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曹永峰 苏典文

凉州区新鲜实验学校

武威第十三中学

【摘要】

本案例通过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课中组织课堂教学,课后互动和评价等教学活动,拓展延伸课外教学内容,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应用效果表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提高了美术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美术教学;智慧教育平台;个性化学习;综合素质提升

现阶段,美术教育因地域和学科的限制,存在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教师研修机会不足、备课资源匮乏、教学实施流程不够清晰等教学困境。为了让美术教师得以接触到最优秀的教师和最前沿的美术教学资源,让亿万孩子能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环境,缩小各学科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美术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升级,笔者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施美术课实践教学,探索出了一条有利于美术教师借鉴的教学模式,现分享如下:

一、特色应用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一个集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学习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它为教师教学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诸多便捷。美术教师把个人研修、集体备课和名优“双师课堂”三个场景作为的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美术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美术教师研修

1. 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双线并行的专业培训策略,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集中培训由专业团队或专家设计课程体系,通过教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理解,开展教师之间以及与培训师的直接交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亲身体验智慧教育工具的使用,通过虚拟画室、AR/VR教学应用等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灵活安排时间,选择自主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成长路径。教师的双线并行培训学习,有助于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为教师系统掌握美术教育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开阔教师视野,促进专业成长提供了保障。

2. 观摩智慧平台优质课,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国家平台汇聚了众多专家名师的优质讲座、部级美术精品课和部级美术优课等资源,通过观摩借鉴名师课程教学视频,学习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浏览作业设计,以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模仿中学会创新。例如,教师在研修前,要先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寻找与自己教授科目相关的课程板块,查找评分高、评论积极的课程,然后选择观看。在观看课程时,特别注意教师如何组织课程结构、引入新概念、设计互动环节、布置作业及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等各方面的方法。记录下认为创新或有效的教学策略,尝试将学到的设计理念、新的教学活动和技术工具应用到自己的课程准备中。实施后,教师还要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教学效果,不断调整优化。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学习和实践,教师在模仿中创新,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图1 美术教师研修

3. 用好教研群,在教研时着力基于平台上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同课异构、反思总结”四大版块开展教研活动。智慧中小学教研群作为线上协作的重要工具,快捷、方便、高效,吸引我们积极参与网上教研活动。一,教师在课前集体研讨,课后听评课指导时,充分发掘出授课教师的亮点和不足,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在教研群里交流,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二,教师在教研群里与其他的教师交流备课过程及作业设计,开展同课异构,同时分享自己的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心得,共同进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能力。三,学校依托希沃推出了“备授课一体化项目”,通过教学数据的呈现,管理者坐在办公室就能清晰了解每个班级、每位老师的教学情况,学校的教研活动次数、听评课次数、教师在线备授课时长、教师云课件数、班级评价情况等详细数据,并给予针对性改善建议。真正发挥现代化办公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

(二) 美术教师备课模式

美术教师的备课模式从传统的个人封闭式备课转变为更加开放、互动和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1. 根据教材,结合教师参考用书,梳理本课的学习任务,细看学习目标和教学建议,对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选好智慧教育平台借鉴学习的课程,对于非专业的教师而言,选择一些易操作、难度低、兴趣点高度课程,进行备课准备,对于专业的美术教师,要选择相同版本的美术课例进行借鉴,同时选择不同版本的课例进行比对参考。

2. 认真观看课程视频、教案和课件等资源,弄清楚名师课堂设计的教学流程,注重技术的融合、资源的共享、教学的个性化,找准课堂授课时需要的互动点,通过智慧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比如说,哪些地方需要暂停提问班级的孩子,哪些地方需要快速播放,哪些地方需要组织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哪些地方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等,思考如何组织语言引导学生在互动点开展活动,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跟着线上教师的讲解,逐步深入学习。视频观看学习完毕后,以这些优质课程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新手教师写详案,成熟型教师写简案。

图2 教师集体备课

(三)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通过多次探讨与实践,探究出了适合美术课的名师+助教的方式进行“双师课堂”模式的授课。即:依托平台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大屏授课,课堂以平台上的视频为主,线下任课教师根据名师讲解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答疑辅导、诊断反馈等课堂服务。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新流程,实现智慧教学流程“三阶段”重构。

图3 教师备课流程

课前,由于网络不稳定问题,建议先将上课资源进行缓存,然后观看课程视频,熟知课堂设计的教学流程,弄清楚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再推送“学科课程”栏目中的“同步课程”、微视频、PPT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提炼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清单。

图4 课堂设计流程

 图5 双师课堂模式

课中,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负责在课堂上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组织活动。教师从PC端进入授课界面上课,利用“触屏”功能,结合线下教学活动,开展双师课程教学。教师用好任务需求清单,用好互动工具,在互动点要注意暂停、批注讲解、提问、答疑,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使用画板功能标注圈画、进行详细示范指导。教学结束前教师再重点强调和补充重点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完成分层作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例如给八年级学生讲授美术双师课堂《藏书印》,通过在关键节点使用视频暂停,引导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合作探究等手段推进教学,即弥补了教学互动性差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获得感,并拿出了一些超出预期效果的作品。

图6《藏书印》双师课堂教学

课后,由于学生家庭学习终端的制约,建议让学生尽可能地完成当堂练习,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我们还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总之,“名师+助教”的双师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但是也需要考虑到教学点教师的个人特点和教学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和应用。

二、模式总结

(一)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构建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美术教学环境。

1. 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丰富了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弥补了学校实体美术教学资源不足的短板,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和教学材料,还融入了多媒体内容、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技术手段,学生可以体验到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方式,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彩。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中构建具有艺术性的文化情境,例如在学习《喜悦与收获》一课时,教师可以一边让学生运用绘图软件描绘出运动会领取奖杯时热闹的场景,另一边利用投影仪、希沃白板、计算机等技术播放出领取奖杯时人们的欢笑声,在课堂内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2. 学生通过高清图片、视频教程、互动模拟等多元化学习资料,直观感受艺术的魅力,深入理解美术理论与技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平台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视频,近距离观察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创作技巧。在线画廊、作品评论区等平台功能的使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同伴和老师的反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交流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年画进行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视频设备,对年画的制作流程视频进行播放,并配有相应的字幕及语音解释,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艺术品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智慧教育平台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有助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艺术潜能。教师则可以利用平台的后台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升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新时代的美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全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

1. 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绘画、雕塑、设计等多种艺术创作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艺术构思到成品的全过程。这种亲身体验能够加深他们对艺术媒介、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促进技艺的精进。

2. 利用数字技术和游戏化的学习方法,设计与美术相关的互动游戏和挑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化学习通过设置任务、奖励机制和即时反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颜色理论、构图原则、艺术史等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

3. 通过赏析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逐步建立起个人的审美标准和批评视角。结合线上资源,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艺术馆藏和虚拟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艺术鉴赏力。

(三)通过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1. 教师采用平台智能推荐系统,促进其个性发展。基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偏好、能力水平等因素,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多样化学习材料和灵活的学习方式,能够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节奏的学生,无论是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还是动手实践型学习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成长。

2. 通过持续的个性化学习和实践,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生不仅在艺术领域内能取得显著进步,其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得到同步提升。这些软技能在未来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中同样重要。

(四)利用“双师课堂”的优势,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 “双师课堂”打破地域限制,让学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顶尖教师的课程,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2. 线上教师负责知识的传授,线下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工明确,提高了教学效率。现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即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而线上教师则可以提供更加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讲解,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业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 学生不仅能够与现场教师互动,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远程教师以及全球各地的学生进行交流,增强了学习的社交属性,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4. 在突发情况下,如疫情期间,“双师课堂”能够迅速切换至全线上模式,保证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总之,“双师课堂”融合了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相关知识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智慧赋能 教育生花——常德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培训会在临澧召开 —湖南站—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培训心得(精选43篇)
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来了!首批推出1000门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开学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 数字化教学“遍地开花”
济宁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网课资源的正确打开方式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京蒙“组团式”教育帮扶结出“智慧花”
区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网址: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31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有趣的木棉花美术教案
下一篇: 美术学科德育教学案例(曹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