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纲—茶茱萸目(上):无须藤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茶茱萸目
茶茱萸目(学名:Icacinales)是被子植物菊类植物分支唇形类植物分支的一个目,下有两个科。
2016年发布的APG IV 分类法将之前独立的茶茱萸科和钩药茶科放在一起组成本目。
1.下属科
钩药茶科(Oncothecaceae)
茶茱萸科(Icacinaceae)
2.钩药茶科(五蕊茶科)
钩药茶科(学名:Oncothecaceae)又名五蕊茶科,只有1属2种,都是生长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常簇生于枝顶,革质,无托叶;花小,组成花序也簇生于枝顶,花瓣5数;果实为核果,果肉薄。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在山茶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丝缨花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其列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放到I类真菊分支之下。2016年的APG IV 分类法将本科与茶茱萸科一并置于茶茱萸目之下。
3.茶茱萸科
茶茱萸科(学名:Icacinaceae)共包括24-25属约150余种,主要分布在世界的热带地区,以南半球最多,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中国南方和日本。中国有10属约20种,分布在西南和南岭以南地区。
(1)植物学史
本科的位置,各学者意见不一,哈钦松把本科放在卫矛目内,与冬青科(Aquifoli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相近,它和冬青科的区别在于核果仅具1枚种子,无托叶;与卫矛科白饥又别在于核果、无假种皮。
恩格勒把本科放在无患子目内,而本森、虎克则把本科各属置于铁青树科 (Olacaceae) 内,分别隶属于二个族,和铁青树科虽然外部形态和单层珠被等相近,但后者和山抽子科(Opiliaceae)有时有特立中央胎座,而本科则雄蕊1轮,且与花瓣互生,花萼明显具4-5裂片或裂齿,结果时不增大,而易于区别。
据Airy——Sha W意见,本科还经由五月茶属Antidesma (成一单属科 Stilagin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相连系,有些属的果实、内果皮、叶脉等与该属非常相近。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卫矛目,包括52属约400种,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分出一些属放在心翼果科中,而将其余的茶茱萸科没有放入任何一目,直接列在II类真菊分支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又从这个科中分出一个金檀木科,放入冬青目,将其余的茶茱萸科转移到I类真菊分支之下。
2016年发布的APG IV 分类法将之前独立的茶茱萸科和钩药茶科放在一起组成茶茱萸目。
(2)形态特征
乔木、灌木或藤本,有些具卷须或白色乳汁。单叶互生,稀对生,通常全缘,稀分裂或有细齿,大多羽状脉,少有掌状脉;无托叶。花两性或有时退化成单性而雌雄异株,极稀杂性或杂性异株,辐射对称,通常具短柄或无柄,排列成穗状、总状、圆锥或聚伞花序,花序腋生、顶生或稀对叶生。
苞片小或无;花萼小,通常4-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稀镊合状排列,有时合成杯状,常宿存但不增大;花瓣(3-) 4-5,极稀无花瓣,分离或合生,镊合状排列,稀覆瓦状排列,先端多半内折;雄蕊与花瓣同数对生,花药2室,通常内向,花丝在花药下部常有毛,分离,花盘通常不发育,稀杯状或分裂,更稀在一侧成鳞片状;子房上位,3(-2)心皮合生,1室,很少3-5室,花柱通常不发育或2-3合成1个花柱,柱头2-3裂,或合生成头状至盾状,胚珠2(稀1)或每室2枚,倒生,悬垂,种脊背生,珠孔向上。
果核果状,有时为翅果,1室,1种子(极稀2种子) ,种子悬垂,种皮薄,绝无假种皮,珠柄常在珠孔上面增厚,种脐背着,多半有胚乳,稀无,胚通常小,多少直立。
(3)用途
本科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些种子或肉质果皮可食[如假海桐Pittoporopsis kerrii Craib,定心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 ,瘤枝微花藤 Iodes seguini (Levl.) Rehd.];有些木材 (如柴龙树Apodytes dimidiata E. Meyer)宜作镟制品;琼榄[Gonocaryum lobbianum (Miers) Kurz.]种子可榨油;而大果微花藤(lodes balansae Gagn.) 、微花藤(Iodes cirrhosa Turcz.) 、小果微花藤(lodes vitiginea. (Hance) Hemsl.) 、定心藤、假海桐可入药;少数种可供观赏。
(4)刺核藤属
刺核藤属(学名:Pyrenacantha)是茶茱萸科下的一个属,为木质藤本植物。该属共有20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东南亚。我国产l种,分布于海南。
①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茎无卷须,不具乳汁。单叶互生,全缘,具柄,稍粗糙或被疏毛,有齿裂。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无花瓣,雄花组成纤细的穗状花序,有小苞片。雄花:花萼具4裂片,稀3或5裂片,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4枚,与花萼裂片互生,花药内向,雌蕊退化。雌花组成密集的穗状花序或退化为单花,无小苞片;花萼和雄花的相似,宿存,外弯;退化雄蕊极短;子房1室,有倒垂胚珠1-2颗,无花柱,柱头盘状,有多个乳头状突体。核果稍压扁,核薄,内果皮脆壳质,外面具绉纹,内面有多数疣状或刺状突体穿入胚乳内。种子1枚,有肉质、多皱褶的胚乳,胚在胚乳中央,子叶大,叶状。
②刺核藤
刺核藤(学名:Pyrenacantha volubilis)为茶茱萸科刺核藤属下的一个种。常见生长于疏林中。产自我国广东海南(崖县)。印度、斯里兰卡至柬埔寨、越南也有分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5)无须藤属
无须藤属(学名:Hosiea)是茶茱萸科下的一个属,为披散灌木植物。该属共有3种,分布于日本及中国西部和中部。
①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无乳汁,茎不具卷须;枝条圆柱形,具皮孔,疏被毛。单叶,互生,纸质,叶片卵形,具长柄,边缘具齿,两面被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被柔毛;花两性,绿色;花萼小,5裂;花瓣5,基部连合,远较花萼长,外面被柔毛,里面被微柔毛;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粗,花药极小,内向,纵裂;具5枚肉质腺体,位于每二雄蕊之间;子房上位,1室,1-2胚珠,花柱显著,柱头4裂。核果扁椭圆形,具不增大的宿萼,里面不具嵌入胚乳内的疣状或刺状突体。种子1枚。
②无须藤
无须藤(学名:Hosiea sinensis)为茶茱萸科无须藤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sinensis”意为“中华的”。
生长于海拔1200-2100米林中。产于湖北、湖南,四川(峨眉山)。
(6)微花藤属
微花藤属(学名:Iodes)是茶茱萸科下的一个属,为藤状灌木植物。该属共有14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非洲。我国有3种,产西南部和南部。
①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多密被锈色毛,在叶间有卷须。叶对生,很少近对生,单叶,全缘,具柄,羽状脉。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或腋上生,花小,花柄具关节,雌雄异株,雄花:萼杯状,5齿裂;花冠具深(3)4—5裂片,基部连合,外面多被密毛;雄蕊3—5,下位,与花冠裂片同数互生,花丝宽短,稀无,花药背着至基着,内向,纵裂;退化子房无或极小;雌花:萼与雄花相似,宿存;花冠具4—5裂片,下部管状而常扩大;退化雄蕊无;子房无柄或具极短柄,柱头厚盾状,顶凹陷,有时略偏斜,2悬垂胚珠。核果具不增大的宿存萼及花冠,中间皮薄,外果皮薄壳质,外面皱陷至具网纹。种子1,具肉质胚乳,子叶扁平,叶状。
②微花藤
微花藤(学名:Iodes cirrhosa)为茶茱萸科微花藤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400-950 (-1300)米的沟谷疏林中。产于中国广西、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南部、泰国、老挝、越南中部至南部、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广西用根治风湿痛。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丝缨花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菊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上)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豆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茄目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茶茱萸目:无须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14393.html
上一篇: 大戟科 Euphorbiacea |
下一篇: Millettia retic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