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黄精的炮制方法研究及其对黄精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影响

黄精的炮制方法研究及其对黄精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影响

摘 要:黄精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几千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黄精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而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对黄精的炮制方法及其对黄精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精;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Research on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Huangjing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UYANG Guoqing, YIN Xiaoli, ZHANG Yun, ZHENG Tianfeng, CHEN Sitong

(Ch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1228, China)

Abstract: Huangjing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same origin in medicine and foo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re have been many processing methods for Huangjing,whil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Huangj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Huangjing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uangjing; processed;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黄精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各方剂中主要起到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以及润肺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精血不足、脾胃阴虚、肺虚燥咳、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症[1],被誉为“血气双补之王”。现代研究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黄精的炮制方法沿革及不同炮制方法对黄精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旨在为黄精的质量控制、工业生产及用药安全提供借鉴。

1 黄精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1.1 黄精炮制古籍记载

黄精在南北朝以前都是用其生制品,其炮制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2],书中提到将黄精采收后,用溪水洗净,蒸煮后切薄片,然后曝干便可使用,自此开始蒸制熟用黄精。而现代所熟知且运用比较广泛的“九蒸九曝”炮制方法,首次在隋唐时期的第一本官修本草《食疗本草》中被提出,并沿用至今。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翼方》中提出了黄精的又一炮制方法,即“去目重蒸法”,书中指出九月底采收黄精后,挑选较为肥大的黄精对其进行去目熟蒸,接着稍微曝干后再次蒸煮,再曝干,最后味道如蜂蜜般便可停止。此外,宋朝的《养生类纂》记载了采收二月黄精进行“一蒸一晒”的炮制方法。《太平圣惠方》中首次记载了酒黄精的炮制方法;《圣济总录》则首次记载了蜜炼黄精的炮制方法。明《普济方》首次记载了姜黄精的炮制方法,而豆制黄精的炮制方法最早出现在明朝的《鲁府禁方》中。此后,关于黄精的炮制方法,基本沿用以往炮制记载,或在以往记载上加以微调。

1.2 黄精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现代技术被引入黄精炮制的研究和工艺改良中。于澎等[3]结合现有黄精炮制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手段,结合主客观评价指标,对黄精炮制品进行感官评价,首次提出黄精熟化的最佳工艺为熟化温度70 ℃,湿度50%,熟化10 d。同时通过含量测定,发现相关指标化学成分中熟化黄精明显高于其他炮制法所得黄精炮制品。该熟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开发相关健康食品提供参考依据。甘青霞[4]根据中药炮制“炖法”的相关工艺,采用主要成分和药效学为评价指标,将辅料用量、闷润时间、炖制时间作为蜜制黄精炮制工艺的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法,得到蜜制黄精的最佳炮制工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蜜制黄精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炮制前后黄精多糖的结构及对肺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蜜制黄精的后续实验、现代化生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林漫等[5]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综合评价酒蒸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对黄精多糖含量、醇浸出物含量和性状等指标产生的影响,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酒制工艺。结果显示,其最佳工艺为酒制1.5 h,80 ℃干燥2 h,其中,蒸制时间对炮制效果影响最为显著。该项研究可为规范多花黄精酒制工艺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精化学成分的影响

黄精中存在许多天然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往往会因炮制方法、次数以及工艺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宋艺君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黄精炮制品组成的黄精丸中槲皮素、山柰酚、阿魏酸、绿原酸、芦丁、香草酸等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生黄精和生当归组成的黄精丸相比较,蒸黄精和生当归组成的黄精丸以及酒黄精和生当归组成的黄精丸中的槲皮素含量显著升高,绿原酸、芦丁、阿魏酸的含量显著降低,其他成分的含量并未见明显变化。郭涛等[7]分别参照《中国药典》和相关文献,采用清蒸和酒蒸两种方式,对炮制品中多糖、5-羟甲基糠醛、总皂苷以及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黄精的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黄精多糖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呈现上升的状态;总皂苷的含量下降但相对缓慢;而浸出物的含量并未发现明显变化。高天宇等[8]通过采用蒸-烘和蒸-闷-烘两种炮制方式,分别测定黄精多糖和可溶性成分从1次到4次蒸制的过程中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方法的炮制过程中,黄精多糖和黄精水溶性成分都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黄精醇溶性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却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蒸制次数对黄精炮制后浸出成分的含量以及颜色方面影响最大,其中,二蒸黄精浸出物成分含量较高,可用于饮品制作,三蒸黄精可作为药膳选择,而四蒸黄精则可作为补肾食材。陈淼芬等[9]以黄精生品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进行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t检验对样品中氨基酸组成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炮制对食药物质黄精中总蛋白、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炮制对黄精的蛋白氨基酸组成有着较大影响:与非炮制品相比,炮制品中丝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而其他氨基酸含量如甘氨酸、苯丙氨酸以及苏氨酸等显著升高,功能性氨基酸含量则没有显著性变化,但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地升高,提示炮制后不仅能维持黄精的药效作用,还有助于其营养价值的提升。

3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精药理作用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黄精的药理活性基础逐渐被揭示,而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精的药理活性也会产生影响。

3.1 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蔡春燕等[10]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PTIO法和抗总氧化活性实验5种方法研究了不同炮制阶段对黄精水煎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不同方法所检测的黄精水煎液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趋势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酒制品的抗氧化活性均比生品效果好,且与浓度呈正相关。随着炮制次数增多,抗氧活性也逐步增强,但到了第7次以后则变化并不明显。该研究对黄精不同炮制阶段的抗氧化活性探索提供了参考依据。刘政祥等[11]通过研究不同炮制次数和不同产地黄精提取物对小鼠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蒸、晒次数都为1次时,九华黄精对小鼠体内总抗氧化活性有显著提高,且略优于四川黄精。

3.2 对降血糖活性的影响

胡嘉懿[12]通过使用链脲佐菌素多次腹腔注射建立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探究九华黄精蒸制后各样品水提物对Ⅱ型糖尿病作用的差异。通过药效研究发现各蒸制品均能起到抗Ⅱ型糖尿病的作用,但各蒸制次数间差异较小且影响存在着不一致性。综合口感、色泽、药效等指标确定五蒸五制为九华黄精最佳的蒸制次数。

3.3 对抗衰老活性的影响

沈灵等[13]以黄精多糖、5-羟甲基糠醛、醇浸出物为评价指标,润制、蒸制、焖制的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黄精的酒制工艺,同时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对其抗衰老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酒黄精在升高脾脏指数、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肝脏指数和MDA的活性,改善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体重减轻和生理状态等方面优于生黄精,即酒黄精较生黄精在抗衰老方面作用更佳。李立英等[14]以云南道地药材滇黄精为研究对象,通过秀丽隐杆线虫自然衰老和应激模型,探究其对线虫寿命、体长和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滇黄精二蒸二晒后所含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最高,浓度为0.05 mg·mL-1、1.00 mg·mL-1、20.00 mg·mL-1的黄精多糖分别使线虫寿命增长14.62%、51.90%(P<0.05)、12.02%

(P<0.05);8 h急性热应激条件存活率,前两者分别提高17.63%、43.90%(P<0.01),后者降低9.01%(P<0.05)。该研究表明滇黄精二蒸二晒后所含多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是较佳的炮制工艺,且可延长线虫寿命,提高其抗应激能力,具有较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3.4 对肾保护作用的影响

李文靖[15]采用细胞活力与凋亡分析等试验,探究黄精水提液和黄精多糖对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黄精水提液和黄精多糖具有提高铀染毒细胞活力和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此外,黄精水提液和黄精多糖还能通过增加ATP含量、减少膜电位损失和活性氧水平来改善铀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对铀致肾损伤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黄精的炮制方法和工艺研究越来越多,对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影响的也屡见报道,而对黄精的物质基础和炮制研究还需要更多学者的努力,以开发出更多黄精的炮制产品,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雷教.雷公炮炙论[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

[3]于澎,王莹,于迪,等.黄精熟化炮制工艺及不同炮制方法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3):614-616.

[4]甘青霞.蜜制黄精的炮制工艺和质量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

[5]林漫,刘雅璇,李海刚,等.正交试验优选多花黄精酒制工艺[J].中国药业,2022,31(14):72-74.

[6]宋艺君,郭涛,王荣靖,等.黄精不同炮制品配伍对黄精丸中6种成分含量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23,38(1):75-78.

[7]郭涛,王荣靖,宋艺君,等.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药效化学成分动态变化[J]. 药学研究,2022,41(4):220-224.

[8]高天宇,胡静,唐子惟,等.黄精四蒸炮制过程中多糖含量及可溶性成分的变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2):64-68.

[9]陈淼芬,黄子豪,周栋,等.炮制对黄精蛋白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J/OL].食品与发酵工业,1-11[2023-11-17].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261.

[10]蔡春燕,陈鑫,刘绍姜,等.不同炮制阶段多花黄精内在质量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11):2665-2669.

[11]刘政祥,陈文君,李九九,等.产地和炮制次数差异对黄精多糖结构和体内抗氧化活性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5):58-62.

[12]胡嘉懿.产业化蒸制过程中九华黄精的品质评价及降血糖作用差异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

[13]沈灵,曾琳琳,骆巧媚,等.黄精的炮制工艺优化及抗衰老作用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23,38(4):394-398.

[14]李立英,刘晓笔,陈志松,等.基于多糖含量的滇黄精炮制工艺及抗衰老活性研究[J/OL].中国现代中药,1-7[2023-11-17].https://doi.org/10.13313/j.issn.1673-4890.

20230222004.

[15]李文靖.黄精“九蒸九制”的炮制工艺及其对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1.

基金项目: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黄精橙皮茶——一款老少皆宜的健康饮品(HZY202314315041)。

相关知识

黄精的炮制方法研究及其对黄精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影响
黄精的化学成分、炮制与结构修饰研究及黄精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多花黄精炮制前后对游泳力竭小鼠抗疲劳抗氧化的影响
不同炮制工艺对多花黄精品质影响的研究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比较研究(英文)
黄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olygonati rhizoma
多花黄精提取物对水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九蒸九制对九华山多花黄精品质的影响
黄精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炮制前后多花黄精水提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网址: 黄精的炮制方法研究及其对黄精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64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地黄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
下一篇: 金银花不同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