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热播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很火,连带着其外景拍摄地——云南省丘北县的普者黑也再次火了起来!
因为“十里桃林”美得“不敢眨眼睛”,因而不少游客纷纷前往开启“朝圣之旅”。事实上,这里的油菜花和荷花美景也确为当地旅游经济贡献颇多。
说到“赏花经济”,事实上,有个问题可能会引发人们的思考:当季节交替、繁华落尽之时,这些一度火爆的赏花地如何避免“人走茶凉”的尴尬?“赏花经济”该如何避免昙花一现?一朵花能否给当地产业链延伸提供动力?带着这些好奇心,小布日前走访了桐乡部分赏花观光地,探寻答案。
拓展品种满足游客需求
繁花四季看不尽
或许因为剧情的推动,这个春天,桃花似乎更受关注了。也正因此,往年桐乡的梨花、槜李花、油菜花唱主角的清明花期,今年多出了桃花的身影。
前些时候,屠甸镇海星村皇母桥水蜜桃果园内的百亩桃花开放正盛时,与农家小屋、如织的游人,构成了一幅江南乡村动人的春景,去过的市民纷纷在微信朋友圈点赞,称其为桐乡版“十里桃林”。
然而,花开有时,“桃花热”的背后也散发着赏花地管理者的一些隐忧,那就是受到花期限制,“赏花经济”很多时候还只是“昙花一现”的甜头。
不过,在桐乡,不少赏花地的经营管理者已然在努力改变这一局面。
位于崇福镇区西南侧的崇福庄园是一座新型现代农业庄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里近200亩油菜花刚刚华丽谢幕,接下来,月季、玫瑰、绣球花、紫薇花……也将相继开放。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引进一系列观赏性花卉,从而确保游客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能在此赏花姿、闻花香。”
已于3月下旬试营业的橡子湾生态园,其花卉品种也在日益丰富。“海棠花、樱花、桃花、常绿水生鸢尾、百日草、波斯菊、马鞭草……园内种有几十种花卉,面积虽不大,但都成片分布,满足了游客一年四季想赏花的需求。”试营业不久,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负责人顾林锋显得十分从容。
发展“赏花经济”,有人选择扩大花卉种类,以吸引游客眼球,也有人执着于某一鲜花品类,志在将这一产业做深做大。
近300个品种、170多亩面积、色彩丰富姿态各异……去年夏天,位于龙翔街道正福村狮子浜的荷博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注意,在不长的时间里走红了。
一年过去了,对于荷博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仍停留在荷塘里的田田碧叶,和绿意盎然的景色。然而,这百亩荷塘可不是简单的“花”架子,大荷塘里的“小文章”正渐渐浮出水面。
“今年,我们淘汰了部分荷花、睡莲品种,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总量仍保持在300个。”荷博园负责人姚新忠介绍,引进新品荷花后,荷博园的赏花期将从原来的盛夏时节延长为4月至11月,由此,让市民游客在春秋两季,依然可以看到“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美丽景象。
融入文化与“互联网+”元素
延伸产业促农转型更增收
不过,荷博园的定位可不仅仅是一个供游客观赏的荷花园。
前期与观赏荷花、睡莲一同种下的,还有菜藕、籽莲等品种,主要用于莲产品加工和销售。在荷博园的东侧,一个个花盆整齐排放,里面的荷花刚刚长出小嫩叶。姚新忠说,这也是荷博园做深荷花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搭载“互联网+”的快车,他们将盆栽荷花、碗莲销往全国各地,深挖荷塘经济效益,由此一条荷花产业链成型且延伸开来。
时下,“每周一花”的包月消费和微信朋友圈里的“私人定制”鲜花消费风靡,这让荷博园的观赏性小型莲花走进都市女性的办公桌成为可能。“目前,我们正在跟不少鲜花配送公司进行洽谈。”姚新忠说,“荷花盛开时可供游客观赏,花期过后结出的莲蓬、莲藕又有很多用途,所以可别小看这一朵荷花,能延伸出十多条产业链呢。”
更令人心动的是,荷博园还将与文化“联姻”,举办一年一度的“荷文化节”,进一步深挖莲文化与廉文化、其他传统文化的联结,实现从赏荷到荷产品再到荷文化的“三级跳”。
石门镇桂花村,这个以桂花命名的村子,几乎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种满桂树。
每年10月,桂花村便会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1.5万余棵大大小小的桂树,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香的海洋,其中,树龄最长的桂树,如今已170多岁。
从2003年开始,桂花村开始热闹起来,桂树引来一波又一波的市民甚至市外游客,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成了一笔游动的财富,村民手工制作的桂花年糕更是成了口耳相传的美食“名片”。
如今,这座村庄的魅力远不止于此。经过几年的发展,桂花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富对桂树背后的村落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挖掘:在保护的基础上,将村里有特色的农舍改造成明清风格的民宿;依托桂花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桂花文化苑;将全国100多个桂花品种引入桂花村森林科普馆……
除了这些,在钟明富的办公桌案头,还放着一本《罗家角村、桂花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桂花村的不远处,便是罗家角遗址。
“一方面是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用以启迪教育群众,另一方面则是花海馥郁的芬芳,供游客在此休闲娱乐、放松心情。”市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好“赏花经济”,离不开对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二者彼此融合,才能对游客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无论是桃园村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西施槜李花海,还是桐乡的城市“名片”一望无垠的田野菊海……业内人士已逐渐认识到,通过对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将赏花纳入文化之旅的范畴,如此才能赋予“赏花经济”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持久的活力。
为桐乡“赏花经济”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桐乡“赏花经济”初探:一朵花的产业链能延伸多长
湖北武汉着力打造“赏花经济”促进赏花产业链不断延伸
襄城以花为媒延伸产业链 让“赏花经济”发挥“美丽效应”
嗅觉经济、舌尖经济、颜值经济,鲜花产业链可以这样延伸
延伸产业链范文11篇(全文)
南阳延伸“赏花经济”产业链,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优质果蔬种植—— 春风十里吹暖“美丽经济”
湖北赏花经济常开常艳 春日“颜值”变经济“产值”
“赏花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都实践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安徽日报:赏花经济 如何让好花常开
“花经济”借“花”绽放,无锡深挖“赏花+”让“花海经济”四季如春
网址: 桐乡“赏花经济”初探:一朵花的产业链能延伸多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222.html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层 | 产业链+数字化, |
下一篇: 疫情下花企共渡难关 “云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