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京蒙“组团式”教育帮扶结出“智慧花”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京蒙“组团式”教育帮扶结出“智慧花”

央广网呼和浩特11月22日消息(记者邵玉琴)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京蒙协作 · 教育振兴”第二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落下帷幕。11月21日,京蒙协作相关部门负责人、京蒙两地参赛教师代表相聚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共同见证大赛颁奖的高光时刻。

当日,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获奖教师接受了表彰。

图片

表彰现场(央广网记者 邵玉琴 摄)

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市教委联合开展的“京蒙协作 · 教育振兴”第二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面向京蒙两地全域报名,共吸引了2674名教师积极参赛,通过初审、复审,共评选出436名获奖选手。

当天,还举行了高中组和初中组不同科目的优秀课例展示。

据了解,现已成功举办两届的“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共吸引了京蒙两地1552所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教师参与。

而这样的活动只是京蒙协作内容之一。记者得知,近一年来,京蒙教育深度协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助力内蒙古教育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组团式”帮扶助力内蒙古“教育倍增”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跨度狭长,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偏远的农牧区,对于优质教育人才和资源的匹配尤为急迫。

眼下,在京蒙大地,一场围绕教育振兴的东西部教育协作发展行动如火如荼进行。

2023年3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共同签订《深化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地教育深度协作的序幕。

启动“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让京蒙教育协作提档升级。“教育倍增计划”作为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之一,旨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年来,京蒙协作实施了九大任务:内蒙古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京蒙教育远程互助工程、打造内蒙古校(园)长工作室、深入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支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大京蒙高校合作交流力度、推动京蒙结对旗县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开展青少年学生研学活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协作机制启动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

两地将教育对口协作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京蒙教育深度协作新模式,全面开辟京蒙教育对口帮扶新篇章。

从首都到内蒙古、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如今,在京蒙协作助推下,内蒙古多地大、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和北京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一年多来,两地教育系统在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旗县对口协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合作的新格局。特别是2024年以来,通过多次项目管理推进会,京蒙协作的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提升。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伟表示,自两地协作以来,已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提升了内蒙古的教育教学质量。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伟介绍京蒙协作成果(央广网记者 邵玉琴 摄)

这是截至目前,京蒙教育协作帮扶的成果数据:

北京17个区,与内蒙古7个盟市31个旗县结对共建;两地486对中小学“手拉手”结对;

北京12所高校与内蒙古10所高校开展结对交流合作;

北京20所职业院校与内蒙古31所职业学校建立结对关系;

培训校长、骨干教师3810人次,生成优秀课例3934份;

累计沉淀跟岗作业、集中培训、作业实践行动、改进计划、教学沉淀研训资源5876份。

自去年以来,京蒙教育协作平台共搭建85个教学基地,共733名京蒙师生参加“京蒙东西协作研学活动”;“京蒙红心·见字如面”活动,让两地12所学校的结对师生跨越1700公里,实现“笔端相聚”。

针对乡村学校基础薄弱、优秀教师短缺的难题,两地共同选派173名优秀教师,赴内蒙古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8所高中阶段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通过集体教研、案例教学、听课“诊断”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带到受援学校。

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京蒙师生“同上一节课”

AI技术、裸眼3D、4K虚拟现实、8K延时摄影……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数字技术”走进了内蒙古乡村小学的课堂。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赤峰市林西县是北京市丰台区在东西部协作中的结对帮扶地区,两地共计42所小学,两万八千多位小学生。

图片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智慧课堂”(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北京市丰台区支援合作办依托数字化技术,在结对帮扶旗县探索“双师素质课堂”参与式教育帮扶方式,用数字化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容,走出一条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教育的新路子,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北京市探索出了“双优云桥”“百校带百校”“校长工作室”“互联网+智慧课堂”等一批京蒙教育协作成功模式。

2023年10月,京蒙两地携手合作,搭建了“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依托该平台,让首都优质教育资源在内蒙古落地生根,成为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的“倍增器”。

该平台可用于各类教育协作项目的支持和管理,服务于京蒙两地教育管理者、教研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用户群体,构建统一的教育协作数字化空间,是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的“显示器”、工作的“推进器”、数据的“存储器”、成果的“辐射器”。

“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将传统点对点的对口支援转变为点对面的连片带动,也实现了从部分到全面的倍增效应,让京蒙两地同步课堂、同步教研的场景应用成为现实。

据首都师范大学负责人介绍,该校立足于智慧教育平台,已举行了八次同步课堂、同步教研主题活动,辐射带动了7000余名教师积极参与。开展17次主题活动,惠及内蒙古自治区14万名师生。

记者得知,本年度京蒙教育协作的20个项目,全部依托京蒙教育协作这个平台组织实施并监测评估。

为内蒙古打造一支留得下、带不走的教育队伍

“输血”不如“造血”。在“组团式”教育帮扶模式之下,京蒙教育协作部门积极探索出一条长远的“反哺式”教育发展路径。

打造名校(园)长、名师工作室、“三段九环”跟岗培训、实践研修、名师带徒两级工作室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师“造血”能力,以教学模式、互动策略、教学评价等整体改革,推动新生学习方式变革。

实施“北京+受援地两地学生交流计划”,开展线下研学、书信交流等“融铸式”交流活动。让两地学生同吃同住、共研共学、同频共振,增进交流、交往、交融。

图片

京蒙教育协作主题结对仪式(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基于数据驱动,挖掘师生需求,供给适配资源,提供个性化指导,见证可视化成长过程。将“学习参与度、需求达成度、能力转化度”跟踪考核,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精准教、智慧学,提升协作效能。

京蒙两地通过深化协作机制,扩大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从“组团式”对口支援向“融铸式”教育协作转型升级。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让我们倍感珍惜。”内蒙古中部片区2024年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培训项目学员、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语文教师郄慧敏说,通过培训,学到了北京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她对语文课堂的“生动”二字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作为2024年京蒙教育协作业务干部赴京跟岗培训项目学员,通辽市第一中学校长刘羽深有感触。他认为,京蒙教育协作不仅促进了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还实现了与北京教育理念的无缝衔接。

北京市教委支援合作处处长范忠伟表示,京蒙教育协作依托“组团式”帮扶人才资源,为内蒙古打造一支留得下、带不走的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和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 让格桑花开在学生心里 | 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案例 · 山东①
市州观察 丨组团式帮扶 高原群众有了专属体检套餐
贵州民大倾力帮扶报京乡:让致富之花开遍侗乡苗寨
“创新之花”结出“发展之果”
白玉探新路 三位一体的综合帮扶模式已成形
学习蒙氏教育心得感想(精选17篇)
去庐山看300多种杜鹃花“组团绽放”!
特色自然教育建设正酣,深挖花鸟兽虫资源禀赋 广东着力推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妙笔生花看丰台 |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六大措施”推动保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网址: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京蒙“组团式”教育帮扶结出“智慧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923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福建虹润:在武夷山下绽放新质生产
下一篇: 梦想汇聚,创想之约——第16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