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凯林 硕士研究生 福建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
福建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委会青委会副主委/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代谢与营养分会秘书/《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等。
林莉 医学硕士、福建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主治医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理事,《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指导:叶彬华 医学博士、硕导、主任医师、注册营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副主任、福建营养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代谢与营养分会主任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海医会糖尿病分会常务理事。
本文摘自:《四季药膳》 福建科技出版社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一、气候特点
季夏,即农历六月份。炎暑当时,暑气逼人,酷热难耐,湿热夹杂至盛。若遇台风则气温稍降,暑热缓解。包含小暑、大暑两个节气。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二、养生原则——侧重于清化暑湿
俗话说“热在三伏”,季夏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伏天。天气热的时候宜多喝粥、汤、饮等含水量高的食物。荷叶、绿豆、薏苡仁、瓜类等原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时节食用,多吃水果也有助于消暑,但不宜食用过量。季夏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于亏耗。盛夏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为宜。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三、推荐药膳
茯苓薏苡仁赤豆粥
【功效】化浊利湿,清热消暑。
【原料】茯苓10克,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将赤小豆、茯苓、薏苡仁洗净,粳米淘洗干净,赤小豆、薏苡仁、茯苓浸泡半天。然后将粳米、赤小豆、薏苡仁与茯苓一起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赤小豆酥烂即可。
【食用方法】每周1~2次,代主食食用。
解析:茯苓、薏苡仁、赤小豆均为健脾利水之品,搭配粳米烹成粥食用,可使其微寒不至伤胃,健脾而不碍湿,是夏季淡渗清补之选。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姜鸭煲
【功效】散寒健脾。
【原料】鸭肉250克,生姜25克,料酒、生抽、冰糖、盐等适量。
【制作方法】鸭肉洗净,切小块焯水;生姜切片。平底锅内放少许油爆姜,姜爆香后放入鸭肉炒至鸭肉金黄,倒入生抽、老酒翻炒均匀,倒入适量水至刚刚没过鸭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60分钟,调入少许盐、味精、冰糖,大火炒至酱汁收干即可。
【食用方法】每周1~2次,佐餐食用。
解析:夏季食疗应以清补为主。鸭肉补气益阴、利水消肿,是夏季食疗常用的肉类。鸭肉与生姜配伍,可补益脾胃、散寒,且鸭肉之微寒可中和生姜之温热,无滋腻、温燥伤胃之弊。中医主张“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炎热,阳气蒸腾向外散发,在里的阳热反而虚少,易生冷生寒,可用生姜来温里;且人们贪凉,喜欢吃生冷瓜果,容易导致脾胃虚寒,此时可以进食这道姜鸭煲,能起到散寒健脾胃的作用。体质偏热的人群可以改用玉竹炖老鸭。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茵陈扁豆花瘦肉汤
【功效】健脾,清热,化湿。
【原料】绵茵陈5克,扁豆花3克,薏苡仁5克,荸荠2个,瘦肉200克,盐、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绵茵陈、扁豆花洗净,装布袋后备用。薏苡仁洗净备用,荸荠洗净削皮,切小块备用。瘦肉洗净切3厘米大小块备用。砂锅置火上,放入清水,放入薏苡仁、瘦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后放入绵茵陈和扁豆花药包,同时放入荸荠粒,继续小火煮15分钟后出锅调味即可。
【食用方法】每周1~2次,佐餐食用。
【宜忌】阳虚体质慎用。
解析:扁豆花健脾化湿,利尿消肿;绵茵陈清化湿热、祛黄,久服轻身益气耐老;荸荠清肺热;薏苡仁健脾、清热排脓。上述食材配合瘦肉进行炖煮,富含优质蛋白质,味道甘甜清爽,同时具有健脾清热化湿功效,非常适合夏季清补时食用。
冬瓜蚌肉陈皮汤
【功效】清热祛湿,利尿。
【原料】冬瓜250克,河蚌肉150克,陈皮3克,料酒1匙,姜葱末、精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冬瓜去皮、瓤,洗净切块,同蚌肉、陈皮共入锅中,加水煮沸,加入料酒、精盐、葱姜末,炖至熟烂,调味即成。
【食用方法】每周1~2次,佐餐食用。
解析:冬瓜清热利尿、解毒生津;河蚌润燥软坚、消肿;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3种食材搭配能清热健脾以助化痰结。沿海地区,夏季多湿热,经常食用此药膳能够起到清热祛湿的作用。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百香果青柠茶
【功效】清热,解暑,化痰。
【原料】百香果1颗,小青柠2颗,薄荷5克,蜂蜜10克。
【制作方法】取干薄荷5克加入开水,静置15分钟后去渣取汁,放凉后取500毫升备用。百香果切开取果肉,青柠洗净后对半切开,均放入薄荷水中,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食用方法】代茶适量饮用。
解析:薄荷味辛性凉,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解郁的功效;青柠止咳、化痰、生津健脾,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消除疲劳,增加免疫力;百香果具有消炎止痛、降脂降压、滋阴补肾、消除疲劳等保健作用。此饮品口味偏酸,可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糖尿病患者避免添加蜂蜜。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