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留在这里的人都有城子山情结

留在这里的人都有城子山情结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城子山山城巡护员宫军抽空向记者介绍古石墙的保护情况。


山城内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石臼,有1500年历史。

城子山如今已经成为4A级风景区,图为城子山的山门。
愿意留在城子山创业的年轻养蜂人。
愿意留在城子山创业的年轻养蜂人。

本报记者 郭平 文并摄

核心提示

公元5世纪,在铁岭市西丰县内的碾盘河左岸兴起一座古城,即著名的扶余城(也作夫余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山山城。商周时期,其地处四大古族系交会融合地带,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让其闻名于世的著名事件发生在唐朝东征时,唐将薛仁贵在此一战成名。2019年底,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城子山山城城墙修缮工程,当地人见证了一座古城的复苏进程,也感受到了文旅融合带来的变化。

壹  这座山城很大,逛一次街得走3个小时

铁岭市西丰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忠良身材高大、威猛,给人以威严之感,然而说到城子山山城,他却腼腆起来:“那还说啥呀,我带你去凉泉镇现场看看不就知道了?这里的人都有城子山情结。”

果然,去了才知道,原来西丰县文物管理所全体工作人员都长驻凉泉镇,盯在了城子山山城修缮工地上。自2019年底国家文物局批复城子山山城城墙修缮工程以来,他们一直如此,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如今,城子山山城是4A级风景区。来到修缮后的山城泄水门前,记者感觉到古城带来的震撼:这是一个用石头构筑的世界——新修整的路面两侧是壁立的石墙,石墙上面密布着整齐排列的梭形石。工人采用古人修筑石墙的方法,即用平整方正的石块修筑墙面,而墙体内部整齐砌筑加工而成的梭形石,这种石墙的结构异常坚固,以至于墙体经过1500多年的风雨和人力破坏后,考古人员仍然可以根据其结构完整地复原旧貌。

杨忠良告诉记者:“泄水门并不是山城早期的出入口,推测当年用于排水。在金代时,人们对泄水门进行过改造,使其变成了山城的一座城门。”

沿着柏油马路继续前行百米左右,路的右侧还有一处大型石砌建筑,这是山城的第一处蓄水池。杨忠良说:“辽宁地区发现的古代山城大多只有一座蓄水池,而这里的蓄水池有3座,可见当时城中人口众多。”工匠们将收集来的梭形石按照彼此咬合关系复原到蓄水池以及拦水坝的墙体上。留神细看,很多墙体的面石上还有蓝色的编号,那是考古过程中留下来的,为的是便于石料还原。

记者正仔细观察时,忽然发现身边的杨忠良有些异常——脸上挂着细碎的汗珠,行动缓慢,看起来与魁梧的身形十分违和。细问才知道,他刚刚做了胆部手术,没歇几天就又来到工地。天气炎热,加之忙碌,他有些吃不消了。记者不禁感叹,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西丰县各项指标在全省县区中排名在前,靠的就是这股子拼劲。

城子山山城在考古界大名鼎鼎,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早就认定其为“扶余城”。2020年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相关部门对山城重新考古调查,发现扶余城由石城和土城构成,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时间锁定在公元5世纪,即南北朝时期。远在商周时期,这里地处秽貊、东胡、肃慎、古商四大古族系交会地带,渔猎、农耕、游牧文化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发展为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兴盛的时间并不算长,7世纪时衰落。

历史上,让扶余城出名的事件是“薛礼征东”。《新唐书》记载了薛仁贵奇袭此城,一战成名的史事:“仁贵负锐,提卒二千进攻扶余城,诸将以兵寡劝止。仁贵曰:‘在善用,不在众。’身帅士,遇贼辄破,杀万余人,拔其城。”

此后,扶余城鲜有人知。考古发现,部分城址在金代被使用过。明代,这里位于明长城沿线以北,属于哈达女真部落活动区域。清王朝将这里视为龙兴之地,封禁了277年。1896年,围场解禁,外来人口陆续迁居这里。

如今,人们开发的重点是在石城一侧。那么这座山城有多大?记者粗略计算,从位于山脚的泄水门出发,经城中央到达东南门附近的城子山最高点,再另择他路返回泄水门,走完全程需3个多小时。也就是说,当年生活在东南门附近的城中居民,逛一次街得走3个小时。

贰  那条艰涩难行的考古小道

回到办公桌前,揉搓着酸痛的两条腿,记者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问号:放着平整舒适的观光道不走,年逾七旬的徐晶为什么要带记者走那条艰涩难行的考古小道?

那是刚过正午时分,明晃晃的大太阳炙烤着大地,气温达34℃,记者随西丰县文旅局退休干部徐晶爬山探查山城。或许是被高温所困,林间听不见虫鸣鸟叫,只有自己粗重的喘息声。小路在林间蜿蜒而上看不到尽头,路上用木杆修筑了简单的阶梯。汗水早已打湿了衣裤,渗入鞋袜中,脚下湿滑,路越发难走。喝干了随身带的水,每走一步都感觉肚子里的水要往外溢,却仍然口渴难耐。不时抬头望着走在前面的徐晶,盼望他能回过头来说:“坐下来歇一会儿吧。”可是,他依然脚步坚定地前行。看看前行的老人,再看看湿滑的泥土,记者重重地喘了一口气,快步跟上。

徐晶是凉泉镇人,对城子山再熟悉不过。他边走边介绍:“凉泉镇有一眼山泉,四季喷涌,平日泉水清凉,冬天泉眼下面的沟谷结上厚厚的冰,人们常在上面划冰车,所以过去这里就叫凉泉子,一直到今天。”

在他的印象中,2011年以前,城子山山城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山林。“那时候进山没有路,都走城子沟河道。这条河发源于城子山,全长约5公里,到凉泉镇附近汇入碾盘河。山上除了采药人、护林员踩出的林间小道,没有观光路。”徐晶也不回头,边指点边介绍,这是他们当年栽下的京桃,如今春天花满枝头;那是他们栽下的软枣子,满目墨绿装点着林边的房舍;他抚过头顶的几片绿叶,这种树学名为拧筋槭,又叫三叶枫,秋霜过后,它的叶子特别红,老漂亮了……

身后刮来一阵清凉的风,头上出现蓝蓝的天空,终于到山顶了!转身向山下看去,依山而建的古城正在修缮中,规整的东南门时常有人出入,曾经埋没于荒草、泥土中的梭形石、条石正在被还原到古城墙上,依山势延展的墙体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荣。

脑海中回忆每一个细节,记者忽然明白了:徐晶不辞辛苦地带着记者重走考古调查路,有着良苦用心——城子山山城能有今天的景象,是当地干部、群众与考古工作者十多年来一石一木精心保护和复原、开发的结果,这个艰苦的历程应该让记者亲身体验,这也许就是城子山情结的精髓。

叁  “我们愿意留下来,一旦干好了呢?”

宫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山山城的巡护员,他参加了为期3年的山城门址的考古发掘,又继续留在这里从事了3年的城墙修复工程。他话很少,能够在这里坚持6年并被选为山城的巡护员,凭的是一股子任劳任怨的干劲。宫军停下手里的工作,拉着记者来到墙角,蹲在阴凉处,向记者详细介绍:这里不仅全面安装了监控设施,景区还将山城分成七八个管理区,每个管理区都有一名专职管理员。管理员不仅看护遗址,还负责消防、卫生、安全等。

田野是铁岭市城子山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坦言,设立公司推进城子山山城的开发利用是几位从西丰县走出去的投资人回馈家乡的行动。当时,他们觉得家乡有这么好的文化遗产,应该很好地保护和利用起来。城子山能有今天的形象,是他们十多年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田野此前在南方工作,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只要有空便到名山大川游历一番。2017年,她接手城子山管理时满脸愁容:“这算什么风景区呀,还有那么多考古工地,人家都说你没修好呢,还卖什么票?哪有人来啊?”

经过数年的山城墙体修复工程,完成了观光栈道建设后,景区面貌大为改观。她看到了希望:“投资回报现在还谈不上,但是从2023年开始,景区已经实现了运营收支平衡。”

说起游客接待量,田野最愿意谈今年5月份的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和游客量都翻倍,达到2万多人。如今,她还经常去旅游,每到一处总是不自觉地看卫生环境、服务设施。“学学人家是怎么管理的,怎么吸引游客的。我开始有了城子山情结,离不开了。”她笑着说。

山下柏油马路的右侧,有几间钢板房,房后空地上摆放着上百箱蜜蜂,这是吕春龙的家。他是镇里为数不多留在家乡创业的年轻人。

说起同龄人的去向,女主人崔修艳说:“可不?和我们年纪一般大的大多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靠那几亩地哪够花销的。”问她为什么留下,她笑了:“养蜂确实挺累,但你看这里,一天比一天强,我们愿意留下来,在这里试试,一旦干好了呢?你说,这是不是他们说的‘城子山情结’?我也有!”

他们为自家的蜂蜜注册了“城子山”商标。如今,蜂蜜的销路越来越好,小两口还跟一些景区学着制作了打卡印章:“来这儿的游客可喜欢了。”

问他们有没有自家蜂蜜的推介词,吕春龙憋了半天,涨红了脸说:“我们的蜜是城子山的!”

记者打开印盒,拿出印章,在采访本的扉页上轻轻一按,城子山山门形象和“城子山”三个字便留在了那里,清晰、清新,散发淡淡的清香。

资料库

城子山山城

地址  铁岭市西丰县凉泉镇

年代  公元5世纪至7世纪

文物  山城墙体、莲花纹瓦当、铁钉、甲片等

价值  对研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东北边疆史具有重要价值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营城子花店电话
野兰情结
穿汉服扮彩妆唱京剧,大城子镇百年梨花盛开成了网红地儿
云南罗平油菜花、建水古城、元阳梯田、城子古村、红土地春季环线小众摄影团
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地区医院
从《繁花》聊聊商业的“旧日情结”
燕郊镇西城子村400亩樱桃园即将进入采摘季
桂花情结的作文
#南京人的栀子花情结...
艺术创作题材与心理情结分析.docx

网址: 留在这里的人都有城子山情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43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明代女子的倾世之金
下一篇: 明朝龙泉窑刻花花卉纹器座高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