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8月,千禾社区基金会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该计划属于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集的一部分。目前我们选择了6个社区,建立社区花园并开展气候教育活动。
我们选择社区花园作为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策略,主要考虑到它的多重功能和含义,我们相信当人类真正了解地球所面临的巨大环境问题时,园艺就会从一种爱好变成对我们的未来、地球的未来的投资。气候变化下,珠三角社区花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呢?我们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梁飞燕做了一份观赏植物的测评。
气候变化下珠三角社区观赏植物测评
目录
一、气候变化下的城市适应
二、珠三角城市植物群落特点
三、珠三角城市社区种植适宜的植物
四、入侵物种
五、总结
一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
联合国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的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2022年2月28日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该报告着眼于全球和区域层面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区,全面评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强调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城市是受影响的关键群体之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日益暴露出其城市化进程的脆弱性,特别是中低收入和中小城市,受到的影响包括高温热浪、交通尾气、高山野火、洪水、径流污染和地面沉降以及其带来的级联影响。气候影响所带来的损失很可能是系统性的,比如干旱影响粮食生产,从而引发城市的粮食安全问题。
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我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也明确提出,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体,珠三角城市群是率先实现碳达峰的潜力地区之一,其城市群为气候行动提供了许多机遇,其中包括绿色建筑,生态建设等。合理的绿植规划可以提高当地的降温效益,改善城市降温性能(Bonnie et al., 2019),减少空气污染颗粒物(McDonald et al., 2016),改善空气质量(Janhäll, 2015; Matos et al., 2019;),选用抗逆性强的本土植物可以避免强管理以降低投入成本(Coutts et al., 2013),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会带动动物的生物多样性(Threlfall et al., 2017),种植可食用植物甚至可以为当地粮食生产提供共同利益。但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很重要,需要考虑当地的文化需求和使用规范(Adegun, 2018),物种需要适应当地区域气候,才能持续为当地社区带来效益(Nowak et al., 2018)。
二
珠三角城市植物群落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处广东省中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年均温21-23℃,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800mm以上(李楚均等,2019),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快速生长和繁衍条件(董斌等,2015),生物多样性丰富。由于适宜的环境条件,珠三角地区大部分植物终年常绿,草本灌木和乔木在冬季较少出现大面积枯落衰亡现象,园林花境观赏期长,容易维持季节性可持续景观。此外,珠三角地区园林绿化水平较为先进,园林景观配置越来越注重构造层次结构丰富的景观,因此更容易保持和提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容易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
但同时,珠三角城市群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高,人口高度聚集,其城市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受到了城市扩张、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在植被面积大幅减少(Caspersen et al., 2010),物种多样性降低(李俊生等,2005),森林的生态功能退化(冯伟等,2008)等方面。往往只有在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里才感受得到较高得物种多样性,才看得到较为丰富多样的乡土植物。研究也表明珠三角城市郊区的灌木层群落有着比城区更多的科属种数(李楚均等,2019)。在城市绿化中,植物运用以一、二年生花卉应用为多,这些花卉色彩丰富,表现力和观赏性深受大众喜爱,但同时它们的生命周期短,观赏效果仅能维持数月,若在社区种植中大规模使用,管理费用高,也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理念(汤慧敏和马文哲,2021)。此外,植物的外来品种使用比例上升。外来品种有很高的观赏性,但它们与本土的环境条件有待磨合,对于后期的人工维护也带来挑战。外来引进的植物,出于品种保护的目的,长期栽培会有花型变小、色泽变差等退化问题,这些品种若广泛应用于社区种植,会增加绿化成本(贺梅,2016)。
对于城市社区种植来说,植物材料的选择往往受限于当地花卉市场的销售种类。比如广州地区花卉市场常见的销售种类约有93科384种(含变种),其中景天科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天南星科、百合科,三科之和占总种数的25%。其中又属商家收回成本快的草本花卉的种类最多,约194种,占全部花卉品种的50.5%,花灌木与小乔木次之,约116种,占全部花卉的30.2%(章玉平等,2017)。城市对于植物材料的选择受销售市场的影响,销售种类也反映了城市的需求。但我们要认识到,比如在广州地区,常见的销售花卉品种中来源于美洲、非洲等热带地区的引进品种高达232种,约占市场总数的60.4%,原产中国的花卉品种只有152种,约占市场总数的39.6%(章玉平等,2017),市场上国产花卉的品种相比进口品种要少。全球化潮流之下,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我们十分幸运在家门口便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各样植物品种,但是在社区绿化层面,对于植物的选择,我们应该要注重植物的本土性。本土植物适应性强,也有很高的观赏性,容易打理,并且许多植物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市场上的外来品种观赏性的确强,这是它们在国外经过多年选育的成果,出于品种保护的目的,这些植物后代的观赏性会退化,市场上销售的种类甚至有许多是国外已经淘汰的品种。《华南地区园林绿化乡土树种探讨(二)》记载了已应用和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492种,华南地区丰富的本土植物材料应用于造景中,不仅其生长管理容易,观赏性强,也能有利于实现花境的可持续,打造彰显地方特色的稳定景观(陈定如等,2006;汤慧敏等,2021)。当我们社会的目光逐渐转向乡土植物时,可以进一步推动国内对乡土草花、花灌木和小乔木等观赏植物的新品种研发,并能保护当地物种多样性。
三
珠三角城市社区种植适宜的植物
珠三角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应经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如此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生活环境。因此植物造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与时俱进,才能追求最大价值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植物的合理搭配,应做到乔灌草相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合理搭配,观花与观叶植物相互映衬,形成四季有景的可持续景观效果(曾庆林和刘洋,2001)。居住区的绿化一般推崇仿自然式、生态化和低维护成本的花境,根据不同的社区类型应该选择不同的花境类型,造景应与当地社区的养护水平相适应,即遵循六大原则:以人为本、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历史文化延续性和经济性(吕静和赵苇,2001)。
珠三角地处华南,当地气候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生命生长,这也是当地能容纳许多新引进植物品种的原因之一。经过多年的引种和栽培,花卉市场的销售种类和城市绿化植物品种日益增多。前人研究表明适合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植物305种,隶属84科221属,主要有爵床科(Acanthaceae)、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等,乡土植物100种,占32.79%,外来植物205种,占67.21%(周艳等,2020)。城市社区的种植在关注观赏效果长期化基础上,应重视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后期营造的可持续生态效益。从社区角度出发,本文根据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考察,总结列举了一些适宜珠三角区域气候、观赏性高且有应用价值的一些尺寸稍小的植物,将其大致分为观花和观叶类灌木草本和藤本。高大乔木、水生植物以及可食用植物暂不在本文考虑范围内。
文内总结的观赏灌木共计36科,主要为茜草科、豆科、大戟科、马鞭草科、野牡丹科、锦葵科、千屈菜科、杜鹃花科、蔷薇科、爵床科等;观赏草本38科,主要为石蒜科、菊科、秋海棠科、唇形科、苋科、天南星科、禾本科、百合科等;藤本植物15科,主要为豆科、紫葳科、使君子科等。其中观花灌木有52种,观叶灌木18种,观花草本45种,观叶草本35种,其中观赏蕨类10种,观赏藤本20种。市场上由于品种引进和品种培育,一些植物科属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变种,文中对这些科属不一一列出所有植物,只选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菊科植物下有非常多的属和种,变叶木属植物有非常多的变种,勒杜鹃有不同的变种,它们有各种各样的花色,有不同的形态观赏价值,可以根据市场上的资源进行选择。
1
观花灌木
中文名
拉丁名
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
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
锦绣杜鹃
Rhododendron pulchrum
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月季
Rosa chinensis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龙船花
Ixora chinensis
假连翘
Duranta repens
勒杜鹃
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琴叶珊瑚
Jatropha integerrima
大红花
Hibiscus rosa-sinensis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狗牙花
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
朱缨花
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灰莉
Fagraea ceilanica
软枝黄蝉
Allemanda cathartica
双荚决明
Cassia bicapsularis
黄槐决明
Cassia surattensis
吊钟花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山椒子
Uvaria grandiflora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梵天花
Urena procumbens
裸花紫珠
Callicarpa nudiflora
紫玉兰
Magnolia liliflora
米仔兰
Aglaia odorata
希茉莉
Hamelia patens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龙吐珠
Clerodendrum thomsonae
蓝星花
Evolvulus nuttallianus
石海椒
Reinwardtia indica
嘉氏羊蹄甲
Bauhinia galpinii
紫蝉花
Allamanda blanchetii
虾子花
Woodfordia fruticosa
蝶花荚蒾
Viburnum hanceanum
铜盆花
Ardisia obtusa
红纸扇
Mussaenda erythrophylla
矮紫金牛
Ardisia humilis
银毛野牡丹
Tibouchina aspera
细叶野牡丹
Melastoma intermedium
白雪木
Euphorbia leucocephala
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赪桐
Clerodendrum japonicum
车轮梅
Rhaphiolepis indica
地稔
Melastoma dodecandrum
繁星花
Pentas lanceolata
龙牙花
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铁海棠
Euphorbia milii
洋金凤
Caesalpinia pulcherrima
四季橘
Fortunella margarita
细叶萼距花
Cuphea hyssopifolia
向下滑动查看
2
观叶灌木
中文名
拉丁名
福建茶
Carmona microphylla
金脉爵床
Sanchezia nobilis
红背桂
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花叶艳山姜
Alpinia zerumbet
青木
Aucuba japonica
朱蕉
Cordyline fruticosa
红花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鹅掌藤
Schefflera arboricola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小果柿
Diospyros vaccinioides
假鹰爪
Desmos chinensis
九节
Psychotria rubra
角花胡颓子
Elaeagnus gonyanthes
变叶木
Codiaeum variegatum
银叶郎德木
Rondeletia leucophylla
龟背竹
Monstera deliciosa
黄金香柳
Melaleuca bracteata
棕竹
Rhapis excelsa
向下滑动查看
3
观花草本
中文名
拉丁名
鸢尾
Iris tectorum
山姜
Alpinia japonica
美人蕉
Canna indica
醉蝶花
Cleome spinosa
长寿花
Kalanchoe blossfeldiana
板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拟美花
Pseuderanthemum carruthersii
羽扇豆
Lupinus micranthus
益智
Alpinia oxyphylla
长筒石蒜
Lycoris longituba
百子莲
Agapanthus africanus
盾叶秋海棠
Begonia peltatifolia
韭莲
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墨西哥鼠尾草
Salvia leucantha
荷兰菊
Symphyotrichum novibelgii
雏菊
Bellis perennis
翠芦莉
Ruellia brittoniana
一串红
Salvia splendens
广东石豆兰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橙黄玉凤花
Habenaria rhodocheila
文殊兰
Crinum asiaticum
葱莲
Zephyranthes candida
鹤望兰
Strelitzia reginae
半支莲
Portulaca grandiflora
金嘴蝎尾蕉
Heliconia rostrata
夏堇
Torenia fournieri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万寿菊
Tagetes erecta
新几内亚凤仙
Impatiens hawkeri
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
金盏菊
Calendula officinalis
金鱼草
Antirrhinum majus
矮牵牛
Petunia hybrida
石竹
Dianthus chinensis
三色堇
Viola tricolor
四季秋海棠
Begonia cucullata
天竺葵
Pelargonium hortorum
红掌
Anthurium andraeanum
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蔓花生
Arachis duranensis
球根秋海棠
Begonia tuberhybrida
大丽花
Dahlia pinnata
蓝雪花
Ceratostigma plumbaginoides
忽地笑
Lycoris aurea
向下滑动查看
4
观叶草本
中文名
拉丁名
金叶番薯
Ipomoea batatas
彩叶芋
Caladium bicolor
彩虹竹芋
Calathea roseopicta
白蝴蝶
Syngonium podophyllum
羽衣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彩叶草
Coleus blumei
花叶冷水花
Pilea cadierei
锦绣苋
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虎皮兰
Sansevieria trifasciata
吊竹梅
Tradescantia zebrina
银叶菊
Centaurea cineraria
红龙草
Altemanthera Ficoidea
小蚌兰
Rhoeo spathaceo
狼尾草
Pennisetum orientale
天门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海芋
Alocasia macrorrhiza
春羽
Philodendron bipinnatifidum
细叶芒
Miscanthus sinensis
芦荟
Aloe vera
金琥
Echinocactus grusonii
沿阶草
Ophiopogon bodinieri
细叶结缕草
Zoysia tenuifolia
佛甲草
Sedum lineare
地毯草
Axonopus compressus
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肾蕨
Nephrolepis auriculata
深绿卷柏
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翠云草
Selaginella uncinata
芒箕
Dicranopteris pedata
井边凤尾蕨
Pteris multifida
半边旗
Pteris semipinnata
铁线蕨
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华南毛蕨
Cyclosorus parasiticus
单叶新月蕨
Pronephrium simplex
乌毛蕨
Blechnum orientale
向下滑动查看
5
藤本植物
中文名
拉丁名
首冠藤
Bauhinia corymbosa
蓝花藤
Petrea volubilis
连理藤
Clytostoma callistegioides
凌霄
Campsis grandiflora
翼叶山牵牛
Thunbergia alata
炮仗花
Pyrostegia venusta
常春藤
Hedera nepalensis
绿萝
Epipremnum aureum
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薜荔
Ficus pumila
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楠藤
Mussaenda erosa
粉叶羊蹄甲
Bauhinia glauca
黑老虎
Kadsura coccinea
山橙
Melodinus suaveolens
白花油麻藤
Mucuna birdwoodiana
蒜香藤
Mansoa alliacea
珊瑚藤
Antigonon leptopus
使君子
Quisqualis indica
蝶豆花
Clitoria ternatea
向下滑动查看
四
外来入侵物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绿地面积将不断增长,此时绿地的科学管养是广大园林工作者和种植爱好者关注的问题,入侵植物也一直是园林绿地尤其是低强度养护绿化地的顽疾。据资料统计,目前已知我国共有入侵植物188种,其中有50%是作为有用植物引进的(徐海根等,2004)。广州是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这也导致其成为了外来植物入侵我国的切入口,也是我国发生物种跨国界迁移和洲际迁移概率最大的区域之一(Huang et al., 2014)。这些入侵植物和一些本土危害植物扩散迅速,给植物景观或其他园林物种带来生命威胁或影响景观观赏效益,甚至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苋科的危害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张帅等,2010),这些危害植物通常有着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因此在夏末至秋季时,在其种子成熟甚至形成前将其清除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董斌等,2015)。本文总结了高危的十种危害植物以供辨别: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棕叶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
五
总结
所有植物的绿叶和开花状态都各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不必拘泥于资料中观花观果或观叶的分类,而且同种植物对不同区域环境的适应性有差异,因此不同城市社区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人文需求去选择合适的植物,做到多种灌木和草本相结合,尽量运用本土植物,注意辨别危害植物,了解所种植物的习性,在日常养护中多加观察和调整,勿随意放弃,珍重爱惜每一棵植物的生命。
受到审美观念、设计水平和城市建设等多重因素影响,有人认为现有的花境建设往往喜欢追求短期能直达最佳观赏效果,但在2-3年后大幅调整,3-5年后推倒重建(刘莉,2019),这显然与低碳节约的城市绿化理念不符。如果仅关注花镜短期的观赏性,而忽略植物和环境是否适应、各类植物的配比是否均衡、形成的生物群落是否稳定以及观赏效果是否可以长期维持等问题,将难以达到花境低维护可持续的目标(汤慧敏和马文哲,2021)。
社区种植不是一劳永逸的,并不是一时种下永久观赏,这可以是一场时间跨度长的观察栽培活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从中收获的效益也越高,这其中联结的社区感情也正是当今打造韧性城市、韧性社区主题所需要的。对于响应气候行动,城市内长期稳定的植物群落内部会形成微型生态系统,具备应对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这也是人们在钢筋水泥城市里与大自然的一个链接途径,在其中感受天气的冷暖变化,感受气候的日渐差异,反思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和怎样去适应变化。
参考文献
1
Adegun O B. When green is grievous: downsides in human-nature interactions in informal-urban settlements[J]. Journal of Urbanis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lacemaking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 2018, 11(3):1-15.
2
Bonnie L K, Perrine H, Timon M, Maike H H, Marie L D, Kelly A M P, Katie K A, Gregory N B, Kate A B, Jacques C F, Anne D G, Sarah E H, Justin A J, Graham K M, Robert I M, Nick N, Spencer A W. Social-ec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moderate the value of urban nature[J]. Nature Sustainability, 2019, 2(1):29-38.
3
Caspersen O H, Olafsson A S. Recreational mapping and planning for enlargement of the green structure in greater Copenhagen[J].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2010, 9:101-112.
4
Coutts A M, Tapper N J, Beringer J, Loughnan M, Demuzere M. Watering our cities: the capacity for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to support urban cooling and improve human thermal comfort 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J].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2013, 37(1):2-28.
5
Huang Z W, Lian H T, Wang H J, Zhang B, Luo Y P, Deng J J,Xiang A Q. Preven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vasive plant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J].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15(5):846-849.
6
Janhäll, S. Review on urban vegetation and particle air pollution – Deposition and dispersion[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5, 105:130-137
7
Matos P, Vieira J, Rocha B, Branquinho C, Pinho P. Modeling the provision of air-quality regulation ecosystem service provided by urban green spaces using lichens as ecological indicator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65:521-530.
8
Nowak D J, Hirabayashi S, Doyle M, McGovern M, Pasher J. Air pollution removal by urban forests in Canada and its effect on air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J],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2018, 29: 40-48.
9
Threlfall C G, Mata L, Mackie J A, Hahs A K, Stork N E, Williams N S, Livesley S J. Increasing biodiversity in urban green spaces through simple vegetation interven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7, 54(6): 1874-1883.
10
陈定如, 古炎坤, 李秉滔. 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探讨(一)[J]. 广东园林, 2006, 2:35-38.
11
董斌, 李荣喜, 黄永芳, 张祥会, 李秀平. 广东低强度养护绿地危害植物调查及防治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 30(04):165-171.
12
李楚均, 陈小梅, 温小浩, 林敏丹, 许展颖. 城市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1):3298-3305.
13
吕静, 赵苇.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探讨[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 1:31-35.
14
李俊生, 高吉喜, 张晓岚, 郑筱梅.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综述[J]. 生态学杂志, 2005, 24(8):953-957.
15
刘莉. 沪杭地区长效型花境设计研究[D]. 浙江大学, 2019.
16
冯伟, 于一苏, 吴中能. 城市化对城市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C]. 2008年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
17
贺梅. 球根花卉在上海地区园林应用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 2016.
18
汤慧敏, 马文哲. 华南地区可持续花境营造探讨[J]. 南方园艺, 2021, 32(6):73-76.
19
徐海根. 中国外来入侵种编目[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0
曾庆林, 刘洋. 浅谈人居环境规划设计[J]. 黑河科技, 2001, 4:30.
21
周艳, 宁祖林, 廖景平. 华南地区花镜植物资源筛选评价及应用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 28(6):557-564.
22
张帅, 郭水良, 管铭, 印丽萍, 张若轩. 我国入侵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74个地区数据为基础[J]. 生态学报, 2010, 30(16):4241-4256.
23
章玉平, 谢少岚, 文碧霞. 广州地区花卉市场花卉种类调查与现状研究[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7, 11(4):71-73.
向下滑动查看
欢迎持续关注:#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项目
相关知识
增强城市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学术研讨会二十二: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气候变化 | 规划年会
应对气候变化:四川在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实支撑——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成就专访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迈出坚实步伐 ——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概念
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综述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
网址: 气候变化下珠三角社区观赏植物测评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873.html
上一篇: 华南植物园等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 |
下一篇: 植物适应与气候变化.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