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寿石斋关注!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诗人,大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一生仕途坎坷,虽屡遭贬谪,却怡兰、赋诗,处之泰然。成就了文学艺术上的辉煌: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奉为诗宗;其书法笔力雄劲,自成一体,誉为“宋四家”。
黄庭坚是多才多艺的,不仅诗、书著世,还是北宋时期的养兰高手和名家,古今典籍涉兰多有黄庭坚。
一、兰 缘
黄庭坚的家乡修水,地处赣西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区,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境内有幕阜、九岭两大山系,针阔叶混交林的植被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态条件,适宜兰科植物生长。进入山林、春兰、蕙兰随处可见,修水人民生活在兰花的馨香之中。自古传来亦钟情兰花,民间常以兰为名,而“兰桂齐芳”;祠堂、庙宇、牌楼、祖屋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踪影;亭、台、楼、阁总有“桂馥兰香”的韵味。
黄庭坚自幼受家乡修水遍地兰香的熏陶,一生从爱兰、赞兰到艺兰、识兰,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庭坚年少从师孙觉,孙家乡兰溪盛产兰花,孙家有女聪慧贤淑,擅绣兰花,封为县君,俩人识曲知音,兰结伉俪。孙氏廾七岁时不幸病逝,但兰花的仙姿神韵伴随了黄庭坚的一生,年青时为之励志,年老时为之慰籍。“蜀之涪州盛产兰蕙。”黄庭坚谪居涪州时养了许多兰蕙,“多素心上品”。在贬居涪州的艰难岁月,在寓所东边植兰,西边树蕙,终日以兰为伴,“读书、赋诗、莳兰树蕙”。“寓居开元寺摩围阁诵书、写字、艺兰,沉醉于艺术世界之中。”艺兰成了黄庭坚生活的重要内容。兰花成了黄庭坚的命、黄庭坚的魂。
二、兰·蕙
“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这是黄庭坚最先提出的对兰、蕙的最直观的分类。这一方法,今天用起来仍然觉得是那样的简便。“他的这一论断成为中国兰花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是“兰蕙辨别第一人”。
台湾学者张丰荣在《兰花鉴赏与栽培要诀》一书中,也肯定地说:“……长期以来,国人似乎并未清楚细分兰与蕙,而一直将兰与蕙视为一体。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代,当时的养兰名家黄山谷,或许有感于人们的兰蕙不分,于是乃在其著作《兰说》里对兰与蕙做了简明扼要的分类,……只要根据黄山谷这句话,便可正确区分出何者为兰,何者为蕙。”
全国优秀归侨、民族文化研究专家陈彤彦在他的新作《中国兰文化探源》中说:“黄庭坚关于兰、蕙的论述,并非是他自己的突发其想,乃是集先秦古籍有关兰、蕙记录之大成,加上他个人的艺兰经验,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兰、蕙分类,作了一个精辟而出色的诠释,一直影响至今。在国兰分类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兰 艺
屈原滋兰九畹,又树蕙百亩,黄庭坚养兰不在其多,而在其精,他养兰之讲究几乎达到了艺术的境地。他总结的:“兰、蕙丛出,莳之以砂石则茂,沃之以汤茗则芳。”的砂、石培兰经独具哲理,是前无古人的辨证之法,从水、肥、气三个因素来协调根、叶、花的生长,达到茂而芳的结果。此法至今仍为海内外艺兰行家仿效和应用。
浙江知名兰家凌华介绍:当今“台湾兰家……用碗豆大小的卵石,混入少量青木或椰壳栽培而养出的兰花,却是植株健壮,花繁叶茂”;前些年,笔者在安义县鸣凤兰园看到该园几万盆下山兰均用砂石栽培,且生长正常,可见此法不谬。黄庭坚对兰、蕙不同生物特性的谙知,几乎达到可与兰、蕙对话。他在寓居开元寺时在窗子的东边植兰,西边树蕙。僧问其故:答曰:“性使然也。”足见一斑。难怪古人赞叹“鲁直于艺兰研之有素矣”。
四、兰德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植物之秀”,兰花的素雅端庄,飘逸含蓄,馨香幽远,历为文人墨客所赞赏,把兰花当成人格高尚的象征。孔子颂兰为“王者香”,黄庭坚对兰花更是赞美有加,在他的不朽名篇《书幽芳亭》中说:“兰盖甚似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霜雪凌励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以兰喻人,以兰颂德,把兰花比喻成君子,这也是他一生坎坷境遇、心情的真实写照。即使在受朝廷权贵排挤,屡遭贬谪,凌厉摧残也决不屈服而苟同。
黄庭坚晚年在涪州、黔州,“枯木庵”、“死灰寮”,宜州戍楼“上雨傍风”的艰难岁月,依然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终日为伴的兰花的高洁品格精神支撑着他,把一切世俗置之度外,泰然超脱。“气若兰兮终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依然修道立德,莳兰树蕙,读书、赋诗、写文章,而成为后世景仰的文化名人。
五、兰文化
黄庭坚一生爱兰、养兰、赞兰、识兰、书兰、写兰,其文章、书、画、典故、佚事被行家里手们搜集、整理出来,逐渐形成为黄庭坚兰文化。《国兰》杂志执行主编赵培诚老师撰文说:在爱兰者面前,“黄庭坚这个人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黄庭坚晚年呕心沥血写成的不朽名篇《书幽芳亭》,“是黄庭坚爱兰情怀的强烈倾注”,和一生艺兰经验的精辟总结。文中对兰花的赞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把兰花喻为“君子”,评为“国香”;书中精辟地提出对兰、蕙的区分方法;总结他一生养兰实践而提出的独具哲理的“砂石培兰经”。“在当时具有一言九鼎的地位。”滇兰名家陈贵在他的《古今养兰经典》中说:“……黄庭坚的《书幽芳亭》等诗词书画,字里行间闪亮着兰花的精、气、神、韵”。
知名学者许外芳赞扬黄庭坚的《书幽芳亭》是可与周敦颐《爱莲说》相媲美,“君子比德的又一千古名作”;《国兰》杂志载文中更提出:“《书幽芳亭》应成为爱兰者的必读文章”!兰文化研究世家马性远对黄庭坚兰文化推崇有加,热心研讨。在他的巨著《中国兰文化》一书中,收录黄庭坚兰文化篇幅最大,引用黄庭坚兰文化处数最多,高度评价黄庭坚兰文化的历史地位,“贡献十分巨大”, 还说“大书法家黄庭坚所书,韩伯庸《幽兰赋》……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是黄庭坚的神来之笔”。
易兰网等多家网站有帖评价黄庭坚所书《幽兰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隹作”,“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绝妙的美文配美字”。 其拓片被河南省列为一级文物;被称为‘碑石中的精品’的咸丰碑刻《幽兰赋》一九七四年在四川资中出土后被资中县博物舘捧为‘镇馆之宝’。 此墨宝更被海内、外多处胜迹刻碑展出和收藏。
这些都是黄庭坚兰文化的精髄,历为古今兰界所推崇,在互联网上点击会使你应接不暇。黄庭坚的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兰文化宏伟殿堂的重要基石。
然而,由于兰文化属性之特殊,国人知黄庭坚诗、书者多,知黄庭坚艺兰者少,知黄庭坚兰文化者则更少!黄庭坚兰文化是黄庭坚品格和才艺的重要内涵,没有兰花的黄庭坚是缺失的,没有兰文化的黄庭坚是没有灵性的。
文化底蕴是无价之宝,是人文资源,是可以激励后人,可以传承、弘扬、开发利用的。在国运兴、兰花盛的当今,黄庭坚的家乡在开发修河旅游的热潮中,正在大手笔的注重弘扬黄庭坚文化古韵。笔者认为修水兰花及黄庭坚的兰文化将会是美丽修河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撰稿人: 修水县兰花协会 邹盛满
参阅文献:
1、 云南科技出版社:陈彤彦著《中国兰文化探源》
2、 云南科技出版社:陈贵著《古今养兰经典》
3、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张丰荣(台湾)著《兰花鉴赏与栽培要诀》
4、 中国林业出版社:马性远、马杨尘著《中国兰文化》
5、 中国雷池书院网:《幽兰赋》碑、文今古传奇
6、《论语说文》网:许外芳作《书幽芳亭记》‘君子比德的又一千古名作’
7、《山谷》网:野岛作《兰花女》
8、《国兰》杂志:一凡 文《兰蕙辨别笫一人—黄庭坚》
春兰展讯:
《让兰花回归书房》无锡·己亥春兰文化邀请展
展期:2019年2月17日至2019年2月25日
展出地址:无锡一丹一行美术馆(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香雪路栖霞栖园50-1)
2019杭州市民兰花展暨第七届杭州兰花精品展
展期:2019年2月19日 至 2019年2月25日
展出地址:杭州杨公堤郭庄
门票:10元
图片来源:石瓢清韵、沐斋、顽玩石不全、白童及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兰花得名,竟源于“鸠占鹊巢”——南师大教授程杰考据名物,厘清兰文化起源
春节赏兰去大园!华南国家植物园2024新春珍奇兰花展开锣
兰花博览会3月举行 全国首个兰文化体验生态圈邀您赏兰
第二届杜甫草堂兰花展夏季展开幕 记者带您感受别样兰韵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3兰展攻略(附时间)
“中国玉溪首届兔耳兰展”云台兰花交易金额达5000万元
【国兰幽香】简说兰花与中国文化
兰花文化展开幕
兰文化五论
在华宝楼,听兰老师讲兰文化与扇面兰花
网址: 黄庭坚与兰花及其兰文化(文末附展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6727.html
上一篇: 長物志(明)文震亨 |
下一篇: 山中花已开,大寒有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