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行合一专注于深耕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休闲农业的智力咨询领域,2021年我院特此对”花卉旅游“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专题为:花卉旅游专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院每日将以主推文章连载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产品类型——花卉旅游产品丰富多样
(一)按立地条件和表现形式分类
根据目前花卉景观建设发展的现状,按照花卉景观的立地条件和表现形式,将乡村经营性花卉景观归纳为人工花卉景观和半人工花卉景观两大类。
1、人工花卉景观
人工花卉景观最早是由切花加工基地、种球繁殖基地等花卉产业基地形成的,是以花卉产业为主导的景观,现在指人工建造的观赏性花卉景观,将花卉等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共同营造或自然或规则的园林景观,包括休闲型和生产型。其基本形式有花海、花田和花林。
A 花海
花海是指开满鲜花的自然景观或人为景观,通过大面积密集的草本植物在广阔的空间里同时盛开大量花朵,从而营造出繁花似海的景观效果,主要表现其大体量的景观效果。花海多为人工建造的花海景观,以模仿营造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
展开剩余81%
B 花田
花田是指将花期相近、高度基本相同、色彩鲜明的草本花卉,按照不同色系进行具有一定规律的田垄状种植的大面积人工打造的花卉景观,主要展现农耕肌理。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花田景观多为规则式或随地形营造(如薰衣草花田),将农业生产和观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一、三产业结合的经济产业链。
C 花林
与栽植草本花卉的花海、花田不同,花林景观主要植物多为观花灌木或小乔木,如桃、杏、梅、樱等兼具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相比草本花海,有较高的生态稳定性。
2、半人工花卉景观
半人工花海景观是指依托良好的地形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加以人工设计和修整而形成的花海景观。其基本形式有花谷和花岭。
A 花谷
谷地是由两侧地形相夹的狭长负地形。花谷则是指依托于山谷、河谷等自然谷地,通过栽植丰富的观花植物并伴随谷地常有的溪流,形成连天花海、山水相依的花卉景观,多远离市区,处于山地之间的过渡区。国内有著名的重庆大木花谷,位于山谷之中,背靠陡峭大山,针对不同季节进行多季植物配置,形成多季节开花的花谷。
B 花岭
花岭是指依托于自然绮丽的山岭景观,展示以高海拔花卉主题景观为主的集群式花卉景观,多位于丛山峻岭中。一般意义上的山坡是指山体海拔大于200 米。形式多样的山岭景观具有多种美学属性,如雄伟美、险峻美、奇特美等。花卉景观与山岭结合会形成独特的景观吸引力,如重庆九重花岭,则是依坡而建,形成良好的观赏视角。
(二)按主要功能和经营模式分类
按照花卉景观的主要功能及经营模式,将乡村经营性花卉景观分为观赏游憩型、生态度假型、生产观光型和科普观光型(保护型)四种。
1、观赏游憩型
观赏游憩型花卉景观以大面积的花卉为基础,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整体景观营造,推出特色节庆活动、主题活动和游乐项目,以此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如有着“浪漫爱情”寓意的薰衣草花海,玫瑰花海和融入了花田卡丁车和植物迷宫等娱乐项目的日本芝樱公园。
2、生态度假型
以花卉景观为平台,推出花田活动、花养生、花美食、花丛民宿等生态度假类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花文化及相关产品的体验,满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旅游需求,同时增加景区收入,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如成都石象湖花海景区。
3、生产观光型
生产观光型花卉景观包括花卉生产和农业生产两种。其中花卉生产类是指集种植、加工、生产、展览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花卉景观,也是最初的乡村经营性花卉景观模式,其依托花卉产业基地,从种植、研发拓展到展览、交易、花卉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及花卉的观光旅游等,如上海鲜花港。最终达到以产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产业的目的。农业生产类是指传统农业作物在生长期形成的花卉景观,由于不同地区栽植的主要农作物和立地条件的不同,形成的花卉景观也大不相同,但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观光旅游为辅的景观模式,如陕西榆林荞麦花海,江西婺源油菜花海等。
这类花卉景观多与农家乐、垂钓等休闲活动结合,满足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将花卉景观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结合,开发各种体验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景观,如织土布,编竹篮等,提升游客参与度,强化农家休闲体验。
4、科普观光型
科普观光型花卉景观以植物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主导,以创意科技、四季花卉展为特色,将科技融入于景观中,用花卉创造趣味景观小品,在观赏的过程中进行科普教育,注重趣味性,如北京植物园。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创行合一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