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泡菜从何而来引发网友讨论。
事实上,泡菜 是源自本土的发酵蔬菜食品。
作为世界上蔬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开始培育和种植蔬菜。
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古人掌握了食盐、曲霉、瓷器等生产和应用技术,为泡菜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盐渍菜是泡菜的雏形。利用盐通过渍或腌的方式将生鲜蔬菜保藏起来,是泡菜制作的第一步。
传说上古时代,彭祖在以盐保鲜的过程中,发现蔬果经在盐水中发酵,除能保持原有的一些鲜美特征外,还另有一番独特风味,于是将这种生鲜蔬菜贮藏加工方式流传了下去。
明 沈周《蔬菜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有文献记载的古代腌藏蔬菜,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诗句:“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关于菹(zū),《说文解字》记载:“菹,酢菜也。”清代王筠《说文句读》解释说:“酢,今作醋,古呼酸为醋,酢菜犹今之酸菜,非以醋和之。”
结合《中国食料史》的说法,菹是在瓜果蔬菜中加以盐、饭(包括粥、米粉等淀粉类物质)腌制发酵而成的食品。因此, 经发酵后制成的菜菹可视为今天泡菜的前身。
先秦时期,菜菹在贵族们的祭祀及平常餐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醢人”一职,他们的职责之一便是掌管“七菹”,即韭菹、菁菹(蔓菁)、茆菹(莼菜)、葵菹(冬葵)、芹菹、箈菹(tái,嫩笋)、笋菹。
清 恽寿平 《花果蔬菜册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期人们用陶瓮或陶罐制作菜菹,以草和泥填塞密封。而后,菜菹制作器具经过改良,出现了专门用于腌制蔬菜的泡菜坛。
考古发现表明, 最迟在西汉晚期,我国已有定型了的腌制泡菜专用陶罐。泡菜罐(坛)出土地点大多在黄河以南,尤以江南为多,形制与现在使用的泡菜坛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西汉“李未”墓出土的硬陶泡菜罐
该墓葬的年代为距今至少2100年的西汉晚期
图源光明日报
北魏时期,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北魏以前的泡菜加工方法。以腌制方法之不同,主要有咸菹、淡菹之分。
“咸菹”是将芜青、蜀芥等蔬菜用盐水浸泡三天,再加上粥清(即粥熬成的汤汁)发酵变酸而成。“淡菹”则只用黍米粥清和麦末发酵制成。
咸菹法:……其芜菁、蜀芥二种,三日抒出之。粉黍米,作粥清,捣麦作末,绢筛。布菜一行,以末薄坌之,即下热粥清。重重如此,以满瓮为限……
作 淡菹,用黍米粥清,及麦䴷末,味亦胜。
这些做法主要是利用乳酸菌将腌制原料中的大部分乳糖分解成 乳酸,少部分乳糖由于分解不完全生成不同的 醇,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特有的 酯类,从而使腌制而成的食品呈酸咸味,并有特殊的香味。
此外,人们做菜菹时还常会放入一些青蒿、薤白、豉汁之类的调料,使之口味更加丰富。
作 酢菹法:三石瓮,用米一斗,捣搅取汁三升。煮滓作三升粥,令内菜瓮中,辄以生渍汁及粥灌之。一宿,以青蒿、薤白各一行,作麻沸汤浇之,便成。
也有在腌渍蔬菜时加入酒糟的,利用酒糟发酵并使酒糟的芳香气味渗入蔬菜组织中,做成糟渍菜菹。
瓜菹法:采越瓜,刀子割,摘取,勿令伤皮。盐揩数遍,日曝令皱。先取四月白酒糟盐和,藏之。数日,又过著大酒糟中,盐、蜜、女曲和糟,又藏泥缸中,唯久佳。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无泡菜之名,但是经发酵制成的各类菜菹达30余种,既有园蔬,也有野菜;既有叶菜,也有根菜、瓜菜和菌类,可谓是“万菜皆可菹”了。
图源摄图网
其中,“汤菹法”详细地介绍了“酸白菜”的制作方法。白菜,古时候称为 “菘菜”。将菘菜烫过后,再在冷水中浸洗,放进盐醋里浸泡,可以存放很久。
作 汤菹法:菘菜佳,芜菁亦得。收好菜,择讫,即于热汤中煠出之。若菜已萎者,水洗,漉出,经宿生之,然后汤煠。煠讫,冷水中濯之,盐、醋中。熬胡麻油著,香而且脆。多作者,亦得至春不败。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菹菜已成为普通百姓日常食用的菜肴,年年制作,岁岁贮存。由于物美价廉,需求量大,还有人经营菹菜生意。
杜甫就曾在《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描绘了唐代长安市场上出售菜菹的场景。
“
遣人向市赊香稉,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 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净如练。
”
宋代,泡菜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还有著名“吃货”苏东坡作代言人。
南宋·朱弁《曲洧旧闻》记载,苏东坡曾对他的老朋友刘贡父说,他和弟弟苏辙学习“制科”考试的时候,每天吃“三白饭”,相当好吃,都不相信世间上还有什么八珍美食能比三白饭更好吃的了。
所谓三白饭,就是一碗白饭、一碟盐、 一碗白萝卜。
有人考证,苏轼所说的白萝卜就是泡菜萝卜,也称为“跳水泡菜”。
图源摄图网
其做法是头天晚上将萝卜洗干净,放入酸水坛子中,第二天捞出来就可以吃,这时的萝卜保持了它原有的白色,稍有点酸味,甘脆可口,很能下饭。
据传,苏轼一生喜欢泡菜,不仅每餐必吃,在烹制菜肴时广泛运用泡菜为佐料,甚至还亲自动手腌制,并且乐意将家乡眉山的传统泡菜制作技术传授给别人。
“东坡泡菜”流传至今,已然成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到了元、明时期,流行“腌菜”,类似今日中国西南地区制酸菜之法。
冯应京《月令广义》中记载的“藏诸菜法”,以及“腌咸菜”和“水淹萝卜”,实际讲的就是泡菜腌渍法和老泡菜的再处理及其吃法。
腌藏诸菜:每十斤净菜,用炒盐六两,看所宜或加至十两,腌三日翻调。
腌咸菜:……腌三日,倒过,扭出卤水;另入净器,忌生水,仍以旧卤浇入;又七日,再倒,用新汲水淹浸,仍用砖石压之。若春间食不尽,于沸汤淖过,晒收;夏间将菜温水浸过,压干,拌香油,于饭上顿蒸食佳。
水腌萝卜:萝卜削去根须,洗净; 以盐擦放瓮内五六日,下水时复搅匀,一月后可食。如以一二鹅梨则香脆。若食不尽者,就以卤水煮萝卜,透空干,入酱或切细条晒干收; 临食时热汤泡透,炒食听用。
吃不完的泡菜将其用卤水煮透再晒干,等到吃的时候再用热水浸泡,拌上香油或者翻炒,别提多下饭了。
图源摄图网
泡菜传至清朝,品种已是丰富多彩,袁枚《随园食单》和李化楠《醒园录》等都有详尽的记载。
清代晚期,四川华阳县才女曾懿撰写的《中馈录》中 第一次出现“泡菜”这一名称。她提到的 “制泡盐菜法”是典型的四川泡菜做法,一直传承至今。
泡盐菜法,定要覆水坛……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加烧酒少许。凡各种蔬菜均宜,尤以豇豆、青红椒为美,且可经久。然必须将菜晒干,方可泡入……”
四川泡菜的花色品种繁多,《成都通览》记载了四川成都“常见泡菜22种”及“用盐水加酒泡成,家家均有”。
并且,川南、川北民间还将泡菜作为嫁妆之一,直至今天在一些地方还保留有这种习俗。
自古以来,中国的泡菜做法就不止一种。按用途,泡菜可分为烹饪菜肴所用的 调料菜和配饭菜食用的 下饭菜;按泡制时间,又可分为 滚水菜和 深水菜。
泡菜作为一种腌渍发酵的食品,并非仅存在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中国称之为“paocai”,朝鲜半岛及中国的朝鲜族称之为“kimchi”。它们有相通相近之处,但在用料、口味、制作方法等方面又各有千秋。
图源摄图网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维系着群体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李子柒做的泡菜,跟韩国有关系么?》
江玉祥《泡菜考——兼谈韩国泡菜及泡菜申遗诸问题》
张琴《释“菹”》
张发柱《对<齐民要术>书中腌渍蔬菜技术的探讨》
俞为洁《中国食料史》
光明日报《浙江出土西汉泡菜罐》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
人民文化 | rmrbwhcm
媒体转载、投稿、合作
请直接回复微信消息
相关知识
啤酒泡菜的制作方法
四川泡菜
泡菜的做法 泡菜怎么做
泡菜
四川泡菜制作技巧:六大关键要点确保泡菜水清澈口感脆嫩
四川泡菜终极攻略,泡菜为什么会起白花?泡菜生花怎么办?
泡菜怎么做
泡菜制作详解
四川泡菜方法 四川泡菜如何做
制作泡菜5个关键点,第一坛泡菜水怎样调?泡菜水如何养护?
网址: 泡菜究竟从哪来?来看这份泡菜极简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6376.html
上一篇: 泡菜神话:传统美食的新生与健康价 |
下一篇: 传统泡菜制作与乳酸菌的分离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