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他花5年时间,用2吨贝壳做成了700多条栩栩如生的龙

他花5年时间,用2吨贝壳做成了700多条栩栩如生的龙

——

贝壳,这一最早充当人类社会货币的材料,伴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它从不可或缺变成了日常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角色。

除了在食客餐桌怒刷一波存在感,大多数人对于贝壳的印象还停留在去海边旅游十块钱三串,纪念意义大过观赏价值的贝壳手链。

似乎是被这些廉价、做工粗糙的手工荼毒已久,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将贝壳和粗劣、廉价等词关联起来。这也导致许多人听闻“贝壳工艺品”几个字就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

看过金阿山老师傅的贝雕作品,你可以在转瞬间放下对贝壳工艺品的鄙夷,爱上这些散发着有如宝石般光芒的贝壳。

金阿山作品

在唐朝以前我国就有贝雕工艺,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先族就有将贝壳制品作为随葬品入葬的习俗。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便是仰韶文化出土的蚌龙,在马王堆遗址也出土了带有贝壳的工艺品。

(明)黄花梨嵌螺钿诗文笔筒

大连则是中国现代贝雕艺术的起源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大连的贝雕艺术迅速发展。自小生长在大连的金阿山似乎是受到这一历史条件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贝壳雕塑的道路。

金老今年75岁,从事贝雕制作已有54年的光景。从小金老就喜欢和贝壳打交道,当别的小朋友去山上田野里玩耍的时候,他更喜欢去海边捡各式各样的贝壳,再把收集的贝壳拿回家和外祖母一起粘些东西。

金阿山

金老闲时喜欢画上几笔,陪伴金老一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只有两样东西,贝壳和绘画。正是凭借着扎实的美术基础,二十岁刚出头的他便被招入了贝雕厂。

看着厂里的老师傅把一个个普通的贝壳加工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金老越发坚定了要在厂里好好学习的念头。初入贝雕厂金老几乎一年365天都在工作,为了练技术,被金老磨废的砂轮书数都数不清。

雕磨

因为金老在厂里踏实又好学,并且有着很好的美术基础,很快他就被转正了。而转正之后的金老在贝雕厂一干就是一辈子。

仔细看金老的双手,粗糙的皮肤上分布着新旧不一的伤口,指甲也严重变形。这是因为金老用砂轮打磨贝壳会溅出大量粉末,工作久了双手会变得非常干燥,这导致金老一用力就迸裂好几道口子。

戴手套又会影响手感,索性他就这样慢慢习惯了徒手打磨。更多是金老活干着干着,不知什么时候手就流血了。为了能将贝壳打磨到最合适的厚薄程度,金老觉得这些伤口根本不足挂齿。

从1965年金老进入大连贝雕厂当学徒工开始,他从学徒做到厂长,再到赫赫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

金老手上那数不尽的伤口,贝雕厂里那微灯作伴的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见证了金老的成名之路。当金老选择走进贝雕厂的那一天起,贝雕艺术就已经成为金老生活的一部分。

金阿山老师的贝雕作品《九龙壁》,是金老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贝雕作品。制作这件贝雕作品足足花了金老5年的时间,更是消耗了近2吨的贝壳,上面700多条龙大到形态、龙鳞,小到牙齿、龙须每一个细节没有一处重复的地方。

无需走近你便会被这件贝雕作品自然散发的光泽吸引,神奇的是这件作品金老从未涂色,所有色彩全部采用的是贝壳的本色。

九龙壁

金老用黑蝶贝显出黑龙的庄重、白蝶贝突出白色的典雅、蓝海虹装点蓝的深邃、用鲍鱼壳来表现黄色的恢弘.....难以想象散发如此多种颜色的载体是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贝壳,不得不再一次感叹金老的奇思妙想以及他巧夺天工的贝雕技艺。

贝雕作品《九龙壁》从构思到完成,花了金老5年的时间。一开始金老也只是有大概的想法,他只能不断地在脑海里构思,再不断地推翻之前的想法。构思初期金老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他的时间他就在图纸上写写画画。

金老习惯在床头放一支笔,睡觉时他总是琢磨白天工作时迸发的想法是否可行,觉得可行就用笔记录下来。金老说很多创意都是他在半夜想到的。

有了想法实践起来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龙身上有很多弯曲的地方,但贝壳较为坚硬的材质就决定了它无法弯曲的特点。

所以每一个弧度,每一个弯曲的地方,就需要打磨更多的贝壳以形成弧度,为了让弧度看起来舒服,每一个弧度贴多少打磨的贝壳、贝壳要打磨到多小也只能通过不断的的尝试来解决。

金阿山另一件作品:贝雕麒麟

再加上一种贝类的贝壳可能具有十几种颜色。以鲍鱼壳为例,产地不同色泽也各异:美国鲍鱼壳的光泽是珊瑚红,墨西哥鲍鱼壳是理石灰,澳大利亚鲍鱼壳则是孔雀绿。而大连鲍鱼壳则像欧泊石般五彩缤纷。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散发出最耀眼的光泽,金老只有不断地去收集来自全球各地的贝壳,然后将粗糙贝壳表面打磨出油脂光泽后选择最能表现作品的贝壳。

龙凤船

在众多种类的贝雕工艺品中,大型立体贝雕工艺品的制作难度最大,按照传统制作工艺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金老借鉴了其他传统工艺制作技术,打造坯体;利用几何原理让不易塑型的贝壳呈现各种复杂形状;革新工具和技术以适应现代艺术创作。

尽管已经75岁高龄,即使眼睛因为过度疲劳而总是红肿流泪,金老还是坚持每天去厂里制作贝雕工艺品。金老因为长时间的浸润而把贝雕制作当成了一种习惯。

在六十年代大连贝雕辉煌时家家户户结婚都要挂贝雕画,短短几十年的光阴,社会瞬息万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提高了,但对于美的欣赏其实从来都不会改变,十年前觉得不好看的劣质工艺品十年后我们依旧会觉得难看。

几十年前妈妈辈颇为追捧的贝雕画到了现在其实依旧好看,也正是有着金老这样孜孜不倦创作的贝雕艺人才让我们看到了贝壳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有关于美的解读。

资料来源:

纪录片《74岁手作大神,用两吨贝壳做成中华瑰宝》

75岁大爷用贝壳做出700条龙,55年作品从不重复,200万都不卖!

74岁大爷用贝壳做出700条龙和麒麟,比珠宝还光彩炫目,了不起!

内容为『手望Sowarm』公众号原创并首发

相关知识

他花5年时间,用2吨贝壳做成了700多条栩栩如生的龙
用贝壳做简易手工艺品 你值得收藏
贝壳花种植 *** ,贝壳花种植 *** 和时间
匠心雕刻、竹上生花!他创作了700余件竹雕作品——梁平网
用贝壳做的画和创意十足的铅笔堆塑艺术作品
惊艳!95后女孩用中药做的花栩栩如生永不凋零
花了5年时间!他从零开始打造的小小月季花园
贝壳能做哪些手工艺品
5年磨一剑,就为了一棵小草
复古贝壳装饰画1

网址: 他花5年时间,用2吨贝壳做成了700多条栩栩如生的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87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贝壳生活艺术品
下一篇: 惊艳!平潭老手艺人将贝壳玩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