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49. 根萤叶甲属——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49. 根萤叶甲属——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曾汉龙

<p class="ql-block"><b>一,概述</b></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学名:Diabrotica Chevrolat)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是一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及欧洲的昆虫。该属昆虫的幼虫主要危害玉米、葫芦科植物等,也危害紫花菌、三叶草、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幼虫侵人植物根茎后,吞食根部组织,导致植物根腐烂,植株易倒伏,造成作物减产或死亡。</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的分布、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及生物学特性是检疫鉴定方法的依据。该属昆虫的形态特征包括体长椭圆形、触角细长、丝状,长度至少是体长的一半,有时长于体长;前胸背板窄于鞘翅,宽稍大于长,有时近正方形,两侧缘近平行,两侧及后缘边框明显,后角突出;盘区通常具2个浅凹等。</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根萤叶甲属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防止其传入和扩散。此外,根萤叶甲属的某些物种,如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LeConte),是国际性的重要玉米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近期研究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完成了天敌昆虫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这为萤叶甲属的遗传学、生态学和系统进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根萤叶甲属昆虫,特别是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p> <p class="ql-block"><b>二,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昆虫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及欧洲。这些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包括:</p><p class="ql-block">生命周期:根萤叶甲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成虫在土壤中产卵,卵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幼虫,幼虫在土壤中生活并取食植物根部,最终化蛹并羽化成成虫。</p><p class="ql-block">食性:根萤叶甲的幼虫主要以植物的根为食,而成虫则可能取食叶片、花粉、玉米须和玉米嫩粒等。这些昆虫能够对多种作物造成损害,尤其是玉米。</p><p class="ql-block">繁殖能力:根萤叶甲的繁殖能力较强,雌虫每年可产卵数百至上千枚,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种群。</p><p class="ql-block">迁飞能力:成虫具有一定的迁飞能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迁移,这有助于它们寻找新的寄主植物和扩散种群。</p><p class="ql-block">抗药性:根萤叶甲对某些农药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这使得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变得更加困难。</p><p class="ql-block">对环境的适应性:根萤叶甲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生存和繁衍。</p><p class="ql-block">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根萤叶甲与寄主植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能够选择特定的寄主植物产卵,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改变食性以适应环境变化。</p><p class="ql-block">检疫重要性:由于根萤叶甲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以防止其传入和扩散。</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昆虫的这些生物学特征使得它们成为农业害虫管理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监测、预防和控制策略。</p> <p class="ql-block"><b>三,形态特征</b></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昆虫的成虫形态特征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体长和形状:成虫体长椭圆形,体型中等。</p><p class="ql-block">触角:触角细长,丝状,长度至少是体长的一半,有时甚至长于体长。触角的第二、三节最短,等长或第二节稍长于第三节。</p><p class="ql-block">头部:头部外露,多为亚前口式,复眼突出。</p><p class="ql-block">胸部:前胸背板窄于鞘翅,宽度稍大于长度,有时近正方形,两侧缘近平行,两侧及后缘边框明显,后角突出。</p><p class="ql-block">鞘翅:鞘翅在中部明显膨阔,翅面具脊。</p><p class="ql-block">足:足细长,中、后足具刺,胫节外侧具脊,个别种类无。</p><p class="ql-block">爪:爪双齿式。</p><p class="ql-block">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在搜索结果中没有详细提及,但通常幼虫会有适合在土壤中生活和取食植物根部的形态特征,而蛹则是昆虫变态过程中的静止阶段,具有特定的形态以便于化蛹和羽化。</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昆虫的形态特征对于其鉴定和分类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植物检疫和害虫管理中,准确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p> <p class="ql-block"><b>四,与人类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它们对农作物的影响上。以下是具体的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农业损失:这些昆虫的幼虫主要取食植物根部,尤其是对玉米、葫芦科植物等作物造成严重伤害,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它们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p><p class="ql-block">经济影响:根萤叶甲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全球范围内,仅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LeConte)一项每年就给农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虽然根萤叶甲属昆虫是严重的害虫,但近年来对其天敌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天敌昆虫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检疫管理:鉴于根萤叶甲属的严重危害,中国及其他多个国家将其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防止其传入和扩散。</p><p class="ql-block">因此,根萤叶甲属与人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害虫与农作物之间的冲突关系,以及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管理和控制这些害虫,以减少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五,主要危害</b></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昆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它们的幼虫主要取食植物根部,尤其是对玉米、葫芦科植物等作物造成严重伤害。成虫和幼虫的活动都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幼虫危害</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的幼虫在土壤中生活,它们会钻入植物根部,吞食根部组织,导致根腐烂、植株倒伏,进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输送,严重时可引起植株干枯死亡。幼虫的活动还可能诱发植物疾病,如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和玉米茎腐病。</p><p class="ql-block">成虫危害</p><p class="ql-block">成虫主要以玉米的叶片、花粉、玉米须和玉米嫩粒为食,降低授粉率,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成虫还能够传播某些植物病毒,进一步加剧作物的损失。</p><p class="ql-block">经济影响</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昆虫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例如,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LeConte)在美国每年可造成大约8亿美元的玉米减产损失和2亿美元的防治费用,被称为“10亿美元害虫”。</p><p class="ql-block">防治挑战</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昆虫的防治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它们对轮作制度的适应、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发展,以及在非原生地区的快速扩散。例如,玉米根萤叶甲通过延长卵的滞育期和改变食性来适应轮作种植,这使得传统的防治方法变得无效。</p><p class="ql-block">最新研究和管理措施</p><p class="ql-block">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如基于分子标记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提高对根萤叶甲属昆虫的监测和管理效率。此外,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也在研究和应用中,以期实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害虫管理。</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根萤叶甲属昆虫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管理和防治是当前农业害虫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p> <p class="ql-block"><b>六,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昆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两种方式。</p><p class="ql-block">自然扩散</p><p class="ql-block">根萤叶甲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可以通过飞行进行长距离迁移。例如,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成虫每年可迁徙数公里,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成虫可飞行24公里。在野外条件下,成虫飞行距离受到风力等天气特征的影响,有时年迁移距离可达60至80公里。</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是指通过交通工具、货物、植物材料等途径无意中将根萤叶甲属昆虫带到新的地区。由于成虫和卵可以附着在植物根部、土壤颗粒或者运输容器上,因此在国际贸易和旅行中,这些昆虫有很大的机会被传播到非原生地区。</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根萤叶甲属昆虫的传播,许多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将其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并对来自疫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检查和处理。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免受这些害虫的侵害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b>七,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针对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昆虫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轮作和间作: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如轮作非寄主作物或与非寄主作物间作,可以减少害虫的食物来源,从而减少其数量和密度。</p><p class="ql-block">化学防治:使用化学杀虫剂是短期内控制根萤叶甲属的有效方法,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合理轮换使用不同化学成分的杀虫剂,避免过量使用。</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和寄生性真菌等生物控制害虫,这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p><p class="ql-block">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改造作物,使其产生抗虫性,是一个长期的研究方向,但目前仍在实验阶段。</p><p class="ql-block">物理防治:如设置物理障碍,使用覆盖物等方法阻止成虫进入田地,以及采用灯光诱捕成虫等措施。</p><p class="ql-block">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监测网络,定期采集样本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害虫存在和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p><p class="ql-block">公众教育:提升农民和公众对根萤叶甲属害虫的认识,教育他们采取正确的种植和管理措施,增强防除意识。</p><p class="ql-block">综合运用上述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管理根萤叶甲属害虫,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特别是结合生物防治和遗传学方法,未来有望实现更加环保和持久的害虫管理策略。</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7日</p>

相关知识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外来入侵昆虫的检疫与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75.咖啡果小蠹——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19.豆象(属)(非中国种)——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21.瘤背豆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61.李仁蜂——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13. 果实蝇属——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修订并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134. 芒果象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104. 长小蠹(属)(非中国种)
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植物物种的解析与思考

网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49. 根萤叶甲属——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第一册 昆虫)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3053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世界蜜蜂日丨知道吗!这些辛勤的蜜
下一篇: 籽播三色堇的密度为什么这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