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及植物造景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及植物造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9-0007-03

0引言

清代才子魏秀仁所著小说《花月痕》,在一定时期,其文学地位一度在《红楼梦》之上。《花月痕》所述故事的发生地,主要在并州(今为太原)。国内大多研究者多从文学特征、社会意义等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笔者曾对《花月痕》中的局部园林景致、花文化、园林审美和文学审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至今未见有研究者对书中呈现的并州园林景致和植物配置进行整体性研究。本文拟对《花月痕》中所描绘的并州园林景观与植物配置进行整体性研究,以期为考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和园林植物配置特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花月痕》中的并州园林景观

《花月痕》中所描绘的并州园林景观星罗密布,主要集中在并州的柳溪和柳巷。

1.1柳溪

汾堤“旁植柳万株”,柳溪在汾堤之东。溪水一道,映衬柳树万株,可为佳景。彤云阁为溪北最高之处,阁门外梧桐群植;西边池水一泓,纵横数亩,有荷花盛开,名为芙蓉洲,芙蓉洲中有一水阁。在溪南一带秋华堂,有“桂树造列如屏”;还有一汾神庙,汾神庙墙上有重门,连通秋华堂,且秋华堂还与芙蓉洲水阁后面的桥亭相接。东边一带垂杨,汾流环绕。

1.1.1彤云阁

彤云阁是上下两层,上层阁后小屋后面有一小池,池中“喂有数十个大金鱼,唼喋浮萍,升沉游泳”;由东廊入小门,有虬松修竹绕座黄石叠成的“苍藤碧萝、斑驳网罥”,以及“高有丈余"的假山,再登若干石阶后,可到朝南座落的彤云阁上层,此处“四面明窗,俯瞰柳荫中渔庄稻舍,酒肆茶经,宛如天然图画”。假山处植物应用为障景,起遮挡假山生硬线条的作用,使之生机勃勃。此外,夜景更好:“云净天空,冰轮拥出,微风引着南岸桂花的香,阵阵扑人鼻孔”,踏月闻香,可谓一景。阁门外一带有梧桐林,远望汾堤上“万株烟柳”,使丹作出“鹿门月照开烟树"的诗句,可见柳树枝叶漫漫渺渺,如烟似雾,水也茫茫,称为“烟树”,极为恰当。而漆树科的黄护开花时,望之若烟若雾,也称为烟树,两者不可混同。

1.1.2 芙蓉洲

芙蓉洲畔"草花满地,五色纷披”,可赏荷花,有“莲叶半凋,尚有几朵红莲,亭亭独艳"之景。而在芙蓉洲水阁,凭栏四望时,可“见两岸渔帘蟹,丛竹垂杨,或远或近,或断或续”,使观者“觉得烟波无际”。此处水阁凭栏四望,虽无彤云阁高远,但也从平面上构成自然无限广阔的意境,给观者以美的感受。“一路踏月,步到水阁,倚栏远眺”,可赏月的“晶莹宝相”,可“掬水月在手”,更可慢慢谈心,还可泛舟,感受“那船就咿咿哑哑的,从莲萍菱芡中荡出”“水手们分开双桨,向荷花深处荡来,只见白鹭横飞,垂杨倒挂,香风习习,花气蒙蒙。真是香国楼台,佛天世界”,船荡到柳荫中,远观彤云阁,体会“雕楹碧槛,映着翠盖红衣,大有舟行镜里之概”。可见柳溪自然生态环境极好,景色优美,“莲萍菱芡"均有。莲为挺水植物、菱芡为浮水植物、萍为漂浮植物,这些水生植物原生态生长,还有垂杨丝丝,与空中白鹭、水中鱼儿动静结合,再加水面如镜,倒影叠叠,花香浓浓,舟上观景,极为美妙。

1.1.3汾神庙西院

汾神庙西院客房为小说中人物韦痴珠住所,“院中有两株大槐树遮住了,不见天日”,这可能是作者有意着笔,暗示痴珠怀才不遇,满怀抑郁,郁郁寡欢的心境。

“屋内十分雅洁”,有玉簪、兰花、水仙盆花和数枝水桅花,芬香扑鼻。摆列的花卉都花色素雅,且清香芬芳,较符合雅士文人的审美情趣。玉簪、兰花、水仙有淡淡花香;炕上、长案书案上摆满了书籍,有书香;一本书上有痴珠写的“钟期死矣渺知音,流水高山枉写心。赏雅几能还赏俗,丝桐悔作伯牙琴"的诗,有诗香。屋内花香、书香、诗香融为一体,突出了屋内主人的才情高卓及淡泊、清高的人生态度。痴珠也颇有雅致,“将盆中开的玉簪,每人分赠一枝”,以花传情,极其高雅。

1.1.4 秋华堂

秋华堂月夜下有“槐影筛风,桂香湿露”,凉爽至极,为冷色调;而堂内为痴珠与众朋友相聚之处,充满温暖色彩,极其温馨。据文中所绘,“这秋华堂系长七间一个大座落,堂上爽朗空阔,炕后垂三领虾须帘,帘外排着十多架晚香玉。堂上点有二十余对纱灯,炕上四小盆盛开夜来香。堂左右二十多架兰花,虽才打箭,灯光之下瞧那绿叶纷披,度着炕上内外的花香,就不倾筋,也令人欲醉了。”“一会,月也上来,客厅中两盆碧桃花开得艳艳,映着灯光,就像嫣然欲笑一般”。兰花在色觉、嗅觉、光影下共同造景,收到了令人欲醉的效果;碧桃花在月色、灯光下,“嫣然欲笑一般”,更增娇艳之态。兰花、晚香玉、夜来香的花色素雅,搭配娇艳粉红的碧桃花及碧绿般的叶片,使堂内色彩多样;兰花淡淡香气,配合夜晚香气更浓的晚香玉、夜来香的浓浓花香,使整个堂内花香袭人;再加上纱灯的朦胧灯光和几许如华月色,整个秋华堂因花色、花香、灯光、月色好看至极,当真是个亲朋好友月夜聚会之处。痴珠在此与知己朋友聚会、饮酒、作诗、吟赋、高声谈笑、豪饮美酒,酒味甘醇,如朋友之情,让人心中温暖甘醇。

综上,整个柳溪,可登高观景,可泛舟烟波,再加上娇艳荷花,朦胧月色,是个消遣游玩的好去处。

1.2柳巷

柳巷附近有秋心院、愉园、寄园、吕仙阁等景观。

1.2.1秋心院、愉园

秋心院有竹、梅、木兰、梧桐、菊、梅、水仙花、西府海棠、牡丹花、茉莉、秋海棠、白鸡冠花、枸杞等植物。愉园有竹、松、梧、梅、罂粟、虞美人、荷花、素心兰、水栀等植物。

1.2.2寄园

寄园因山而构,第一层门内有个花神庙,穿过竹径,第二层门内便是寄园,正屋为轩轩草堂,后有座“楼后临池"的共有3层的搴云楼(后改名为春镜楼)。

1.2.3吕仙阁

吕仙阁是一座大寺院,“门前古槐两树,蔽日参天”。庙门墙外是纵横10亩(1亩 ≈667m2) 的大池(外海),可见“绕着水是绿柳成行,黄鹂百囀”,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1.3其他景致

1.3.1小蓬瀛、听雨山馆、竹坞、小天台、梅窝

寄园内的搴云楼楼后临池,可乘坐名为“烟水浮家"的船,出寄园,经水路到小蓬瀛。令人不禁想到苏州的藕园,四面临水,游客赏园后,从后门坐船飘然而去。乘船到小蓬瀛,小蓬瀛“苍松夹道,古柏成盘”,此处有“一带长廊”,上有一个“靠山临水,略似芙蓉洲水阁"的榭;从小蓬瀛骑马,迤东而行。过了好些“石磴云屏、小亭曲榭,到了平路”,见“茅舍竹篱,颇有鸡犬桑麻之趣”,过一座石桥,“顺着两行竹径,转出柳堤,又过了几处神仙洞”,可到听雨山馆后门,再"转过一座半石半土的小山,接着就是几百株芭蕉,围着三四间书屋”,再登“怪石嵯峨,若飞若走,古藤如臂,败叶成堆"的山径,盘旋到了三丈多高小天台山顶,此处可“远望搴云楼,近瞰竹坞梅窝,令人豁目爽心”,傍晚则有“夕阳西下,朱霞满天”。拾级而下,到一山凹,桂树林立,可见一靠山踞石名为“金粟亭"的亭子,再沿着东边山径,到了一带梧桐树边,“可远远闻着梅花的香”,之后到达有“一道青溪,围着一个院落,也有几堆小山,尽是梅树,尚在盛开"的梅窝,“园中佳处,已尽于此”,此时观景悄然结束。

作者笔下的景观如同“听雨寨云,幻境真境”,也如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一样,一派田园风光,亦真亦幻,别有洞天,令人有“世外桃源,恍非人间"之感。这乘船骑马徒步的一路,植物景观极为密集和丰富,先是松柏群植,依次是竹、柳、芭蕉、桂树、梧桐、梅群植。冬季时,虽然芭蕉因“穷冬苦寒”,不在最佳观赏期,故“不见绿天的好景”,但可去小天台登高,去“领略些花香"的梅窝小坐,甚为慰藉。

1.3.2绿玉山房

此处为小说中人物韩荷生朋友剑秋的住所,“院里遍种芭蕉”,芭蕉绿叶如同绿玉,称之为“绿玉山房”,极为贴切;院中“池水涟漪,绕着一带短短红栏,栏畔几丛凤仙,百叶重台,映着屋角夕阳,别有一种袅娜之致”。此处凤仙花从植,红、粉、白、紫相间,以红色为优势色,实为万绿丛中的一抹红,与瀲滟池水及“短短红栏"相呼应,使画面生动起来。

1.3.3大营

此处为韩荷生领兵时住的军中大营。4月中旬时有“芍药盛开,庭外丁香海棠,红香腻粉,素面冰心”,也有“鸟声聒碎,花影横披”,还有"数竿修竹”“几盆晚香玉”。芍药和西府海棠色彩艳丽,而丁香为素面冰心、竹为清丽雅致、晚香玉为寂寞浓香,这3种植物色彩均淡雅素静。可见,军中大营植物色彩配置上浓淡相间,以浓为主,整体色彩较浓艳。浓艳暗示了荷生春风得意,素淡暗示了其才情高卓。

2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2.1重视意境的创造

《花月痕》中园林建筑较多,楼有春镜楼、搴云楼等;阁有彤云阁、芙蓉洲水阁等;亭有陶然亭、金粟亭等,榭有愉园水榭和小蓬瀛水榭等,其间还有各种桥、假山、池、溪、楹联、诗词等景观要素。这些园林建筑与落英缤纷的园林植物一起,在水、光、色、气等自然环境下,一起创作出了诗画般的意境,如柳溪“舟行镜里"之景、秋华堂的月下景致、搴云楼登高时观景感受等,使观者感受到美感。可见,小说中园林景观重视意境的创造且较成功。

2.2景观生命力强

小说中重视植物与其他生物的整体表现,使景致生机勃勃。例如,柳溪中的莲萍、菱芡、垂柳等植物,与水中之鱼、空中白鹭共同构成一幅生态景观图;秋心院有一绿鹦鹉鸟,与梧桐的绿叶相衬映;愉园水池中金鱼与荷花构图;吕仙阁的绿柳与“黄鹂百囀”,使人心旷神怡。《花月痕》还有“桃花如雪牵归马,湘水连天泛白鸥”等众多以诗词形式展现的诗词造景之句。可见,因为生物之活泼生命的加入,并州园林景观生机勃勃。

2.3配置形式多样,色彩遥相呼应

梅窝处梅为群植,而秋心院和愉园中梅为孤植,故既可欣赏梅花香雪海的整体之美,又可欣赏其孤独寡落寂寞之美。竹子在愉园、竹坞有群植之美,在秋心院和大营为丛植。而且,愉园中有绿色的竹、松、梧桐和色彩亮丽的罂粟、虞美人搭配而成的植物景观,与大营中芍药、海棠与丁香、竹子、晚香玉的色彩浓淡对比的植物配置相类同,整体植物景观均色彩浓艳,这两处遥相呼应,暗示韩荷生和杜采秋这一对有情人的人生观及审美观较一致,以及其美满的爱情结局;而秋痕的秋心院与痴珠的汾神庙西院客房植物景观整体色彩素雅,显示了这对苦命鸳鸯清高落寞的人生态度。

2.4季相丰富

小说整体植物景观较丰富,而且不同季节可观赏不同的园林景观。春可赏牡丹、芍药、玉兰、碧桃、丁香等,夏可赏荷花、凤仙、芭蕉等,秋可赏菊花,冬可“玩赏残雪新梅”。因为植物季相变化,园景也有季相之美,在愉园夏日可赏“芙香扑鼻,竹影沁心,林风荡漾,水石清寒"之夏景,冬日可赏“琼装世界,玉琢楼台"之冬景。秋心院有“翠盖亭亭"之梧桐夏景,也有秋菊盛开和“草角花须,悉将溅泪”“西园碧树今如此,莫近高窗卧听秋!”的秋色衰败之景;繁华和末落的植物景观在季节上形成对比。秋心院在春节期间有摆放牡丹“唐花"(温室盆栽花卉),可见当时的牡丹催花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对牡丹盆花催花,可提升牡丹的经济价值,带来经济效益,更给北方春节带来丰富色彩。

2.5重视香花植物

一方面,是室内香花植物应用。痴珠住所有玉簪、素心兰、兰花、水仙和“芬香扑鼻"的水桅花;秋华堂有兰花、晚香玉、夜来香;愉园有兰花、素心兰、水栀花的香等。另一方面,是室外香花植物应用。愉园水榭有“只闻得雨后荷香芬芳扑鼻”;走进秋心院月亮门,“只觉得一阵阵菊花的香,扑人鼻孔”;去梅窝可“领略些花香”;柳溪有“香风习习,花气蒙蒙"和“桂香湿露"等。可见,植物美是花色、花香、花态的综合体,是视觉与嗅觉的综合体。小说作者在视觉和嗅觉上共同造景,营造了一个花色、花形、花态、花香均美的植物景观氛围。

3结语

研究《花月痕》中并州园林景观与植物配置,对考究清朝年间的植物配置、文人情趣、植物审美研究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花月痕》中提及的众多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对我国当前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袁进.浮沉在社会历史大潮中:论《花月痕》的影响[J].社会科学,2005(4):112-118.

[2] 潘建国.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J].文学评论,2005 (5) :156-163.

[3] 陈冲.从《花月痕》中探讨晚清名妓的生存状态[J].名作欣赏,2018(9):131-132.

[4]张红亮,段九菊.《花月痕》中“秋心院”与“愉园"的园林景观与花卉应用分析[J].广东园林,2013,35(1):17-19.

[5]张红亮.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并州花:回望魏秀仁《花月痕》花文化之缤纷呈现[J].广东园林,2016,38(3):48-51.

[6]张红亮,段九菊.“尽日楼台住画中"墨庄文囿足风流”:《花月痕》之园林审美和文学审美分析[J].广东园林,2016,38(2):52-55.

[7]向洪英,王燕飞,李小龙.浅谈牡丹的应用[J].花卉,2024(16):1-3.

作者简介:张红亮(1980一),男,汉族,山西壶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理论及园林植物应用设计。

相关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应用及植物造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主要艺术手法
造景艺术手法
花卉造景应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分析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艺术特征及方法
宿根花卉造景艺术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
风景园林植物造景06园林水体与园林植物造景.ppt
花卉植物造景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网址: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及植物造景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599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武汉瑶台园林有限公司
下一篇: 使君子夜来香(使君子和夜来香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