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21
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应用
一、单选题
(2025·重庆南开中学质检)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而显性性状是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
B. 孟德尔揭示的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C. 桃园中一株桃树的绝大多数花瓣呈粉色,少数花瓣呈红色,这种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D. 表型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之相关的基因组成即是基因型,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2025·海南模拟)孟德尔以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花传粉保证了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
B. 相对性状多且易于区分,便于观察和分析结果
C. 豌豆植株无雌、雄株之分,不用进行正反交实验
D. 花朵较大,便于在杂交实验中对母本进行去雄
(2023·广东佛山模拟)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因子成对出现,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属于作出假设
B. 用假设内容推导F 自交后代类型及其比例属于演绎推理
C. 把演绎推理的结果用测交实验来检验属于实验验证
D.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024·广东省四校联考)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 是粉红色的,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
B. 让F 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C. 对F 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
D. 让F 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2024·江苏南京期末)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 ,F 自交获得F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 ③的子叶颜色与F 子叶颜色相同
C. 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 产生F 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2024·广东梅州模拟)玉米的花粉有糯性(B)和非糯性(b)两种,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玉米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下列不能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是( )
A. 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黑色,一半显橙红色
B. 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植株占1/4
C. 纯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全为高茎
D. 杂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表型的比例为1∶1
(2024·广东深圳模拟)某种霉菌菌丝的红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将红菌丝霉菌与白菌丝霉菌杂交,得到二倍体杂合子(图中的1)。在子囊中合子依次通过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生成8个单倍体子囊孢子。将子囊孢子依次分离培养,结果是四个长红菌丝,四个长白菌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菌丝红色对白色为显性
B. 图中4中的子囊孢子基因型存在AA和aa
C. 该实验验证了基因分离定律
D. 图中2→3代表有丝分裂的过程
(2024·辽宁沈阳模拟)番茄果实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味道酸甜可口而受到人们青睐。番茄的茎有两种颜色:紫色(A)和绿色(a)。番茄的花为两性花,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熊蜂为其传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杂交产生紫茎番茄的现象为性状分离
B. 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自交来进行鉴定
C. 番茄花是两性花,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番茄都是纯种
D. 紫茎杂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含A基因的雌配子∶含A基因的雄配子=1∶1
(2024·黑吉两省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列关于孟德尔实验、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关键有选材恰当、运用统计学方法等
B.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C. 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核心假说内容是“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实验中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024·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下列有关豌豆适合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套袋
B. 具有在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C. 花冠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
D. 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
(2025·T8联考)《本草纲目》记载豌豆“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豌豆营养价值高,具有抗氧化、降血压等功能,在遗传学研究中更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株豌豆上的自花传粉和同一株玉米上的异花传粉,都属于自交
B. 豌豆体细胞中成对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可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 孟德尔在实施测交实验来验证性状分离的解释时,隐性纯合亲本均要去雄
D. 纯种黄豆荚豌豆与纯种绿豆荚豌豆杂交,结的豆荚全是黄色的,可判断豆荚颜色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2025·内蒙古赤峰高三阶段练习)某实验小组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以验证分离定律,其材料用具设置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下列实验要素中要求必须一致的是( )
A. 甲容器和乙容器的大小
B. 甲容器中的和乙容器中的小球的数量
C. 甲容器中或乙容器中两种小球的数量
D. 甲容器中的和乙容器中的小球的大小
二、非选择题
(2024·广东中山模拟)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时,F 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作出了4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茎的高矮在遗传上遵循______定律。
(2)1909年,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后来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______。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开的时间是______(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 将不会出现严格的______现象。
(4)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成对存在的,而是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 的表型是______,F 中高茎∶矮茎=______。
(5)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 中高茎∶矮茎= 。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 中高茎∶矮茎= 。
(2025·辽宁丹东校考)Ⅰ.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液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液变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非糯性水稻与隐性个体测交,子代中非糯性∶糯性=1∶1,且该株水稻的基因型为_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可用该株非糯性水稻作为材料进行______实验,实验结果 ;还可以取该植株的花粉,滴加碘液,染色结果为 ,也可证明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Ⅱ.某种扇贝具有不同的壳色(相关基因用D/d表示),科研人员采用杂交的方法对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桔黄色与枣褐色个体杂交,F 全部为桔黄色;
实验2:实验1的F 与枣褐色个体杂交,后代桔黄色∶枣褐色=1∶1;
实验3:桔黄色与桔黄色个体杂交,后代桔黄色∶枣褐色=3∶1。
(3)上述实验中能够判断壳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实验______,显性性状是______。
(4)实验2为 实验,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后代桔黄色∶枣褐色=1∶1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桔黄色壳的扇贝深受人们青睐。实验3的桔黄色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若某种药物能够导致含有基因D的精细胞失活,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该药物对实验3结果的影响。
(2025·枣庄模拟)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组别 杂交组合 F 表型 交配组合 F 表型
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F 表型的情况是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F 表型的情况是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比例,试解释原因:______。
(2024·四川宜宾一模)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也能见到更美丽的重瓣花(均不育)。单瓣和重瓣由D/d这对等位基因控制。育种工作者偶然发现一种突变株单瓣紫罗兰(丙)很特别,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遗传分析(说明:F 自交产生F )。
P F F
单瓣甲自交 全为单瓣 全为单瓣
单瓣乙自交 3/4单瓣、1/4重瓣 5/6单瓣、1/6重瓣
单瓣丙自交 1/2单瓣、1/2重瓣 1/2单瓣、1/2重瓣
(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单瓣花和重瓣花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根据丙自交的结果,请推测这种单瓣紫罗兰异常方式遗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致死。
(3)若要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实验方案如下所示:
①实验思路:从甲、乙、丙中选择实验材料,让______和______进行正反交,统计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
(2025·广东汕头高三期末)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螺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与右旋的区分,受遗传控制。有人为了证明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用人工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上述两个实验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3)对上述分析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假说:
假说①: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由其线粒体基因决定;假说②: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为探究哪个假说符合事实,研究人员将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单独饲养,自交得到F ,F 单个个体自交得到F 群体,发现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 均为右旋螺、F 群体右旋与左旋个体的比例为3∶1。
实验结果说明假说______不成立,因为如果该假说成立,实验结果应为______。
(4)上述实验还证明了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显性性状为______。写出实验一F 自交得到F 的遗传图解______(标明F 基因型比例,用A/a、B/b、D/d等基因表示)。
一、单选题
答案:B
解析:
A项:隐性性状是指杂合子未表现的性状,显性性状是杂合子表现的性状,A错误。
B项: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控制性状,而非性状本身遗传,B正确。
C项: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同一植株的不同花瓣颜色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项:表型与基因型并非一一对应(如多基因控制同一性状),D错误。
答案:C
解析:
A项: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多为纯种,A正确。
B项:豌豆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分析,B正确。
C项:豌豆虽为两性花,但正反交实验可排除性别对遗传的影响,仍需进行,C错误。
D项: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人工授粉,D正确。
答案:C
解析:
A项: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不属于孟德尔假设,A错误。
B项:推导F 自交后代类型及比例属于假说内容的延伸,演绎推理是推导测交结果,B错误。
C项: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属于实验验证,C正确。
D项:孟德尔未揭示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答案:A
解析:
融合遗传认为F 性状是双亲性状的融合,无法再分离;不完全显性认为F 自交或测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A项:重复杂交仍会得到粉红色后代,无法区分两种遗传方式,A错误。
B、C、D项:通过F 自交、测交或与亲本回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区分,B、C、D正确。
答案:C
解析:
A项:雌配子数量远少于雄配子,A错误。
B项: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绿色,与F (Yy,黄色)不同,B错误。
C项:①(YY)、②(Yy)均为黄色,③(yy)为绿色,C正确。
D项:亲本可能是YY(♂)和yy(♀),正反交结果一致,D错误。
答案: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包括:测交、自交、花粉鉴定法等。
A项:花粉鉴定法,可直接观察配子类型比例,A正确。
B项:自交后代出现3∶1分离比,B正确。
C项: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显性,仅能说明显隐性关系,无法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
D项:测交后代1∶1,可验证,D正确。
答案:C
解析:
A项:红菌丝与白菌丝杂交的杂合子未明确表型,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
B项:子囊孢子为单倍体,基因型应为A或a,B错误。
C项:减数分裂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4A和4a),验证了分离定律,C正确。
D项:图中2→3代表减数分裂(合子→4个子细胞),3→5代表有丝分裂,D错误。
答案:B
解析:
A项: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紫茎与绿茎杂交产生紫茎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项:紫茎番茄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B正确。
C项:番茄虽为两性花,但自然状态下可异花传粉,不一定是纯种,C错误。
D项:杂合子(Aa)产生的雌配子中A∶a=1∶1,雄配子中A∶a=1∶1,但雌配子数量远少于雄配子,D错误。
答案:C
解析:
A项:孟德尔成功的关键包括选材恰当、统计学分析等,A正确。
B项: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基因,B正确。
C项:孟德尔假说中“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未提出“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项:测交后代1∶1的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答案:A
解析:
A项:豌豆杂交实验中,母本去雄后需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A错误。
B项:豌豆相对性状稳定且易区分,B正确。
C项:豌豆花大,便于人工授粉操作,C正确。
D项:豌豆结实率高、种子多,利于统计学分析,D正确。
答案:A
解析:
A项:同一植株的自花传粉(豌豆)或异花传粉(玉米同株)均属于自交,A正确。
B项:豌豆为雌雄同株,无性别决定,不含性染色体,B错误。
C项:测交中隐性纯合亲本作为母本时需去雄,作为父本时无需去雄,C错误。
D项:豆荚由母本子房壁发育而来,表型与母本一致,无法直接判断显隐性,D错误。
答案:C
解析: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子。
A项:容器大小不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项:雌雄配子数量可不同(如甲容器小球数可多于乙),B错误。
C项:每个容器中两种小球(如A和a)的数量必须相等,以模拟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
D项:小球大小需相同以保证随机抓取,但若差异极小不影响,并非必须严格一致,C更关键,D错误。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 基因的分离
(2) 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 性状分离
(4) 高茎;35∶1
(5) 1∶1;5∶1
解析:
(1) 豌豆茎的高矮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
(3) 融合遗传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融合后无法分离,故F 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4) 若纯合个体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4个(如DDDD、dddd),则F 为DDdd(高茎),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DD∶Dd∶dd=1∶4∶1,F 中矮茎(dddd)占1/6×1/6=1/36,故高茎∶矮茎=35∶1。
(5) 若相同种类配子才能结合,F (Dd)产生的配子D与d只能自身结合,后代DD(高茎)∶dd(矮茎)=1∶1;若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则雄配子D∶d=2∶1,雌配子D∶d=1∶1,F 中矮茎(dd)占1/2×1/3=1/6,故高茎∶矮茎=5∶1。
答案:
Ⅰ.(1)Bb
(2)自交;后代非糯性∶糯性=3∶1;一半蓝黑色,一半橙红色
Ⅱ.(3)1和3;桔黄色
(4)测交;F 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和d)
(5)1/3;遗传图解如下:
解析:
Ⅰ.(1)非糯性与隐性个体(bb)测交,后代1∶1,说明该个体基因型为Bb。
(2)自交后代若出现3∶1分离比,或花粉鉴定出现两种颜色各占一半,均可验证分离定律。
Ⅱ.(3)实验1中桔黄色与枣褐色杂交后代全为桔黄色,实验3中桔黄色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均可判断桔黄色为显性。
(4)实验2为F (Dd)与隐性个体(dd)测交,因F 产生D和d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故后代1∶1。
(5)实验3中桔黄色后代基因型为1/3DD、2/3Dd,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占1/3;若含D的精细胞失活,则雄配子只有d,后代Dd(桔黄色)∶dd(枣褐色)=1∶1。
答案:
(1) 白色;A
(2) 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 2∶1
(4) 紫茎;D和E
(5) 绿茎∶紫茎=3∶1
(6) 亲本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不确定
解析:
(1) A组红花×红花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白色为隐性性状。
(2) B组红花亲本可能为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自交后代分别为全红花或3∶1。
(3) 设B组红花亲本中AA占x,Aa占1-x,后代白花(aa)比例为(1-x)×1/4=1/6,解得x=1/3,故AA∶Aa=1∶2。
(4) D组绿茎×紫茎后代1∶1,E组紫茎自交后代全为紫茎,说明紫茎为隐性(dd),绿茎为显性(Dd)。
(5) 绿茎(Dd)自交后代绿茎∶紫茎=3∶1。
(6) A、B组后代比例异常因亲本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比例不确定。
答案:
(1) 单瓣花;单瓣乙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单瓣∶重瓣=3∶1)
(2) 显性纯合子(DD)
(3) ① 甲;丙
② 若正反交后代均为单瓣花,则推测成立(DD致死)
解析:
(1) 单瓣乙自交后代出现重瓣花,说明单瓣为显性。
(2) 丙自交后代单瓣∶重瓣=1∶1,推测丙基因型为Dd,且DD致死(若DD存活,后代应3∶1)。
(3) 甲为纯合子(DD或dd),丙为Dd。若甲为DD(但DD致死,故甲应为dd),与丙(Dd)正反交:
甲(dd)♀×丙(Dd)♂:后代Dd(单瓣)∶dd(重瓣)=1∶1(但DD致死,实际无DD)。
丙(Dd)♀×甲(dd)♂:后代同上。
若后代均为单瓣∶重瓣=1∶1,可验证DD致死。
答案:
(1) 正反交
(2) 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与母本有关
(3) ①;实验一的F 应为左旋螺,实验二的F 应为右旋螺(或F 的螺旋方向与母本一致)
(4) 右旋;遗传图解如下:
解析:
(1) 实验一和实验二为正反交实验。
(2) 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螺壳螺旋方向遗传与母本相关。
(3) 若假说①(线粒体基因控制)成立,F 应与母本一致(实验一F 左旋,实验二F 右旋),但实际F 均为右旋,故假说①不成立。
(4) F3中右旋∶左旋=3∶1,说明右旋为显性;实验一F (Dd,左旋)自交,F 基因型为1/4DD、2/4Dd、1/4dd,表型均为右旋(受母本Dd控制)。
相关知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44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含解析).doc
遗传定律一轮复习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用书 疑难聚焦专讲专练(四) 新人教版必修2.doc
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二十五课时)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英语总复习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教程】201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争分夺冠七步走 关注新教材新增内容和热点问题2 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蛋白质工程 【知识精讲+高效备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新教材新高考).pptx
网址: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21 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应用(有解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3552.html
上一篇: 哪些原因可造成郁金香的盲枝、盲花 |
下一篇: 问答精选6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