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也就是苏轼观赏完惠崇的画作后所写。惠崇是宋初的诗僧,善于画自然小景,如小水塘边的鹅雁、河滩上的鹭鸶等,其画作有一种虚旷潇洒的意境,得到不少人的赞誉。苏轼看到的惠崇画作分别是《戏鸭图》和《归雁图》,合称“春江晚景”。苏轼一共写了两首绝句来歌咏这两幅画,这里选取的是咏《戏鸭图》的诗。
宋惠崇绘《春湖放鸭图》
诗歌的前三句是实写,描述苏轼自己看到的图画景象。画面上勾勒出一丛竹林、三两枝盛开的桃花,正应合了下文的“春江”,江面上几只野鸭自由嬉戏,享受着温暖的春水,江岸边的湿地里长满了蒌蒿,一些芦苇的笋芽正在冒头。诗的最后一句并非画面上的景象,而是苏轼的想象,现在春江回暖、物产丰富,想必正适合河豚洄游到此产卵吧!全诗紧密结合惠崇的图画进行写作,结尾却突发想象,含不尽之余味,是一首优秀的题画、咏画诗。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共提到了六种动植物,动物是鸭、河豚,植物有竹、桃、蒌蒿和芦苇。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蒌蒿、芦芽、野鸭与河豚。
蒌蒿
蒌蒿是桔梗目、菊科、蒿属、艾组、萎蒿系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常成片丛生于沼泽、河岸等湿地。旱地也能生长,但植株不如水生的茂盛。蒌蒿高60—150厘米,茎干柔嫩时为绿色,可以食用,民间常在春季摘取,可炒菜、凉拌,也能腌制酱菜。蒌蒿变老后茎干成为紫红色,夏季开花结子。蒌蒿既可以食用,全草也能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为“白蒿”。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时,会在家门口摆放艾蒿(菊科、蒿属、艾组、真艾系),用来辟邪,有时艾蒿难寻,也会用蒌蒿当作替代品,因为二者外形、气味都很接近。
芦苇是禾本目、禾本科、芦苇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量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水边湿地,其根状茎十分发达,在地下匍匐生长,向四周扩散,可以生出很多芦芽(又称芦笋),芦芽破土而出后生长迅速,很快就能长到2—3米,所以自然界的芦苇总是大片集群分布。芦苇成熟后会在植株顶端萌发圆锥状花序,花分好几枝,茸毛很柔软,微风一吹便轻轻摇摆,是水泽边常见的景观。古人把初生的芦苇叫作“葭”,未开花时叫作“芦”,开花后称为“苇”。
中国的野生芦苇资源十分丰富,用途颇多,比如其茎叶嫩时可作牲畜饲料;茎干变老后更为硬挺,可以用来搭棚子、做篱笆、编帘子和席子,也能用于造纸;形状合适的芦苇秆还能制作乐器,称为芦管。芦苇在民间更普遍的用途是直接拿来烧火,随取随用,甚为便利。在古代,一般只有穷苦人家会采挖嫩芦芽或嫩芦根食用,有时遭遇饥荒,官府也会组织民众挖取芦笋、芦根作为救荒的食物。芦苇经过炮制可以入药,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芦根、芦笋、芦茎、芦叶、芦花,各有主治之症。
鸭是雁形目、鸭科众多鸟类的统称,我们食用的家鸭,就是鸭科、鸭属的绿头鸭驯化而来的。苏轼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提到的鸭,指的是在江上生活的野鸭,品种很多,比如秋沙鸭、绿头鸭、赤颈鸭、白眉鸭等。野鸭是自然界常见的水鸟,生活习性与大雁、天鹅等类似,以水生小动物和植物的嫩芽、种子为食。它们根据气候环境选择栖息地,一般秋冬季南下,春夏季则北上。野鸭善于飞翔,行动敏捷,受到人类惊扰时便集体一飞冲天,形成一道奇景,隋代民歌《紫骝马歌辞》说“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就是这样的景观。野鸭在古书中一般写作“鹜”,是常见的文学意象,唐代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咏的正是野鸭。
绿头鸭
河豚学名鲀,是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若干属鱼类的统称。鲀科鱼类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里,只有繁殖季节洄游至江河产卵。古人的捕捞技术有限,只能在河鲀进入浅河流时捕获它,又因为河鲀被捕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类似猪叫,所以得名河豚,豚就是古人对猪的称呼。为什么河鲀会叫呢?原来它的食道结构特殊,在受到刺激后能迅速吸入水和空气,让身体膨胀成球形,试图吓退天敌。水流和气体迅速通过嘴巴和食道,产生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河豚的肉质极为鲜美,历来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河豚的内脏、血液、眼睛等部位含有毒性极大的河豚毒素,如果食材处理不当,就会致人死亡,因此中国古代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现在,国家为了保护民众的安全,要求烹制河豚的厨师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只有取得“养殖(控毒)河豚烹调师”的证书,才能在餐饮机构为食客们制作河豚美食。
(本文节选自《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
古诗文里常见的莲花、荷花、芙蓉、菡萏是同一种花吗?
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过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
石润宏 著 竞仁文化 绘
本书不仅有通俗易懂的古诗词赏析,还趣味讲解诗词中提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习性,而且引经据典,生动道出动植物背后的传统文化典故。全书还配有动植物的精美手绘彩图,图文并茂,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动植物知识。
古诗词里的博物志【全5册套装】古诗词里的地理名胜+动物植物+科学现象+历史典故+衣食住行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相关知识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赏析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2018年科普创客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桃花盛开采芦芽
读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启示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C.文化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中有一条食物链是()
有哪些描写桃花的诗句
芦笋不是芦苇芽
《本草纲目》河豚
“梅子黄时日日晴”这一句描写的是梅雨季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六七月..
水培富贵竹叶子颜色白霜,水培富贵竹叶子发白
网址: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芦芽、野鸭、河豚都可以吃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7325.html
上一篇: 益母草,又叫益母蒿、红花艾,价值 |
下一篇: 萎蒿怎么读(萎蒿怎么读音读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