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梅花魂教学设计(5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5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二、【教学安排】

二课时

三、【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

2、自学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颇负盛名、漂泊、气节、欺凌、珍藏、顶天立地、玷污、秉性、眷恋。

3、读通读顺课文。根据“现实——回忆——现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4、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情?

四、【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一幅幅梅花图片,在《梅花三弄》背景音乐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中娓娓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建构故事框架

出示课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1.认读本课新词。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名节 颇负盛名

2.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3.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教师提炼板书: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4.用连结事例的方法说说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的结构,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图有二:第一,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屋见瓴,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在理清结构的同时,把课文读通、读好,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础。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解读梅魂,感受民族气节

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份情感与梅花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 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④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怒?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① 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a、“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前后共出现4个。“愈”这个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外祖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里“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换一种说法行不行。不要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应认识到“愈”字反复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加深。条件、环境越恶劣,梅花却越精神。它具有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德。换一种说话没有这句话这么有力量,也表达不出来外祖父深深的敬佩梅花的感情。不要这一句话更不行。因为无法与前文我弄脏这幅图,外祖父小心翼翼地擦拭相照应;因为无法充分表现外祖父敬佩梅花的这种精神。

b、体会下一句。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c、体会下两句的含义。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外祖父在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孕育出的许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

d、体会下一句的含义。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花,是激励自己保持梅花这种有骨气、有品格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梅花精神告诉了我并且把墨梅花送给我,也要让我保持并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组人物配诗文的画面,师生共赏读。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一包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 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两次谈感悟,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四)、品读三哭,体悟赤子之心

1.读诗时无声落泪。体会外祖父读诗落泪的情感。

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课件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 指名感情朗读。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穿插诗句出处。

② 外祖父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

③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逐层感悟,让学生明白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是他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眷念和向往)

2.不能回国,呜呜哭泣。探究外祖父无法回国的伤感。

①教师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一个时刻眷念祖国的老人是多么想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啊,但是年迈的.他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回去,所以忍不住失声痛苦)

3.送别时泪眼朦胧,体验外祖父眷念祖国之情。

① 指名读第十五自然段,思考:此刻外祖父为何又泪眼朦胧呢?

② 分别的时刻到来了,船开了,越去越远。双眼含泪的外祖父久久地伫立在岸边。此时此

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岛,一方是祖国。这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老人有多少话还想和莺儿说,有多少话想和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说。你们能把老人的心里话说出来吗? 学生练说,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外祖父的三次流泪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明白:这梅花又是包含了老人一片热爱祖国的情和

眷恋祖国的心。通过这样几个梯度的阅读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对“梅花魂”有了一个全面的准确的感受。课堂教学流程努力实现板块状推进且环环紧扣。】

(五)、拓展课文,升华爱国真情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指名交流。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作家陈慧瑛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自己的手绢时,就会想到——指句子:“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学生齐读。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的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课件出示:在梅花背景中推出一幅幅祖国名胜的画面,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六)、作业设计:画一幅梅花或搜集几首描写梅花的诗。

(七)、课外拓展:背诵余光中《乡愁》

附:板书设计:

6、梅花魂 借物抒情

梅花中华民族

愈压愈强 顶天立地

越是困境 越顽强坚定

思乡情 爱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前准备及教法设计:多媒体课件及梅花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定向: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一幅幅梅花图片,在《梅花三弄》背景音乐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中娓娓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展示交流:出示课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1.认读本课新词。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名节 颇负盛名

2.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3.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教师提炼板书: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4.用连结事例的方法说说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的结构,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图有二:第一,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屋见瓴,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在理清结构的同时,把课文读通、读好,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础。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品读体验:解读梅魂,感受民族气节

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份情感与梅花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 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

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④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怒?

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一包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 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两次谈感悟,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拓展延伸: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达标测试:1、读准神字词读音,

2、文中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有一句话概括。

板书设计: 梅花魂 借物抒情

梅花中华民族

愈压愈强 顶天立地

越是困境 越顽强坚定

思乡情 爱国心

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赏梅:播放梅花图片

二、品梅:了解前人对梅的喜爱和赞誉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语的认读

(2)思考: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4、品读: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并在文中简单作注解。交流

四、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注意发现学生观点的独特之处)

3、引导分析:(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

(1) 文章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谁能告诉我,“秉性”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说得很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2) 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四个“愈”“三个”最“的排比句式,充分突出了梅花的品性。这就是梅花的灵魂所在。让我们把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灵魂读出来。)

(3) 中国人的秉性是什么?(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象梅花的灵魂一样。)你知道中华民族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让我们通过读把中华民族的气节表现出来。)

引导:祖父的一段话,道出了梅花的秉性,道出了中华民族的秉性,这秉性是不肯低头折节,这秉性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来,让我们把这个词读一遍,再读一遍,读出中华民族的气势来。(带读两遍)。真棒,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4) 外祖父说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

4、小结: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梅花有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寄托着祖父对祖国无尽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他拳拳爱国之心。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好感受感受外祖父的这种心情。

5、返回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魂:指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文章表面上写梅花,其实是通过梅花魂表现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板书:思乡情 爱国心

三、拓展迁移

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这几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借物抒情

梅花魂————思乡情 爱国心

顶天立地

反思:这节课就课文教学来说,条理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环节还算紧凑。从课题入手,抓住“什么是魂”“什么是梅花魂”“想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三个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的一段话。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梅花特点的一段话,认真品读,看有什么发现。接着以“秉性”为切入口,通过理解秉性,进而理解什么是梅花的秉性,什么是中国人的秉性,理解外祖父说这段话的深意——表达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教诲之意。最后回归课题,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水到渠成,前后呼应。

但从课堂情况来看,显得过于平淡。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对梅花魂的把握不够深入,由此也就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而仅停留在泛泛的表象思考中。具体说来,用“顶天立地”概括梅花的品格并不十分准确,梅花品格更主要的是愈压愈强,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那为什么要用梅花比喻中华民族呢?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该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梅花与中华民族秉性的结合上,应该引导得更细一些。如课前做好充分铺垫,课堂拓展阅读一些有梅花秉性的人的事迹等。

梅花魂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梅花魂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4、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1、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2、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途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cal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二)汇报交流,说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三)学习最后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四)布置作业

相关知识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1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
《梅花魂》教学案例(精选13篇)
《梅花魂》读后感[合集5篇]
2024年微课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pdf
梅花魂教案通用12篇
梅花魂课文原文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共5篇) .doc
《梅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网址: 梅花魂教学设计(5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613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梅花魂》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
下一篇: 《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