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类植物,裸子植物的一类。
与银杏类和松柏类一起繁盛于中生代。包括本内苏铁目(又称拟苏铁目)和苏铁目。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叶作羽状及种子和茎的解剖构造属裸子植物型。区别在于:①本内苏铁目生殖器官的构造和被子植物的花相似,为顶生、两性,胚珠托为“雄蕊”所包围;苏铁目生殖器官多为球果状、单性,胚珠位于大孢子叶边缘。②本内苏铁目叶部角质层较厚,表皮细胞壁常弯曲,气孔器为本内苏铁式(又称连唇式),即保卫细胞和付卫细胞同源,由同一气孔器母细胞分裂两次而成;苏铁目叶部角质层较薄,表皮细胞壁直,气孔器为苏铁式(又称单唇式),保卫细胞和付卫细胞不同源,即保卫细胞由气孔器母细胞分裂一次而成,付卫细胞则直接由表皮细胞形成。苏铁类植物可能起源于古生代的种子蕨,其祖先最可能为髓木目。这类植物的个别种属始现于晚古生代(中石炭世),中生代三叠纪大量出现(苏铁类的两个类型在晚三叠世以前已分化完成),至中晚侏罗世达到极盛期,在当时植物界占显著地位,与银杏类、松柏类一起使中生代成为裸子植物时代。它在中生代广泛分布于亚、非、欧、美各大陆,甚至今北极圈的格陵兰和南极洲都有分布。至晚白垩世苏铁类植物开始衰颓,本内苏铁目绝灭;苏铁目的大部分种属也告绝灭,当今仅剩下约10个属、100余种,分布仅限于中美、南非、澳大利亚和东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如苏铁等。苏铁类植物保存为化石的有叶、生殖器官及树干等部分,常见的是叶部化石,以印痕化石或压型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长几厘米至一米以上,通常一次羽状分裂,少数为单叶,全缘,具革质,有厚角质层。叶形各异,有带形、披针形、卵形、倒卵形。脉序有单脉、平行脉、网状脉和放射脉等。根据裂片在叶轴上着生位置的不同及叶形分成不同的叶型属,如侧羽叶、耳羽叶、蕉羽叶、蓖羽叶、带羽叶和毛羽叶等。
相关知识
苏铁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开设了苏铁类植物科普展览室.PPT 文档全文预览
多样的植物——针叶和苏铁类植物(三)
广西亚热带园林植物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揭示苏铁类植物通过增加叶片副转输组织提高抗旱性
部分苏铁类植物的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中生代昆虫植食性和植物防御机制:基于对道虎沟植物群银杏类和本内苏铁类化石的初步研究(英文)
中国苏铁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研究获进展
中国苏铁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研究获进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濒危种
铁树辨雄雌 不必等开花
网址: 苏铁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8350.html
上一篇: 珍品苏铁——黄金苏铁,铁树新品种 |
下一篇: 苏铁花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