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黄庭坚与庆符兰山,一段被历史湮灭的佳话

黄庭坚与庆符兰山,一段被历史湮灭的佳话

黄庭坚与庆符兰山,一段被历史湮灭的佳话

作者:吴国义

兰花是中国最著名也最被老百姓喜欢的花草。但以兰花比喻人的品德,自屈原始。

屈原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在《离骚》《九歌》《九章》等许多诗篇中,以大量篇幅描写种类繁多的香草,以香草比美德,以臭草比恶德,进而把二者都人格化了。在选取香花异草中,屈原对兰情有独钟,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他以兰为友,虽被流放,但“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他以兰明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从此二千余年来,兰花情结深入到中国文化的骨髓里,兰花成为君子和美德的喻比,“香草美人”也由此而来。孔子也非常喜欢兰花,曾在身处逆境时,告诉学生子路:“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从《离骚》开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以香草美人比喻君子品行的文章比比皆是,其中最为深入人心的是北宋中期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几乎人人皆知。周敦颐此文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但是另一篇同样是以香草美人自比的文章,足以与《爱莲说》媲美,这就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文和书法名世,掩盖了其在散文上的成就,以致《书幽芳亭记》所知者寥寥。

北宋书名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系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一生喜爱兰花,其家乡江西修水县盛产兰花,自幼受到兰香熏陶,以至于在贬居期间也养兰、爱兰,创作了大量以兰花为题材的作品,以至于黄庭坚与兰花之间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兰花文化。黄庭坚关于兰花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其创作的散文《书幽芳亭记》,以及其晚年书法作品《幽兰赋》。

黄庭坚所书《幽兰赋》被学界高度评价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隹作”,“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其拓片被河南省列为一级文物;被称为“碑石中的精品”。

其散文力作《书幽芳亭记》,凝聚了黄庭坚一生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也处处闪现其对兰花的独到研究。“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文章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随即指出兰与君子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的精警,可与"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黄庭坚把兰花喻为“君子”,誉为“国香”,对兰花的赞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黄庭坚还把兰和蕙、椒对比,形容人的才能、品行高低,在黄庭坚的笔下,兰是君子,蕙是士大夫,椒是庸碌之辈。作者自比品行高尚的“山林之士”,远离朝廷“往而不返”也。作者在文章中借兰花而感叹,寄予了他对宦途坎坷的世道感叹。 世人皆知黄庭坚在书法、诗歌上的造诣,但很多人不知道黄庭坚在散文上的成就,其谪居西南一隅戎州时所写的这篇《书幽芳亭记》,则是其散文创作上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的文采丝毫不逊色于同时代周敦颐的《爱莲说》。

黄庭坚在《书幽芳亭记》中还最先提出对兰、蕙直观的分类方法,简明扼要,“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从此改变了我国古代对兰和蕙一直没有明确区分的状况,至今仍然简便实用。

因此《书幽芳亭记》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还在于第一次阐述了“兰”“蕙”的关系和区别,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兰花界也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自此以后,凡是涉及兰花的著述文章,多援引黄庭坚的观点。有文章评价,“他的这一论断成为中国兰花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是“兰蕙辨别第一人”。《国兰》杂志曾载文指出:“《书幽芳亭》应成为爱兰者的必读文章”。

我国历史上,自屈原、孔子始,文人墨客以兰喻君子的记载很多,但是将兰花的习性和君子的品格结合起来阐述得这么透彻的,唯有黄庭坚的这篇文章。特别是其对兰花的研究之深,无出其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一統志》等史籍在记载石门山时要特意引用黄庭坚的这篇文章。

但是黄庭坚《书幽芳亭记》写作背景却很少有人知道,幽芳亭在哪里?幽芳亭里栽植的兰花来自何处?就更罕为人知。

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的《方舆胜览》,系祝穆所编撰的地理类书籍,在我国史志地理类古籍里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方舆胜览》云:“兰山,在僰道县界,图经云:兰,生于深林,石門尤多,有春兰秋兰素兰凤尾兰竹兰石兰诸名,春兰花生于叶之下,素兰花生于叶之上,黄鲁直幽芳亭記一干兩三花而香有余者兰,兰;一干十数花,而香不足者蕙”。

《明一統志卷六十九》载:“石门山,在庆符县治南,下瞰石门江,其林薄間多兰,有春兰秋兰素兰凤尾兰竹兰石兰,春兰花生叶之下,素兰花生叶之上,黄庭坚幽芳亭記一干兩三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十数花而香不足者蕙,一名兰山”。

为什么《明一统志》等典籍上专门僻“石门山”词条记载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对兰花的定义?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两段史料上的记载将兰花界和文学史上一段被历史湮灭的佳话呈现在我们面前。

北宋初期,宜宾僰道(戎州)治下有一山,名石门山,山中遍生各种野生兰花,由于山中兰花甚多,被称为“兰山”。其山位于五尺道的必经路线上,史称石门关。从宜宾出发的五尺道系当时连接中原内地和南诏地区(今云贵地区)主要通道,征战、商旅皆经此南来北往。五尺道分水陆两路,陆路从石门山上经过,水路则从石门山下的南广河溯流而上,地势险峻,陆路则越过石门向南。

根据《明一統志》记载,兰山位于四川庆符县(现四川省高县)南十里的石门山,即古五尺道上的石门关。庆符县在宋初时属于“叙州徼外地”,即宜宾的郊区(《宋史·志·卷四十二地理五》载:庆符,本叙州徼外地。1113年朝廷在这里设立庆符县,为祥州治所)。

《庆符县志》记载:“石门山在庆符县治南,下瞰石门江,其林薄間多兰,有春兰秋兰素兰凤尾兰竹兰石兰,春兰花生叶之下,素兰花生叶之上,黄庭坚幽芳亭記一干兩三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十数花而香不足者蕙”。《庆符县志》的记载与《明一統志》等古籍记载一致。《庆符县志》还记载了庆符八景之一“石门幽兰”以及众多吟咏石门幽兰的诗文作品。

黄庭坚一生正直清廉,因任太史时作《神宗实录》遭诬陷,被贬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安置,1098年(元符元年)为避表外兄张向之嫌,迁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安置,在戎州(北宋政和四年即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生活了三年。至今宜宾还留下大量与黄庭坚有关的地名和景点,如流杯池、吊黄楼、思坡溪、会诗沟、锁江石、安乐泉、涪翁楼……

贬居戎州期间的黄庭坚仍不改其对兰花的喜爱,遍寻兰花。其时宜宾老城隔江相望之地,即是后来的庆符县地界(10多年后的1113年朝廷在此地设立庆符县,县域北自今南广镇入江之地,南到今高县文江镇),得知宜宾郊区的南广河畔石门山上兰草甚多,遂沿繁华的五尺道水路溯南广河而上,至石门山,采挖野生石门兰草,在自家院子里遍植兰草,为此还特意在院子里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饮茶赏花,取名“幽芳亭”,兰花盛开时,院子里幽香阵阵,在这样美好的时刻,黄庭坚联系自己的坎坷际遇,以花自比,写下了后来那篇传世之作的散文经典《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成就了庆符石门兰山的名气,石门兰山也让黄庭坚创作出了《书幽芳亭记》。自此以后,记载兰花的典籍中,基本上都会提及四川庆符兰山的兰花。盛产于石门兰山的野生兰花“石门幽兰”成为兰花界一个著名的品种。特别是由于庆符兰山的名气太大,甚至导致《唐诗三百首》的注释错误数百年,成为文学史上一段传奇。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一诗注释“《名山记》:石门山在庆符县洽南下瞰石门江林薄间多兰有春兰、秋兰、石兰、竹兰、素兰、凤兰,一名兰山。”事实上近年来经考证,孟浩然生平从未到过川南,但因为庆符石门兰山的巨大影响,导致注释编写错误,直到1988年后的《唐诗三百首》版本才更正了这一谬误。

明代才子杨慎的名篇《采兰引》“秋风众草歇,丛兰扬其香。绿叶与紫茎,猗猗山之阳。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也因庆符兰山之名,在历史上留下一桩悬案。《庆符县志》将杨慎的《采兰引》收录在内,认为该诗所写为庆符石门幽兰,但是文学界多认为该诗所写为云南响水关的兰花。

根据历史记载,杨慎被贬云南时,因父亲生病,曾匆匆赶回成都探望父亲,其回家的路线确实是经过昭通、筠连、庆符、宜宾这一条线路,且确证的是杨慎经过高县时曾创作《高县义士行》一诗,其曾经过庆符兰山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杨慎《采兰引》所写,究竟为何处的兰花,至今没有定论。

千年的时光之后,五尺道已经退出了历史,曾经千帆云集的南广河上已经不再繁华,兰山所在的石门关处,已经是宽阔的公路,山中已然没有了野生兰草,野生石门幽兰已成为兰花界的一个绝响,《书幽芳亭记》却让黄庭坚与庆符兰山的美好故事留存了下来。

小花花 ”

转发提醒更多的人!

— END—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金线岭吃喝玩乐

相关知识

黄庭坚与兰花及其兰文化(文末附展讯)
《黄庭坚·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原文及赏析
找寻远去的黎族“山兰节”
黄庭坚:谪居巴蜀六年 文墨垂范千古(上)
闻香:黄庭坚诗歌的鼻观世界
梅花生物:控股股东孟庆山被提起公诉
兰花之美,君子之德!
从《花气薰人帖》 看黄庭坚与苏轼的笔墨心情
生死相依:军人与湖北女孩的佳话
蔷薇花开的传奇:一段历史与美丽的交融

网址: 黄庭坚与庆符兰山,一段被历史湮灭的佳话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15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常见的石斛兰品种,它的花语是什么
下一篇: 石兰花的测名字打分结果,石兰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