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兰文化五论

兰文化五论

兰文化五论(一)
?兰草与兰花同名不同物,宋代是兰之名称认定的分水岭,宋以前的兰叫兰草,又叫都梁香,此为香草,花草均香,宋以后的兰叫兰花,花香但草不香,南宋理学家朱熹以及明代中医学家李时珍等人对古今兰名进行了辨别论证。第一部反映兰草的文献是三千年前周公撰写的《周礼》,文中有春秋初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先人在祭祀中用兰草洗浴,以求祓除不祥和迎神的记载,这表明兰草最初的使用与祭祀迎神等宗教活动有关。从春秋时期到宋代,兰草在祭祀中被大量地使用,除了用于沐浴外,还用于修建祭坛、熏香、制作美酒等迎神过程。兰草除了用于祭祀外,还被用于修身养性,一是认为兰草是仙草,赏兰草可以得道成仙,获得长生;二是认为赏兰隐居,能够逃避尘世羁绊,过悠闲平静的生活,此种修身养性倡导者,当推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他将兰草比喻为隐士,嵇康的隐士兰文化观点非常重要,它是后世兰文化的主流观点,在有关赏兰文学作品中,大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内容与隐士有关,许多作者是大文学家,比如晋代陶渊明、北宋黄庭坚等。孔子在兰文化史上的地位并不重要,孔子爱兰之说是建立在传说或伪造之上的。三国时期魏国人王肃作《孔子家语》,文中介绍孔孔子有一段“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话,但是王肃的《孔子家语》被认为是一部伪造的孔子语录,孔子爱兰没有其他历史资料的佐证,其实,从春秋时期到汉代,文化界流行“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之说,比如春秋时的文子、荀子以及汉代《淮南子子》等都讲过同样的话,王肃是将当时流行语言套用在孔子语录中。在古琴琴谱《猗兰操》的题解中,有孔子作《猗兰操》以及感叹叹兰为“王者香”之说,但经后人考证,此说均来来源于民间传说,无任何史料佐证。有关孔子爱兰的内容,在古代赏兰文学作品中很少,大约只占百分之十的比例,且作者名气气小,影响极其有限。此外,赏兰文学作品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内容与仙道有关。屈原《楚辞》中的兰草主要用于反映迎神活动,他将兰草看作是与神一样高贵的东西,他的兰文化理念属于赞美神仙。综上所述,兰草文化历史有3000年,兰花文化继承兰兰草文化,其历史约为1200年,兰文化以歌颂隐士为主。兰友

相关知识

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译者: 吕健忠,果麦文化出品 上海文化出版社
“兰”一个文化的符号——献给爱兰之友
兰缘盛荟启幕 打造花城花事“雅”文化品牌
兰花得名,竟源于“鸠占鹊巢”——南师大教授程杰考据名物,厘清兰文化起源
中国特色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论纲
把握嫁接蟹爪兰五要点 家居锦上添花
中国兰文化史略:明清时期的兰花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全文)
《中国花经》 陈俊愉,程绪珂, 上海文化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小李心中的兰道,国兰文化下的青年人

网址: 兰文化五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2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湖北随县举办第五届兰花文化旅游博
下一篇: 万佛山水情,舒城兰花香——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