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1、第二章 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知识目标:了解昆虫主要特征及其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关系。描述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并指出其功能。说明昆虫繁殖与发育过程中的特性及习性。指出园艺昆虫主要目科代表种类及其分类特征。能力目标识别常见目科园艺昆虫,区分昆虫和螨类。理解昆虫体壁通透性及其与杀虫剂渗透的关系。能采集、制作并保存昆虫标本。运用求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鉴别一般昆虫。“昆”为“众多”之意,“虫”为小型动物,昆虫是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所有动物。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大、繁殖力强、分布广,作为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的成员,在维持生态自然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一些昆虫为人类提供了明显的益处和丰富的资源,仅有极少数昆虫对人类有害成为害虫,大部分昆虫还未被发现或鲜为人知。昆虫形态各异,发现、描述、鉴定和命名昆虫,尽可能地利用昆虫的资源而控制其为害,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谋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识别、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1.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门除昆虫纲外,还有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蚰蜒)、重足纲(马陆)和蛛形

2、纲(蜘蛛、蝎子)(图2.1.1),均为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成对分节的附肢,皮肤硬化成外骨骼。3 4 5图2.1.1 常见节肢动物1.蟹 2.蝗虫 3.蝎子 4.蜘蛛 5.马陆1 22.昆虫的特征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1)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议一议色彩斑斓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蜂,引吭高歌的知了,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吐丝的蜘蛛,蜇人的蝎子,还有虾、蟹、马陆、蜈蚣等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时还有1对尾须(图2.1.2)。(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图2.1.2 昆虫(蝗虫)体躯侧面图3.螨类的特征1躯体分段不明显,没有头、胸、腹节之分。2无翅。3一般具有四对足。4个体比较小。资 料 卡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三亿五千万年了,在人类出现以前,昆虫与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已经建立了悠久的生存关系,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

3、定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的出现,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使人类与昆虫间形成了非常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农业害虫、卫生害虫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与威胁,传粉昆虫、资源昆虫、天敌昆虫、药用昆虫、腐生昆虫、食用昆虫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以上,现在已被人类认知的昆虫大约100万种,还有90%的种类我们不认识,期待着有志者去发现、命名、描述、利用它们。二、成虫 (一)头部昆虫的头部生有口器、触角、复眼及单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1. 头部的构造头部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在头壳形成过程中,由于体壁内陷,表面形成许多沟缝,将头壳划分为若干小区,这些小区都有一定的位置和名称,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图2.1.3)。图2.1.3 蝗虫头部的结构1正面 2侧面2头部的附器图2.1.6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图2.1.4 触角的类型与结构图1.膝状 (触角的基本构造) 2.具芒状 3.刚毛状 4.丝状 5.念珠状 6.栉齿状 7.锯齿状 8.球杆状9.锤状 10.鳃片状 11.羽毛状 12.环毛状(1)触角 昆虫除少数种类外

4、,头部都具有1 对触角,位于额的两侧,其上生有许多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以利于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活动。触角的基本构造分为3 节:基部第1 节称柄节,通常短而粗;第2 节称梗节,较小;第3 节称鞭节,鞭节又分许多亚节,较长。多数昆虫鞭节因种类和性别不同外形变化很大,常作为识别昆虫种类的主要依据(图2.1.4)。图2.1.5 昆虫(蝉)的复眼和单眼(2)单眼和复眼 昆虫的眼一般分为复眼和单眼。复眼在头顶上方左右两侧,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单眼通常3 个,呈三角形排列于头顶与复眼之间(图2.1.5)。 查 一 查 常见害虫哪些是咀嚼式口器? 些是刺吸式口器?防治不同口器类型害虫时,选择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有何不同?(3)口器 昆虫由于种类、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最基本的口器类型(图2.1.6),其他口器类型均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成(表2.1.1)。表2.1.1 常见昆虫口器结构特征及为害特点口器类型结 构 及 功 能 危 害 特 点(代表昆虫)上 唇上 颚下 颚下 唇舌咀嚼式口器位于口器上

5、方,单片状,外硬内软,具味觉功能位于上唇下方,1对,坚硬带齿,能切磨食物1 对,位于上颚后方,有1 对具味觉功能的下颚须,辅助上颚取食片状,位于口器底部,生有1 对下唇须,具味觉和托持食物功能柔软袋状,位于口腔中央,具味觉功能,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适于取食固体食物,能把植物叶片咬成缺刻、穿孔,啃叶肉留叶脉,全部吃光,花蕾残缺不全(蛴螬),潜食叶肉(美洲斑潜蝇幼虫),吐丝缀叶(樟巢螟)、卷叶(各种卷叶虫),在果实(桃小食心虫)或枝干内钻蛀为害(天牛幼虫),咬断幼苗根部(小地老虎)刺吸式口器三角形小片,贴于口器基部上颚和下颚均延长呈针状,两下颚口针互相嵌合,包在喙内,形成食物道和唾液道延伸成分节的喙,保护口针柔软袋状,位于口针基部适于吸取植物汁液,常使植物呈现褐色斑点、卷曲、皱缩、枯萎、畸形、虫瘿。多数还可传播病害(蚜虫、飞虱、叶蝉和介壳虫)虹吸式口器退化退化延长并嵌合成管状卷曲的喙,内形成食物道退化退化除部分夜蛾危害果实外,一般不造成危害(蛾、蝶类成虫)锉吸式口器短小,与下唇组成喙右上颚退化,左上颚和1对下颚特化成口针下唇与上唇组成喙,内藏有上、下颚口针和舌,下唇与舌构成唾液道先以左上颚锉

6、破植物表皮,后以喙吸取汁液(蓟马)(二)胸部胸部由3 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各有1 对胸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中胸和后胸还各有1 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1. 胸足昆虫的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由于各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足的构造和功能有很大的变化,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图2.1.7)。图2.1.7 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及类型1足的基本构造(步行足:步行虫) 2跳跃足(蝗虫的后足)3捕捉足(螳螂的前足) 4抱握足(雄龙虱的前足) 5携粉足(蜜蜂的后足)6开掘足 7游泳足(龙虱的后足)2.翅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展开时,前面的边称前缘,后面的边称后缘或内缘,外边称外缘。前缘与后缘间与身体相连的角称肩角,前缘与外缘所成的角称顶角,外缘与后缘所成的角称臀角。多数翅为膜质,具有很多起骨架作用的翅脉。由于翅的折叠可将翅面划分为臀前区和臀区。有的昆虫在臀区的后面还有一个轭区。翅的基部则称为腋区(图2.1.8)。翅的主要功能是飞行,各种昆虫为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其翅的功能有所不同

7、,因而在形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异(表2.1.2)。表2.1.2 昆虫翅的类型及特点翅的类型质地与特点代表昆虫膜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蚜虫、蜂类、蝇类鳞翅膜质,翅面上覆有鳞片蝶、蛾类覆翅革质,较厚,翅脉仍保留蝗虫、蝼蛄、蟋蟀的前翅缨翅膜质、狭长,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的缨毛蓟马鞘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金龟子、叶甲、天牛的前翅半鞘翅基部为革质,端部为膜质蝽象的前翅平衡棒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蚊、蝇、雄性介壳虫的后翅图2.1.8 翅的基本构造与模式脉相图C前缘脉 Sc亚前缘脉 R径脉 M中脉 Cu肘脉 A臀脉 J轭脉h肩横脉 r径横脉 s分横脉 r-m径中横脉 m-cu中肘横脉 (三)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前面与胸部紧密相连,通常由911节组成,节与节之间以节间膜相连,腹部末端有外生殖器和尾须。腹腔内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呼吸器官,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三、卵昆虫的卵是一个大型细胞,细胞壁即为卵壳,表面常饰有花纹和突起。卵的大小因种而异,最小的只0.02mm左右,最大的10mm,一般为0.52.0mm。卵的形态变化很大,通常是长卵形或肾形,还有球形、半球形

8、、扁圆形、纺锤形和桶形等,有的具有或长或短的细柄(图2.1.9)图2.1.9昆虫卵的形态1.椭圆形(a.大黑鳃金龟b.蝼蛄) 2.球形(甘薯天蛾) 3.长椭圆形(a.棉蚜b.豆芫菁) 4.肾形(棉蓟马)5.长卵形(蝗虫)6.袋形(三点盲蝽) 7.长茄形(飞虱) 8.桶形(蝽象)9.馒头形(棉铃虫) 10.半球形(小地老虎) 11.有柄形(草蛉)各种昆虫都有一定的产卵方式和产卵场所。有的单粒散产,如菜粉蝶;有的集聚成块,如斜纹夜蛾;有的产在暴露的地方,如棉铃虫;有的产在植物组织内,如盲蝽、叶蝉;有的产在其他昆虫的卵、幼虫或蛹体内,如各种寄生蜂;有的卵以卵鞘或雌成虫腹末的茸毛覆盖,如螳螂、多种毒蛾和夜蛾。四、幼虫 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基本相同,完全变态昆虫幼虫与成虫外部形态差别很大。幼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 部分,头部一般圆形或扁平形,角质化,颜色较深,具有16个单眼,于头侧群集或半圆形排列,口器多为咀嚼式。胸部由3 节组成,每节具足1 对(有些种类退化)。腹部一般810节。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等的幼虫,腹部具有腹足。鳞翅目幼虫通常在第36节和比一比 鳞翅目幼虫和膜翅目叶蜂幼虫在形态上有何主要区别?第10节上着生25对腹足,第10节上的又称臀足。腹足底面上有趾钩,排列方式有单行、多行、单序、双序、横带和缺环等,趾钩的排列和分布常作为幼虫种类鉴别的重要依据(图2.1.10)。有些幼虫的体表有许多纵向带色的体线,按所在位置不同分别称为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基线和腹线。膜翅目叶蜂的幼虫从第2节开始有腹足,一般68对,有的多达10对,腹足底面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由会员今***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相关知识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pdf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解析.doc
第二章第三节园艺昆虫分类课件
园艺昆虫识别—园艺昆虫的分类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艺昆虫识别—园艺昆虫的分类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pptx
第二章 花卉分类与识别.pptx
昆虫物种识别与分类的现代分子方法.pptx
昆虫学与昆虫分类.pptx
昆虫分类与特征

网址: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7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昆虫记中的昆虫分类整理
下一篇: 园艺植物昆虫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