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造景艺术手法

造景艺术手法

造景艺术手法(精选十篇)

造景艺术手法 篇1

1 植物造景方法

1.1 自然式的植物造景方法

自然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树形以及树体美观或者是奇特的品种选取, 模仿设置自然森林、草原、沼泽等景观以及相应的农田风光。需有效地结合地形特征、水体特征以及道路特征组织植物景观类型。自然式的植物景观会将植物个体美以及群体美充分展现出来, 营造出一个宁静、深远以及活泼的气氛。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会具备孤植、丛植、群植、带植等类型。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不断提升人们的素质水平以及艺术修养水平, 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以及变化无穷的植物美, 逐渐满足了实际的需要。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逐渐崇尚自然美, 目前, 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经逐渐趋向新人性化趋势。

1.2 规则式的植物造景方法

规则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把植物按相应的几何图形或者是按照相应规则来进行整形或者是修剪。规则式的植物造景相比于规则式建筑外形线条具有一致的协调性, 经过相应的分析得到, 其具备非常高的人工艺术价值。实施规则式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取得非常庄严肃穆的气氛, 在日常生活中会为人们带来一种雄伟气魄的感受。最后是混合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混合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同时使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的方法来完成植物配置工作。

2 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完美的植物造景类型, 需要同时具备科学和艺术性, 这不仅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需要, 还要使用相应的艺术构图原理将植物个体形式美以及群体形式美充分展示出来, 将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的意境美展示出来, 上述则是植物造景设计最基本的手法。

2.1 严格遵循相应的生态学原理, 时刻坚持生态园林的设计观念

有效使用乔、灌、草构成的树丛以及树群, 实现兼顾深浅, 时隐时现, 虚实相生, 疏落搭配合适, 开朗中兼有封闭, 在封闭中则兼有开朗, 在无形之虚的基础上形成有形之实, 将自然环境的美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的情况。第一需要坚持因地制宜, 做好科学的设计, 坚持适地适生的原则。按照立地的实际条件, 有效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特点, 同时还要分析其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促使各类型植物都可以良好生长。在实际工作中不要盲目引进外地园林植物, 应推广开发乡土树种。第二是坚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大部分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群体构成, 而是由很多类型的植物以及其他性质的生物组合而成的。园林植物造景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创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造景设计需要时刻结合乔、灌、草等, 还要有效结合落叶树种以及常绿树种, 实现植物间的共存。

2.2 坚持相应的美学原理, 重点关注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尊重生态的前提下, 严格按照美学的实际要求, 实现最有效的融合创造。不仅要重点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 还要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充分的体现出来, 将生长的景观效果充分的体现出来, 最后实现步移景异, 时移景异的现象, 创造一个“胜于自然”的园林艺术景观。

2.3 使用植物的观赏寓意展现意境美

意境美主要是使用相应的植物材料来完成园林意境的构成,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艺术手法类型。选择类型不同的树种, 就可以创造不一致的景观效果, 体会到不同类型的寓意。浅层次的是观赏植物的形态美, 使用意境美可以转变为植物的意境美的观赏。最后实现园林设计的最佳效果。

摘要:分析了植物造景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科学内涵, 进一步研究了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造景工作的基本作用, 探讨了植物造景的方式的选取以及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的选取, 在生态学角度以及美学角度分析了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花卉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参考文献

[1] 王世金, 林晓英, 尚雪英.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赏析[J].现代园艺, 2012 (6)

[2] 夏重立.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艺术与构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0 (9)

《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试讲稿 篇2

评委老师:

我是来自 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我今天试讲的课题是《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现在我可以开始了吗?

老师们,我假设这里有多媒体,课前播放“曲院风荷”的各样图片以及配音歌曲“荷塘月色”,与学生一起感受风景的秀美。铃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用时0.5——1分钟)A、视频引入

同学们,请听。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对,《荷塘月色》,伴随着轻盈的音乐,缓缓流淌的歌词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无比的享受。

同学们,再请看,画面中“风过荷叶”的景色也是那么的秀美、迷人,其实,这里也用了很多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5页。(板书:第二节 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

(用时1——2分钟)B、新课讲解

各位同学,有谁知道刚才视频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景吗?(加以引导,关键词:江南景区、荷花„„同学回答,师肯定)。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看到这里的美景后,曾这样写诗称赞。(手指)请看PPT。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一下诗人杨万里眼中的风荷美景,我们请语文课代表来朗颂一下这首小诗。

学生朗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表扬)。

这首诗表现的是西湖六月中旬的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九曲小桥,玲珑亭子,景美人更美„„这一切都在充分展现曲院风荷的独特魅力。

(用时1.5——2.5分钟)

到了现代,所谓的景观也越来越多,就比如说,我们身边就有四明湖、白水冲、丹山赤水等,这些景观,有的是自然的,有的经人工创造过,但不管怎么样,这些景都有其共同的特点,请同学想一想回答:“什么叫景?”

生答:(有美感,可供人观赏„„)

师点评归纳: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对,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能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那样一种供作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我们称之为“景”。

这就是“景”的概念。(板书:

一、景的含义

1、概念:„„)(边板书边读边讲)

(用时2——3分钟)

下面我们来讲讲景的外延。(板书:

2、外延)

我们知道,景是有大有小的,大如江河湖海、崇山峻岭,比如说西湖、庐山、黄山、青藏高原„„小如某庭院角隅的竹石小景。

这说明景是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任何景都包括景象、景状、景气、景色、景趣、景意等多种内容。(板书:象、状、气、色、趣、意)

特别是我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景的建设,多为“集景式园林”,著名的有西湖十景、避暑山庄72景等。

下面我们就从景象、景状、景气、景色、景趣、景意这六个方面为切入口,来捕捉一下西湖十景的灵魂。

(用时1.5——2分钟)

这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桃红柳绿,而地点在哪?对,苏堤上,这说明苏堤春晓最美的观景季节就是春天,所以取名苏堤春晓。

那曲院风荷呢?(边放边讲,依次展示西湖十景图片,与学生共同欣赏十景的同时,一起提炼园林的“灵魂”)(用时1分钟)

园林有了灵魂就有了思想,一般园林景观的主题能集中具体地反映景的思想性和功能性,请看PPT。(板书:

4、景的思想性和功能性)比如西湖上这一纵一横的绵延长堤,清澈的湖水,平远的西山,这既是西湖风景特点的高度表达,又是游人游憩欣赏的好去处。

(用时1分钟)

理解了景的含义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再来重点学习造景常用的十大艺术手法。(板书:

二、十大造景手法)第一种是主景与配景(板书:

1、主景与配景)在电影里,都会有主配角之分,其实在造景中也有主景和配景的手法。怎样处理好主配景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六张PPT图片,思考回答:设计师通过什么方法使图片里的景观达到主配景的和谐?

生答,师重述:是的,要使景观达到主配景的和谐,突出主景是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主景升高或降低法、轴线对称法、托云拱月法、构图重心法和园中之园法等。(板书:突出主景)

(用时1.5——2分钟)

我们知道,园林都是立体的,存在着空间关系,即层次与景深(板书:

2、层次与景深)。层次一般分为前、中(主景)、后三个大层次,(板书:前、中(主景)、后)有了层次就会有景深,那么怎样来处理好前、中、后景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2张图,思考回答。

生答,一般中景为主景,缺乏前景或后景时要添加景,来增加景深。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可以不要前后的层次。师评介(说得很好)。(用时1.5——2分钟)

再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请问:这个寺在园中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不在)

同学们,这就是另一种造景手法:借景。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屏景。(板书:

3、借景与屏景)

图中展示的是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的景象。《园冶》中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介绍《园冶》及作者,解释这句话。)借景的类型除了远借外,还有邻借(近借)、仰借、俯借以及应时而借,共5种,(请同学们看图,和学生一起感受各类借景的风采)。

(用时2——3分钟)

好,现在我们已经学了三种方法,还有7种常见的园林造景手法,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学来掌握它,请同学们分小组默读和讨论PPT上显示的4个问题,到时请各小组代表回答,回答正确加分。(出示问题:①分景和隔景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②夹景和框景的效果有哪些?③分析透景、漏景有什么区别?④点景和题景的作用有哪些?)

生答,师小结。①分而不离,有道可通;隔而不断,景断意连。②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③景前无当为透,有当为漏。④点景:使景物有了焦点和凝聚中心,增加趣味;题景:有丰富内容、增加诗意、点出主题、宣传装饰和导游作用。(一边小结一边在PPT图片中放映文字)

下面我将依次播放16张彩图,请各小组成员抢答,把它们放入相对应的十种造景手法中去,并说明理由,回答正确而有道理的小组加分。

生抢答,师评介。C、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欣赏许多园林美景,从中理解了景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然后我们共同学习了三种造景手法——主景与配景、层次与景深、借景与屏景,进一步通过自学了解了七中造景手法——对景与抑景、分景与隔景、夹景与框景、透景与漏景、点景与题景、引景与导景、实景与虚景。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而且学到了不少造景手法,为以后能更好地参观风景点,甚至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大家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表现优秀,老师恭喜你们也感谢你们!

D、作业布置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请大家把课本翻到最后彩图部分,看彩图一(a)中的四张风景画,分析每幅图采用的造景手法有哪些?并简要说明理由。明天早自修后上交。

造景艺术手法 篇3

关键词 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作用;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随着现代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设计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使园林绿化设计艺术水平提高,符合现代人们需求,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属于必要手段。园林绿化设计人员应当在清楚地认识植物造景的基础上,对植物造景艺术手法进行合理运用,从而使园林绿化设计得到进一步发展。

1 植物造景基本内涵

植物造景,是指将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有效运用作为基本艺术手法创造园林景观,从而在不同映衬下将植物形态、线条及色感所表现出美感最大程度展示出来,并通过适当剪切植物使某种形态或者图案得以构成,以便能够创造出另一美感,最终形成生动美丽景观艺术画面,并提供给人们进行欣赏[1]。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植物造景方面已经逐渐引入越来越多手法、艺术形态特征及景观生态学,使植物造景内涵有着更加广泛的发展。对于现代园林设计而言,其能够充分体现植物固有意境美与自然美。另外,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不断融入适当园林艺术手法及造景手法,不但能够使园林景观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观赏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2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作用

2.1 植物造景具有生态美化作用

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植物造景手法进行有效运用,可起到生态美化作用,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进行设计,依据园林设计理念,对植物进行适当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空气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大量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同时,还能够释放出氧气,从而对空气进行净化。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可对具有较强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进行适当选择,如夹竹桃,若园林中有水源还可适当种植荷花与萍蓬草等植物,这些植物在净化空气方面均具备一定作用[2]。

2.2 植物造景具有环境保护作用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对环境保护进行考虑。随着当前空气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各个地区均经常出现雾霾现象,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园林自身能够防尘防沙、净化空气及减少污染,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若能够适当进行植物造景,便能够对环境进行更好地保护。例如,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可选择乔灌木植物,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环境,使环境污染减少。

2.3 植物造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植物造景不但能够使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例如,许多企业在办公楼平台均会设计一定园林景观,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造景能够营造舒适、安静环境,这种环境能够使企业间合作及投资洽谈达到更好的效果,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3.1 合理选择造景植物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当以实际地理地质情况为依据,并与园林绿化要求相结合,对造景植物进行适当选择,从而实行园林绿化,应当防止对外来植物的盲目引进以及使用;同时,对于一些诱人植物也应当谨慎使用,避免植物与本地环境不适或者严重影响本地植物情况出现。另外,对抗毒抗污染等相关抗性植物可推广使用,从而净化空气且改善空气质量。例如,在污染较严重的一些工程附近可种植一些抗污染树种[3]。此外,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当依据生态学原理严格执行,在设计植物时,应当保证深浅错落有序,应当使景物表现出虚实相生状态,使园林绿化景观能够保证适当开明及封闭,使园林绿化自然之美得到体现。

3.2 合理配置植物

在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过程中,应当依据美学原理有关要求,有机融合园林景观不同植物,应当注意植物现实景观,通过对不同植物不同色相进行运用,在园林中合理进行配置,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美感的林相。对于不同植物而言,其在不同季节也会有不同现象出现,因此应当依据植物季相特点,并与不同花期特点相结合,依据时序性设计园林景观,从而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群落现象产生,使不同季节不同风景得以展现。另外,在植物造景方面,可利用植物特殊含义实行园林设计,不同植物所蕴含的不同意境也会在精神上给人们带来强烈感受,从而使景观效果更加独特且有韵味。此外,通过不同寓意还能够使植物形态意境美感得到很大程度提升,从而使园林设计艺术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3.3 增加植物多样性

对于任何园林绿色设计而言,其均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在园林设计中实行植物造景也就是对自然生态进行创造的过程,因而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植物选择及搭配[4]。在园林植物造景过程中,应当综合选择灌木、乔木及草坪,进行合理布置,且应当有效结合常绿及落叶树种,尽量多选择适宜种植树木,从而使整个园林系统均能够保证绿化生态平衡,最终使生态多样性得到真正实现,使园林绿化设计得到更好效果。

4 结语

园林工程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重要工程,对人们生活提高及社会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园林绿色设计中,为使设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应当有效实行植物造景,相关园林绿化设计人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植物造景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科学艺术手法进行植物造景,从而使植物造景效果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园林绿化设计艺术水平,使园林艺术设计得到进一步发展。笔者希望本文所阐述相关内容能够给予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人员一定帮助,使其植物造景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梅其元.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J].湖南林业科技,2010(4):66-68.

[2]马银祥.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J].农技服务,2015(11):192.

[3]周旭昌,赵莹,周晓萌.试论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5(4):185.

[4]蔡拥军.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作用和艺术手法[J].艺术科技,2015(8):89.

造景艺术手法 篇4

植物造景是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出现的新名词, 它主要是指在园林设计中, 修剪一些灌木、乔木或者藤本植物, 通过艺术手法的使用, 整体设计园林景观, 在不同的植物中体现设计理念, 体现植物的美, 并做好与周围事物的搭配和协调, 从而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给人以美的感受。

2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

在植物造景设计的过程中, 能够改变植物的外貌和形状, 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具体而言, 其作用非常多:

第一, 美化生态环境。美化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能够美化生态环境, 经过考察和设计, 结合园林设计的思路和城市发展的方向, 选择适宜的植物, 发挥植被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另外, 在光合作用中, 植物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释放出氧气, 达到减小空气污染的目的, 常见的荷花就有此功效。

第二, 造景休闲。园林造景的地方多为公园, 或可供人们休息的地方, 通过设计, 不仅能够净化空气, 还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四周的景物, 选择树叶面积大的植被, 能够为园林增添一丝阴凉。此外, 还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位置种植一些藤本植物, 对园林的整体布局有一个隔景的作用, 提升了园林整体的艺术风格。

第三, 加强对环境的防护。环境防护是植物造景非常突出的作用之一, 由于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多, 给空气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雾霾经常出现在城市上空, 对人体的健康也有较大的危害。园林本身就具有防风的作用, 能够减小污染, 美化环境。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加入植物造景, 更能够突出它对环境的防护作用, 设计者可以从保护环境方面考量, 选用合适的植物, 发挥造景的优势。

第四, 促进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仅仅具有上述提到的作用和功效, 它还是衡量一个城市整体面貌的关键。很多大型公园都需要进行植物造景, 利用造景体现城市特色, 是增强城市魅力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 一些企业的办公楼平台同样需要进行植被的造景设计, 设计合理的景观, 能够为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更好地吸引资金, 推动社会的发展。

3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分析

在开展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工作, 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突出设计的原理。

3.1 生态学原理

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 要根据园林建设地的地理位置, 抵制环境以及季节的变化选择植物, 避免造成因为不适应环境导致的植物的大量死亡, 或者是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等问题。如果园林周围有污染源或者一些工厂, 就必须避开这些地方开展植物造景工作, 或者选用的植被要具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植物的安排还要保证错落有致, 合理安排树荫面积, 保证园林的自然美。

3.2 生物多样性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不只有一种植被, 根据区域的不同, 空气质量的差异, 应该选择更符合城市特点的植物, 单一的造景设计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 使人产生枯燥之感。因此, 园林造景要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性, 搭配好花草树木, 通盘考虑整个园林的设计, 合理安排布局与建筑物的关系。另外, 植物的多样性也会净化空气中不同的污染成分, 对环境的作用也会更好。

3.3 美学原理

植物造景设计与美学工作息息相关, 在公园、景区随处见到的各种造型的景致, 都利用了美学原理, 按照美学原理实施设计, 也能够突出景观之美, 保证造景与整个园林的风格相契合。对此, 设计人员要按照季节的更替, 安排花草树木的变化, 每一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美, 呈现的风景也应该有所不同, 也可以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的含义进行安排, 比如中四君子、或者是彰显富贵的牡丹等。

3.4 因地制宜

顾名思义, 因地制宜就是指植物造景的特色、样式不能人云亦云, 随意而为, 必须与四周的环境相辅相成, 切记盲目推广海外植物, 应当多开发乡土树木。如奎屯经济开发区种植大量紫穗槐、白蜡、红叶海棠等抗污染树种, 既美化了环境, 又发挥抗逆树种吸收有害气体的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诉, 园林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植物造景, 通过多样化的造景设计, 能够与四周的环境相得益彰, 突出它的优势, 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当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强调因地制宜, 按照美学原理进行造景, 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摘要:园林绿化设计是对城市改造和美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植物造景, 通过植物的修剪设计出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景致, 凸显园林的绿色美。结合我国园林绿化设计的实际, 简单阐述一下做好造景设计的作用, 并分析它的艺术手法, 从而在美学的角度加以探讨, 提高城市的美观度。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作用,艺术手法分析

参考文献

造景艺术手法 篇5

关键词:情感;心理感受;造景手法;苏州园林

1 课题的背景及来源

1.1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发展史

中国在古代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积淀下,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造园手法为全世界所推崇和模仿,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人类文明艺术的一笔宝贵遗产。传统的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从《诗经》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周文王时期当时就已经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但多以皇家园林和地位显赫的宦官的私家园林为主。最早的皇家园林形式是“囿”,它是古代帝王以及一些王权贵族进行狩猎和玩乐以及军事训练的场所,当时的造园手法只是在这种场所中营造一些自然植被和鸟兽等一系列的自然景象。到了汉代,在“囿”这一园林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式园林——苑。它保留了供皇族狩猎游玩的这一功能的同时又有宫室建筑,是以建筑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动乱,统治阶级争权夺势,思想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革,而我国的园林形式也受到了影响。佛教和道教思想当时发展正盛,一些文人士大夫受到其影响,崇尚玄学。渴望归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于是游山玩水成了当时的一种流行风尚。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国的传统造园艺术手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园林内的建筑也由独立存在变成了很好地融合于周围的景色山水之中。后来发展到隋唐,我国的园林艺术进入到全盛时期,将中国古典园林从建筑宫苑转变为写意山水园。造园手法也出现了借景、造景等一系列的艺术手法,并且在当时形成的一些造园手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1.2 情感化设计的提出

情感化设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的工业设计师以及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其出版的同名著作《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其主张设计应将研究重点放在用户的身上,设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心理感受为中心,让其根据现有的心理以及行为习性来自然地接受设计出的产品,改变以往设计只重视外表而忽略了用户的感受这一现象。通过列举一些实际案例,小到日常用品的设计,大到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设计,从而更加说明在做设计时注重用户心理感受的重要性。情感化设计这一观点虽是针对工业设计提出,但对于各个不同设计方向的设计师和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均会有所启发。

2 情感化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中的体现

情感化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以用户为中心”,在工业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中的接收到产品的人群被称为“用户”,而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所有可以观赏到园林景观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是情感化设计的“用户”。情感元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地方均有体现,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园林八大造景手法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几种入手进行分析,来以此进一步证明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中情感化设计的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深受中国道家学说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遵循自然法则,并且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特点,避免一览无余。通过障景、框景、夹景、和借景等造景手法来进行园林景观的布置和规划。

2.1 障景

障景是造景中一种比较特别的手法,按照障景的位置可以分为入口障景、端头障景和曲障三种,其基本原则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入口处设置障景是为了达到欲扬先抑、增加层次感等作用。例如,许多园子一进门先是一座假山池,遮挡住人们的视线,让人有想要深入探究的心理。端头障景是在路的端头位置设计景观,目的是为了使游览者流连忘返、有所回味,而曲障主要运用是在一些假山、建筑以及峰林的规划中,如让游览者要经过一段回廊才能到达庭院。这三种障景手法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人们在进到园林中会将景色“一览无余”这一大忌,根据古代一些造园艺术家所讲究的造园艺术的意境美,通常要求园内有“曲径通幽”的感觉。而障景则通过各种手法来隐藏园中的景色,伴随着游客的脚步慢慢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许多园林都使用了障景这一手法,在表达古典园林含蓄美的同时更加满足了游览者的心理感受。

2.2 框景

顾名思义,是利用园林中的门、窗、洞或树木枝干抱合成的景框,把远处的然美景摄入其中,这就是框景。由于园林一般来说面积都比较大,园内景观众多,不可将景观尽数收入眼底,一些较为别致的景观在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一些自然景观的配合下,可以将游览者的视线引入框中,有选择地欣赏园内的优美景色,使人们并非直面景色而是通过“框”来观“景”,像是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使得景色更加具有意境美。而人们在游览之时也会有种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感受,满足了人们心理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愉悦。

2.3 借景

借景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手法之一。它是指在游览者的视野范围内,将好的景色融入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一种手法,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直接借景包括近借、远借、互借、邻借等。间接借景是指借助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来进行构景,静止的水面通过反射物体的形象而产生倒影,镜面性质的材料可反射出相对空间的景色,这种造景方式可以使景物显得深远有层次感,给人以一种曲径通幽的深入感。借景这一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使游览者在园中游览时从自己视野的角度通过发散思维来联想出无限的景色,使得游客在园内游览时身处何地都有景可赏有景可观,极大地满足了视觉上的欣赏需求以及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2.4 漏景

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有利于丰富景观的层次感。框景景色清楚,漏景则是若隐若现,较为含蓄,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漏景分为漏窗、漏墙、漏屏风等手法,利用园内围墙和走廊的漏窗来观赏园内景色。疏透之处景物的设置既要考虑静态观赏,也要考虑视线移动时的动态观赏。在园林中多利用花格景窗、树竹间隙、假山石洞等形成若隐若现的景观,增加景深,引人入胜,使游客在游览时有想要探求内里景色的好奇感。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景手法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手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实每一种造景手法有意无意地都体现着古典园林造园者心中的诗情画意。所有的造景手法都为营造出一种意境美,来达到让游览者置身其中流连忘返,意犹未尽的目的,满足其心理及视觉上对于美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家们的文人情怀以及重视观赏者心理感受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计成.园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 周維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 篇6

1 大力发展居住庭院的园林艺术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人们日益注重生活的品质, 规划师不仅要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发掘园林艺术的经济价值, 还要策划各种艺术的发展。园艺是社会科学发展和艺术品的结晶, 为人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还能使人类得到心灵的洗礼。植物欣赏、蔬菜及果树这3种园艺作物的发展对生活环境的经济优势非常明显[1]。作为园艺植物, 应环境适应性极强, 还必须是传统农作物的发展物, 以果蔬和花卉等为主, 让人有种贴近自然, 舒适放松的心情。

2 环境设计在园艺植物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 很多居住庭院的景观设计并不如人意,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对园艺植物的重视不够, 设计的环境不够广范, 环境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而且生长零散, 不能形成艺术景观。目前, 庭院园林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甚至还引进野草来装饰园艺景观。但是在国内, 园林艺术植物配置还不是居住环境的主流。

3 植物造景配置和优化环境标准

住宅区的绿化配置是庭院的主题, 满足住户的要求和改善环境是规划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美国生态原理进行配置, 创造植被生长的结构, 保持植物有一定的生长空间, 在层次分明和多元化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3.1 住宅区植被搭配基调

目前, 居民住宅区最大的点缀就是以草坪为底衬, 植物搭配缺乏主观的层次感, 导致视觉效果单一, 没有达到居民的要求。植物种类的搭配紧密, 不易采用灌木的方法, 草坪作为树木的背景就要有一定的比例搭配, 需在树木的荫影下逐渐成长[2]。在乔木的高、低配置, 植物的灌木、混合搭配, 以自然的节奏赋予层次的遮阴效果采用多样化, 打破传统住宅的单调感, 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3.2 对比手法

园林造景采取不同种类的形状、色彩、效果的特点, 通过衬托, 让园艺植物展现的群体美化效果。如花语莱茵小区的庭院造景中, 植物搭配多数采用这一手法, 将优美质感的桂花为中景, 优雅的鸡爪槭为桂花的前景, 低层是大叶黄杨、麦冬和杜鹃的搭配, 层次搭配分明。利用色彩斑斓的石头在交叉路口进行点缀, 衬托出景物的柔和平静。

3.3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植物对生长的环境和发育非常敏感, 如气候、温度、阳光、水分及土壤等基本生长因素。希望大家对植物的特点做出更详细的规划,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植物的特性创造出更有力的价值。空气的湿度吸收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 在湿度小的情况下, 如土壤的水分饱和, 则植物生长茂盛, 但是在长时间的空气饱和条件下, 植物受到抑制, 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湿度的大小影响下, 在高气温土壤水分缺乏的状况中, 植物的平衡被打破, 土壤吸收入不敷出, 是创造植物生长的原因之一。

3.4 住宅植物的搭配方式

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进行植物搭配非常讲究, 第一, 采用孤植。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对比下, 就显得出植被的特殊美。在高大孤植的作物视觉的引导下, 发挥植被为中心的作用。第二, 采用丛植。通过园艺的搭配设计展现植物的内涵。比如菊花、月季、四季花等。第三, 培养基础色块种植。采取紧密的种植, 如草、篱亘、紫花地丁等。第四, 整片种植。可以利用草莓和果树一起种植。第五, 绿化。如爬山虎、葡萄、瓜果等美化庭院。

3.5 营造不同的园艺景观

园艺的设计首先要符合居民的心理需求, 先规划庭院风格, 利用文化历史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打造一个经济实用的艺术生活氛围。园艺的主要目的是供人欣赏, 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疲惫心理变的放松, 所以在设计考虑中一定要做好各方面搭配的协调性, 做到艺术风格的统一, 掌握居民居住的心理。把握住园艺的设计风格原则, 植物的配置又要与自然相协调, 还要显示出它的独特性和多元化, 色彩和物种搭配相互补, 给人一种舒适、放松、平静柔和的感觉。

4 现代风格配置的优化措施

4.1 满足需求的同时, 采用合理的密度种植

在现代住宅区的一些景观中, 应适当增加各种植物种植, 在满足住户的情况下, 给植被一定的生长空间, 让业主有一种享受自然的感觉。随着植物的成长, 园丁要及时修剪枝条, 维护好园林的整体美感。

4.2 遵循自然生长的原则

营造异域风景时, 一定要满足植物的生长原则, 选择适应环境和存活率较高的品种, 可以引进、创造独特的风景领域, 吸引住户入住。尊重植物链和种族群落的关系, 使其充分发挥着自身的价值, 避免对植物的不了解和局限性, 了解它们各自的生长属性和关系之间的差异, 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4.3 配置方式的差异

选择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 使原生态气息和现代风格相结合, 调整各地区的居住需求和特点, 在给植物做搭配时, 可以利用现代风格和自然配置的方式相统一。注重时尚、节奏感, 达到亲近自然又符合当代的设计, 后期的管理与培养方法一定要与时俱进。每个住宅区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视觉中心, 这就是这个小区的主要景色, 相对应居住环境的焦点景色的设计来讲, 可以是水景, 也可以是一个广场, 同时也可以把植物造景的基本配置作为住宅区的基调。例如:以密集的设计为主题, 以高大的乔木丛和攀爬的植物协调搭配或者选择灌木的搭配, 起到密集的视觉效果。再如:以跳跃的设计为住宅主题时, 以多种颜色的花草树木搭配, 色彩斑斓的设计, 不同的造型, 突显个性活跃的主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 人民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中, 对居住的生活环境也逐渐注重起来, 传统的生活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要求。在引进新颖的西方园艺配置中, 各种异域的庭院设计更能吸引居民的眼球, 居民已不再只局限在栽花和种草的美化, 而是需要一个融入艺术、文化历史和大自然的结合高品质的工作、学习的环境生活。人与自然的协调合作应该放在第1位, 所以在环境的不断改革完善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人民的需求。生活环境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制造舒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彭巧.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浅析——以无锡花语莱茵一期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1 (2)

[2] 马婕.浅谈徽州古村落植物造景的地域特征和人文气质——以宏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 2013 (8)

造景艺术手法 篇7

1 盆景与园林造景在同源上进行比较

在我国无论是盆景, 还是园林造景, 其历史都非常悠久, 但是关于盆景起源的时间, 研究人员并没有形成共识, 有人认为是魏晋时期, 还有人认为是殷周时期等, 但是对于分镜形成时间, 研究人员基本上都达到了共识, 一般都认为其形成于唐代。唐代之前, 出现了很多文化艺术人才, 无论是山水画, 还是山水诗歌, 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盆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开始形成, 直到发展到我国的唐代最终形成, 这主要是因为,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大发展时期, 为盆景艺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盆景与园林原本就都是艺术的表达形式, 盆景可以看作是园林造景最初的形式。某些学者将我国的园林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盆景;第二个层次是窗景;第三个层次就是庭院园林;第四个层次是宫苑, 从这个划分原则中, 可以看出盆景是园林造景中的一种, 它们同源相生。

我国盆景组成因素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 植物是最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此之外还有山石、亭台等, 其所要体现的就是一种自然的山水风光, 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盆景的类型也有很多种, 主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植物盆景;第二种是山水盆景;而第三种是意象盆景。盆景中的植物主要的功能就是欣赏, 其表现手段就是小中见大, 通过小小的植物来展现整个自然;之后再通过各种塑造手法, 使其按照人为的想法去生长, 蕴含着一种意境, 体现出大自然的野趣。我国的园林景观其构成原则与盆景几乎是相同的, 但是园林造景, 更多的是表现空间感, 如果对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 可以说盆景与园林造景之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来源于自然, 尽可能的体现自然, 但是盆景主要是聚焦赏景, 而园林则是通过散点来达到赏景的目的。

2 盆景与园林造景在美学上进行比较

从构成元素上看, 盆景与园林造景都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以自然为对象, 来达到设计的目的, 突出欣赏的价值, 无论是盆景还是园林造景, 都能体现出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 对美好自然世界的追求。

从盆景与园林造景中,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们的自然观, 盆景与园林造景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书与画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是同源相生的艺术, 有着相同的美学根源。我国古代社会其思想主导是儒家、道家以及佛家, 儒家思想几乎贯穿着我国整个封建社会,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观点, 在盆景与园林造景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而道家追求的是返璞归真, 是修行, 所以有些盆景或者园林造景具有仙境的感觉;佛教作为外来教派也对我国的盆景与园林造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盆景和园林造景在形式美上进行比较

盆景和园林的灵魂是意境营造, 是效法自然美, 但又高于自然美。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的, 也就是构园造景、构图造形。中国传统艺术向来强调意在笔先, 要产生一个好的意境, 首先要做到布局合理, 达到深远高雅新奇。园林中有“小中见大, 曲经通幽”之妙, 盆景中有“势态互合”之绝。在园林、盆景设计中, 色彩上, 有“春樱、夏绿、秋红、冬素”的组合, 各势交杂, 突出视觉形象, 富于诗情画意, 使人们在欣赏、游玩的时候, 不仅看到了景, 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 产生深远的联想。盆景和园林通过造园、置景手法, 达到协调统一。

盆景手法较容易会意, 而又与园林手法相通, 若将盆景手法与园林手法相比较, 则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园林手法。盆景在园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小品, 而高雅的园林须有盆景点缀, 彼此相依。

盆景如何放置很有讲究, 一般而言, 园林中的盆景多置于庭院中, 使之更为精致耐看, 而且往往与此庭院有统一的风格, 如园中有竹丛, 则置一些梅桩、五针松或黑松之类的盆景, 使这个环境有“岁寒二友”之文士气质。中国园林和盆景艺术常把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式的归隐, 一类的意境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造园家择取最能诱人产生愉悦之感的山水、楼阁、树木、花草, 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既有自然美, 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观。它的特点不在于摹仿自然形象, 而在于在不违背大自然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 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对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加以美的再创造, 使其由自然形态升华到艺术形态。

4 盆景和园林造景艺术手法

盆景是以植物、山石等为主要素材, 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 采用夸张、浓缩等艺术手法, 做得“寸木有情, 片石有致”。盆景将大自然之美景浓缩于方寸之中, 使人们从山水中体味到人格之美。作为一门艺术, 它以丰富的造形、和谐的色彩效果, 展示了它清新、隽秀的艺术魅力, 有着“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 活着的艺雕”的美称。盆景之所以得到多数人的青睐, 除了它交融了众多的艺术基因外, 更重要的是其特定的艺术语言和精湛的技巧表现, 区别于其他艺术而独具一格。盆景点缀阳台、窗前、案头, 足不出户, 却能享受和领略大自然之趣, 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随处俯拾即是的苔鲜、小草、石屑, 可以毫不逊色地成为翠绿欲滴的绿茵草地, 起伏有致的山丘茂林, 构成丰富的审美景观, 给人无尽的遐想。以超常规的手法, 浓缩、概括、凝炼、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盆景与园林造景无论从同源上比较, 还是从美学角度上比较, 两者都有紧密的联系, 虽然其具体的造景方式不同, 但是殊途同归, 所要体现的最终目的都是回归自然, 感受自然, 通过对盆景植物的聚焦, 能够从中看出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对园林散景的观赏, 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两者要表达的宗旨都是道法自然。我国古代文人都有一种隐士情怀, 这种情怀, 从盆景与园林造景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我们从两者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摘要:无论是盆景, 还是园林造景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实际上盆景与园林造景有很深的渊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 盆景就是园林造景的缩小化, 而从盆景中, 能够完全的体现出园林造景的手法, 相关两者之间也有很多的不同点, 其造景手法略有不同。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同源、美学思想及其造景手法等角度, 对盆景与园林造景进行了比较, 希望能够为研究盆景与园林造景手法的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盆景,园林造景,特征,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彦峰, 高效田.中国盆景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 2007 (S1) .

[2]闻声.试论盆景与园林之关系[J].中国花卉盆景, 1990 (12) .

试论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 篇8

1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

(1) 美化作用。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成分, 花卉和植物的布置方法十分关键。由于这些植物具有自然的线条和色彩, 不同的形态下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为此, 园林造景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各种花卉植物的不同特色, 以其生命韵律的特点进行搭配, 保证布置出来的景观具有生动的美感, 以季节的变化给人们的视觉带来有利的冲击。只有从多个层次来展现花卉的魅力, 才能够真正让人们感受到植物带给我们的喜悦。

(2) 生态作用。园林花卉的布置能够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的植物能够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该过程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并释放出氧气, 整个流程对于环境的净化十分关键。此外, 有一部分花卉还能够将空气和水中的有毒物质吸收、净化, 这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持和改善十分有效。因此, 花卉植物造景将是保护生态环境稳健发展的重要内容。

(3) 防护作用。植物花卉能够防风、防沙, 是降低城市噪音, 减轻环境污染程度的有效工具。攀援植物 (如牵牛花等) 攀爬在墙面上, 能够有效的降低墙面的反射系数, 其降低程度将达到白色粉刷面的10倍左右, 此外, 该类植物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预防瓦片脱落、墙体倒塌等状况的发生。

2 园林花卉植物造景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科学性, 它是花卉和园林艺术的统一, 也是自然美的呈现, 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般而言, 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 花卉植物造景艺术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遵循花卉生态学原理

具有层次感的造景, 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若有若无、虚实相生、疏落有致的情景, 使大自然的景观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造景的设计过程中, 应该遵循花卉自身的生长规律, 依据植物的喜好进行摆设, 以防止由于植物之间的相克而导致的生长抑制。每一种花卉的安置都要尽量呈现出其独特的层次性以及色彩的丰富性。

(2) 选择本地植物

花卉植物的生长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很高, 每一类花卉都有自身最佳的适宜生长区间, 为此, 应该选择最适宜花卉生长的地区或相似地区, 以保证各类花卉的良好、科学生长。目前, 许多城市为了单方面追求美观、新鲜, 而引入大量的外来植物品种, 这些外来物种不但不能很好地生长, 还有可能导致本地的一些物种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这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也会造成成本的浪费。

(3) 重视物种多样性

园林花卉植物造景是一个模拟自然系统的过程, 因而在设计和布置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花卉的多样性, 实现各个品种间的相辅相成。不同的种类、不同的花色能够使园林花卉造景呈现出多种效果。例如, 可以将牵牛花等攀援植物, 依附在走廊的柱子上, 制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紧密结合, 能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味, 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4) 充分展现花卉的观赏性

部分花卉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 而如果将这种具有文化意蕴的植物加设到园林设计过程中, 将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我国许多古典名著中都有花卉的缩影, 例如, 梅兰竹菊被视为花中四君子, 如果将这类植物安置在读书台等部位, 将会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形态美与意境美的紧密结合更别有一番风味。

3 小结

总上所述,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城市的环境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使得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如何改善生态环境, 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目前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园林艺术因为其独特的景观优势, 以其花卉配置艺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盛宴, 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享受植物给人类带来的清新、芬芳, 愉悦了身心也呵护了人类的健康。园林建设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危机, 起到防风固沙、净化环境的作用。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的更新与完善, 能够将花卉的自然美、风韵美充分的展现出来, 净化环境的同时愉悦人类的身心, 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摘要:近几年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进步, 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更多的城市居民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园林艺术因为其独特的景观优势, 以其花卉配置艺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盛宴, 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享受植物给人类带来的清新、芬芳, 愉悦了身心也呵护了人类的健康。为此, 对于园林绿化设计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中, 笔者分析了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并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的选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花卉配置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园林绿化设计中花卉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4, (8) :76.

[2]何家骅.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思路及植物配置浅析--以温州金色家园北小区为例[J].绿色科技, 2012, (10) :18-19.

造景艺术手法 篇9

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与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关联

在谈及到中国古典文化领域中, 必须要涉及到的是茶园。在我国, 茶园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茶叶种植园, 一种是品茶论道的休闲场所。在茶园茶艺中, 要将茶文化分为几个层次表现。其中, 在茶园的茶文化展示厅内向品茶者清晰展示了茶文化在历史中的演变和发展[1], 并且详细陈述了茶文明与人类的文化起源和人身健康紧密相连。在茶文化展示馆中, 详细记载了关于茶文化的相关作用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茶园的景观构造上进行有效运用, 在针对茶园文化造景之前, 首先要了解的是何物为园林之景?在景的概念中, 景即为地区的风光, 也称风景。从理论上说, 地域风光所呈现的美景是没有经过人为制造的, 由大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所组成的。景的创建手法在古典园林创造手法上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构成[2], 在自然景色中, 多以没有经过人工加工的自然产物作为主要景色衬托的元素, 在例如湖泊、海洋、瀑布、山林中, 悬崖峭壁的岩石上, 处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上可以加以借鉴。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上, 大多以借鉴园林大自然的景色再加以人工雕琢进行制造, 创造的景物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表现形式上, 将工程的技术工艺与园林的造景手法两者进行结合, 使园林景色创造的内容变得多姿多彩。将总体进行归纳总结, 其中的景色涵盖了主和配、内和外、前和后、虚和实、夹和框等造景基础原则。

利用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与中式茶楼的设计风格进行融入, 将中式茶楼的景观设计演变成为回顾历史上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古典园林设计的风格出现在茶园文化之中, 勾起人类还原时代文化背景, 将适合的主景与配景遥相呼应, 再借助茶文化的晕染, 将古典园林艺术在适当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古典的中式风格茶艺文化, 在时代的演变中逐步成为现代文化的潮流, 并将这种潮流进行刻画。中国园林造景艺术和茶文化的结合, 使带有民族气息的中式古典文化内涵在现代对人们追求历史气息有着极大的帮助。

2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2.1地形考核, 深入探究

在园林造景设计中, 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景观需要占用的设计面积的大小, 在园林设计的实质含义上就是针对现有的土地面积进行整体的设计与施工。任何现有土地都要以文化主题或是民族精神作为载体并围绕其中, 对现有土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策划。在园林的设计理念上主要突出的是主题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在园林的创作过程中, 针对园林主体设计出的作品要从根本上体现创作的内涵和其主体代表的精神, 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观作品。

2.2注重环保意识, 讲求自然美感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类生活在重工业环境下, 在重工业生产迅速的时代中, 环境的污染日益恶化, 人们对自然的期盼也就越来越高。在城市中, 作为唯一象征自然的代表, 只有人工铺建设的草坪。人们一直想在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尽量多留下自然空间[5]。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相比较, 在园林设计中更重视自然山水的模仿, 而植物的生长也尽量按照其生长规律, 并不加以束缚, 在城市中创造森林, 让森林居住于城市。在实际操作中, 将植物作为景观, 设定好的其生长的位置。这样, 在植物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 吸收自然界雨水、阳光和土壤的养分, 不仅对植物自身的生长有极大的益处, 同样,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也节省了大笔的栽培费用。

2.3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融入创造者对自然景色的情感

在古典园林造景设计中, 讲求的是创造者要先创造园林景观内在的蕴涵, 只有将作品赋予了生命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园林作品[4],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 运用了各类艺术的表现形式, 提取其中的经典特色进行汇集并运用到古典园林内的设计当中, 将自然中的诗情画意与园林景色遥相辉映。最终让创造出的古典园林艺术满载浓郁的书香气息, 让人从中感受宁静和安逸。

3中国茶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上突出茶艺文化的精髓所在

精取自然气息利用古典文化营造优质原生态茶园, 在茶文化方面, 不仅仅要将茶叶种植基础打好, 在面积上也要对茶叶种植土地进行规划。在茶园内, 将茶园的园林景观与规划土地进行合理的划分, 使每个区域都带有不同的特色风格, 将茶种植与周边的树、植被之间的关系划分清楚, 使茶园内呈现完整古典的茶文化景观, 并且带着茶叶浓郁的清香, 将品茶人的思绪缓缓纳入美景之中, 感受古典茶韵的气息。

在茶园中, 运用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从景观上讲究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6], 其中, 茶艺人文文化实质是区域地方茶艺的差异和茶艺自身带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这里指中国古典传统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然景观上的体现, 显而易见的在于颇具茶文化底蕴的茶田种植, 这样的景色在茶园文化与古典园林艺术之间摇摆, 并且独具别样品味。古典园林造景与茶园文化相结合, 在设计上按照层次进行划分, 将茶园景观分成人造景观设计和自然景观, 而在这里指的茶田属于自然形成的景观范围, 从整体上看, 茶园的内部附带景观中人造景观居多, 在规划应景上所添加的笔墨晕染随处可见。

总体上讲, 在人为造景上,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要将自然与人工的的结合均匀考虑, 在对景观设计时, 要让茶园内景观看起来浑然天成, 在设计同时, 特别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提取当地的自然元素进行处理、添加, 选择合适的位置添加应景的自然设计, 这样一来, 在茶园内部景观中更能突显清新脱俗的茶文化意境。茶园的造景设计上, 要以茶文化作为载体, 在不同区域的茶文化差异上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在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 使古代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茶园景观的设计上更加突出茶文化底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运用, 利用大自然所给予的人类的灵感以及艺术表达形式的多重综合体。在古典园林中漫步, 享受园林意境中所产生的效果, 这种效果源自于创造园景空间的综合艺术表达形式且将大自然景色的艺术表现风格作为引用。在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表现形式上, 创造者将自己的情感与园林造景的艺术表达形式融为一体, 向观览者倾诉景色中的意境, 让人从古典园林的造景方式上进行相关的联想并且在审美意境上也给予人不一样的感受。在遵循园林设计的基本条件上, 针对茶园的相关设计要按照茶文化的特点, 运用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对茶园的整体和局部进行相应布局, 在茶园中既能体会茶文化的艺术表现, 又能在茶园中体验园林造景为前来赏茶者奉上一抹清新之感。将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独特魅力运用到茶园的赏茶文化当中, 形成茶园文化与现代园林造景技术的相辅相成。并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与中国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具匠心作用充分发挥。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形式, 表现在名门别院中将山水风景精致化的手法, 应用在中国古代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上, 具有独特的风格以及让人流连忘返的吸引力。从古至今,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风格为世界之首, 在经典园林设计作品中, 所蕴含的风格和手法对于我国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茶园设计中的应用为主题, 提出以下几点看法:第一,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与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关联;第二,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第三, 中国茶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上突出茶艺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仔细分析其设计特点和巧妙的运用方式, 同时在室内装潢设计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室内装潢设计上能够丰富室内实际装潢的结构, 并且将室内文化底蕴凸显。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式在园林的设计中融入了人与自然之美的清新,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人们在精神上得以享受, 同时在视觉也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感。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茶园,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菁菁.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居住区环境的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 2014.

[2]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米敏, 黄小飞.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 2011, 05:54-57.

[4]陈炫.福建休闲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4.

[5]曾涛, 周凡.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J].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 , 2011, 07:39-41.

造景艺术手法 篇10

岩石园 (Rock garden) 是有所特指的一种植物专类园, 以高山植物生态类型为框架, 以展示高山、岩生植物生境为主体内容, 模拟展现高山植物景观的专类公园。岩生植物作为岩石园的造园主体, 是指直接生长于岩石之间的植物, 如石蒜科、百合科、石竹科、石松科石松属的植物, 并通常结合其他背景植物及水体、峰峦等地貌, 造出高山自然景观的园林形式。岩石园作为园林的一种特殊形式, 也要善于处理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整体之间, 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合理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配置植物, 才能营造出更加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园林作品。

2 岩生植物特点

岩生植物来源于高山气候区, 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比较特殊。首先, 从生长习性来看, 岩生植物生长缓慢, 喜旱或耐旱、耐瘠薄土壤, 适宜在岩石缝隙中生长。其次, 从形态特征来看, 岩生植物表现为低矮匍匐性, 植株茎干不发达, 叶多基生, 植株被茸毛或角质化或革质化, 叶小或退化;植株根系粗壮, 地上部分通常丛生伏地。另外, 由于生长环境紫外线强, 一般花色艳丽, 尤其多蓝、紫色花相。

3 岩生植物种类

岩生植物种类繁多, 世界上应用比较流行的约有2000~3000余种,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3.1 苔藓植物

大多阴生、湿生, 少数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中生长。如齿萼苔属、地钱科地钱属等。其中很多植物颜色丰富, 用于点缀岩石的颜色。同时还能增加岩石表面的水分和养分, 使岩石富有生机。

3.2 蕨类植物

常与岩石伴生, 属阴性岩生植物, 如石松科石松属、卷柏科卷柏属、紫箕科紫箕属、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水龙骨科石韦属、凤尾蕨科凤尾蕨属的植物, 都为别具风姿的观叶植物。

3.3 裸子植物

一般为矮生或伏生, 矮生松柏类如铺地柏、沙地柏、矮紫杉等均为直立主干, 枝匍匐平直伸展, 爬卧于岩石上。或如球桧、圆头柳杉等丛生球形, 甚至高挑形的雪松、云杉、冷杉等也可培育成匍匐形, 应用于岩石园。

3.4 被子植物

这类植物种类相当丰富, 大多高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不少种类的观赏价值很高, 如石蒜科, 石竹科, 百合科, 毛茛科, 天南星科, 凤仙花科, 秋海棠科, 景天科, 兰科, 虎耳草科, 堇菜科, 桔梗科, 花葱科, 菊科部分属, 龙胆科龙胆属,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 苦苣苔科, 黄杨科, 小檗科, 忍冬科六道木属以及蔷薇科栒子属、火棘属、蔷薇属、绣线菊属等。

3.5 其他植物

岩石园中也常常会结合低凹的山谷、碎石坡或河床, 在溪流两旁及溪流中散石上栽植相应的水生植物, 营造更贴近自然更有生气的植物景观。常用的挺水植物有千屈菜、黄菖蒲、花叶菖蒲、香蒲、水葱、芦竹等;浮叶植物有菱、睡莲、荇菜、萍蓬草等;漂浮植物有浮萍、凤眼莲、水禾等。

4 岩生植物的选择原则

根据岩生植物的特点和种类, 营建岩石园选择植物应满足这样三个条件:①植株矮小, 结构紧密。通常灌木地被的株高不超过45cm为佳, 且以匍匐垫状、丛生或蔓生形地被或矮灌为主, 尽量选择小球茎或小型宿根花卉;对乔木也应优选矮小及生长缓慢的为主。② 植株抗性强, 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 耐瘠薄土壤, 具深根性, 适宜在岩石缝中生长的为宜。③具有较强的观赏特性。要求植株姿美、花大艳丽或小而繁密, 叶秀, 适宜与岩石配植。

5 岩石园空间类型

5.1 岩石园的类型

根据植物的选种配置、岩石的布置以及植物的种植方式对岩石园进行分类。

5.1.1 规则式岩石园

规则式岩石园是相对于自然式而言, 其外形比较规整, 一般栽植床呈台式或梯田式, 如英国邱园中的岩石园。

5.1.2 墙园式岩石园

这是一类以挡土石墙作为分隔空间, 将植物栽植于岩石缝隙中的特殊岩石园。通常护土墙应由外向内倾斜, 石块插入土壤固定, 即可避免水土流失, 也可承接雨水, 使岩石缝能保持充分的水分供植物生长所需。

5.1.3 自然式岩石园

以模拟自然高山地形地貌为主, 一般要有山峰、山脉、山脊、山谷、碎石坡和干涸的河床, 曲折的小溪及定量的池塘、跌水等, 以展现高山植物景观。此类岩石园选址宜在向阳、开阔、空气流通之处, 不宜在墙下或林下。从塑造的地形地貌特征可将植物景观分为自然式裸岩景观、自然式丘陵草甸景观、自然式岩墙峭壁景观、自然式碎石戈壁景观。

5.1.4 容器式微型岩石园

常见于家庭小庭院中, 将岩生植物栽种于石槽、石碗、陶瓷容器及一些钵体内, 预先开凿好的池底填上碎砖、碎石以利排水, 上面填入生长所需的肥土, 种上岩生植物。便可到处摆设, 还可方便越冬过夏, 应季观赏。

5.2 空间划分

岩石园的建造一般需要堆山造地, 塑造高山的地形地势。同时也需要将场地进行空间划分, 塑造更为丰富多样的空间类型, 展示更为多样的植物景观。在岩石园中通常采用山体、挡墙 (或堆砌的石块) 、植物、水体等元素来划分空间, 分隔出不同的空间类型。

岩石园的地形地势可以起伏变化, 配合植物景观, 在整体布局上达到亦动亦静的效果。山石的布置有立有卧、疏密有致, 岩石组合上有主有次, 张合有致, 石与石之间填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肥土, 栽植适宜的岩生植物, 石旁配置低矮灌木或小乔, 形成特色的岩石植物景观。对于有水源的区域, 结合散置的石块, 栽种水生植物, 营造较为清新、舒爽的水边岩生植物景观。

6 实例介绍

6.1 场地概况

商丘植物园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与古城路交叉口西南角, 占地面积42.7hm2。商丘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大风多, 夏季炎热雨集中, 秋季凉爽日照长, 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9~14.3℃,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4.4~2427.6h, 无霜期平均为207~214d,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概念方案阶段在对植物园场地进行整合后, “适地适园”, 将岩石园设立在商丘植物园北园区临水坡地上, 西面紧邻园区一级园路, 东面透过二级园路缓坡自然缓坡入水。占地1800m2, 设计地形坡度10%~55% (图1) 。

6.2 规划方案

充分利用背山面水的场地条件, 考虑其规模, 选取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 对岩石园的场地进一步设计。地形上局部切割, 堆垒台地, 选用砾岩石块堆砌挡墙形成六片椭圆形台地种植岛;台地外围整合地形形成自然式坡地, 实现人工和自然地形相结合。并通过一条平行等高线和两条上下通行的青石板小径联系六片台地, 形成岩石园的整体结构。除砾岩堆砌的挡墙和台地外, 在自然坡地上放置自然石块组合, 结合植物进行造景。

6.3 植物空间划分

以个别园景树、低矮常绿灌木和宿根植物为主要造景材料, 具体实施:依据背山面水、西高东低的地形, 将落叶乔木和常绿背景树配植在岩石园西面, 并作为分隔岩石园与园区一级园路的“绿墙”;各类岩生花卉则根据科属主要种植在六片种植岛区域, 形成六片花境种植岛;自然坡地上则撒播单种花卉, 结合石块形成坡地花溪景观。

6.4 植物配置

6.4.1 植物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筛选出适合栽种的被子植物, 包含石竹科、景天科、毛茛科、百合科、堇菜科、鸢尾科、菊科以及蔷薇科蔷薇属的植物作为地被主要材料;藤本主要选用五叶地锦、络石, 灌木则以豆科、马鞭草科、虎耳草科、蔷薇科、忍冬科、胡颓子科植物为主, 并以常绿树红豆杉、云杉、白杄、油松作为背景树, 局部点缀乌桕、银杏等园景树;靠近水边则栽植枫杨及香蒲、落新妇、鸢尾、马蔺等耐水生植被。

6.4.2 花境种植岛的植物配置

种植岛展现岩生花卉的花境景观。以石竹科为主的种植岛:选以高山石竹、常夏石竹、五彩石竹、康乃馨、瞿麦、剪秋罗、石生蝇子草、剪秋罗为主要材料;以景天科为主的种植岛:选以钝叶瓦松、佛甲草、垂盆草、八宝景天、景天三七、德景天、长药八宝为主;以毛茛科为主的种植岛:选以白头翁、唐松草、翠雀、花毛茛、金莲花、耧斗菜为主;以百合科为主的种植岛:选以东方百合、亚洲百合、条叶百合、铃兰、风信子为主;以堇菜科为主的种植岛:选以东北堇菜、毛果堇菜为主;以菊科为主的种植岛:选以矢车菊、藿香蓟为主。

6.4.3 山石与植物配置

缓坡上山石布置有立有卧、有疏有密、主次分明。在较大的岩石组旁种植常绿乔灌木和其他观赏灌木, 如云杉、白杄、狭叶十大功劳、胡枝子、荚蒾等。对于较小的岩石, 在其石块间隙的阳面栽植常夏石竹、垂盆草、马蔺、络石等。在较大的石缝间栽植铺地柏、南天竹、黄杨、裂叶绣线菊、木本绣球等。挡墙由外向内倾斜10°插入土壤, 石缝填入种植土。挡墙阳面石缝点缀岩生花卉, 背阴面栽植五叶地锦及络石等藤本植物, 使其攀附于岩石之上。

7 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丰富的岩石和野外岩生植物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岩石园的建立为这些植物资源的搜集和展示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场所。岩石园亦如园中园, 其空间造景依然是造园之关键。故在愈来愈多岩石园的造园实践中, 我们应当因地制宜, 充分结合园区空间结构, 划分植物空间, 合理配置植物材料, 以植物造景为主, 堆叠山石为辅, 建设具有独特风貌的岩石园景观。这些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现代园林类型, 提高岩石专类园的规划建设水平, 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摘要:指出了岩石园是旨在展现高山、岩生植物景观的一种植物专类园。通过对岩生植物特点和种类配置的分析, 初步提出了岩石园植物选择的原则。并结合河南省商丘植物园岩石园的设计实例, 从空间布局出发对岩石园的植物造景手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岩石园,岩生植物,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商丘植物园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2]盘燕玲.英国岩石园及岩生植物的选择应用[J].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0 (6) :174~176.

[3]李锐丽.北京地区岩石园营建及岩生植物选择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李明胜.岩生植物造景研究——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岩石园植物配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2) :9480~9481, 945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造景艺术手法
园林景观植物造景手法之花卉造景设计
攀缘植物造景艺术 臧德奎
造景技术在立体花坛中的应用
园林造景艺术中梅花的配置应用
植物造景
全国自考06509《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全真模拟题(二)
植物造景知识点.docx
花境植物造景及运用
高新区总工会开展2023年高新区“情系产业工人”兰花艺术造景培训班

网址: 造景艺术手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30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观赏植物概论.ppt
下一篇: 园艺植物的实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