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9 朱根发;香花型大花蕙兰新品种[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10 李秀兰;大花蕙兰种子原球茎(PLBs)诱导与分化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开云;大花蕙兰抗病转基因体系及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赵九洲;大花蕙兰产业化栽培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王利民;大花蕙兰杂交育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李杰;几种名贵洋兰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及遗传转化[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芳;杂交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蒋达钜;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工厂化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夏慧敏;大花蕙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4 刘佩佩;大花蕙兰‘幻影’组培再生体系建立及离体保存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管倩;大花蕙兰根系诱导原球茎及壮苗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6 殷丽青;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离体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杨丽娟;大花蕙兰离体快繁关键技术及多倍体诱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东旭;大花蕙兰杂交及种胚萌发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章鹏程;大花蕙兰体外再生优化、感病叶差异蛋白初探及模式植物抗病毒机制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琳;大花蕙兰高频再生及工厂化生产体系的建立[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利媛;大花蕙兰新优、中小型品种缘何俏销[N];中国花卉报;2022年 2 ;大花蕙兰低开高走 有望迎来牛市[N];中国花卉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薛倩;大花蕙兰年宵又遇低谷[N];中国花卉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薛倩;大花蕙兰种苗市场“稳”字当头[N];中国花卉报;2019年 5 史秀娟;2019大花蕙兰订货交流会在云南举办[N];中国花卉报;201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史秀娟;大花蕙兰销售需开辟新渠道和新模式[N];中国花卉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薛倩;大花蕙兰价格高开高走[N];中国花卉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薛倩;大花蕙兰主销市场后期剩货[N];中国花卉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薛倩;大花蕙兰种苗触底反弹[N];中国花卉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薛倩;大花蕙兰 品质滑坡,走货放缓[N];中国花卉报;2016年
相关知识
大花蕙兰快速繁殖体系的初步建立
大花蕙兰冬季防冻核心技术
大花蕙兰育种研究进展
大花蕙兰温室栽培种植技术
大花蕙兰离体快速繁殖方法
大花蕙兰花期调控及病虫害防治
大花蕙兰‘黄金小神童’花期研究初探
满天星快速繁殖与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关于园林植物虫害监测与防治体系建立的初步思考
北方地区大花蕙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网址: 大花蕙兰快速繁殖体系的初步建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