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15:01:53 责任编辑: 字体:大 中 小
凝聚千年前医学思想的“小枕头”
——唐代三彩花卉方枕
在沧州博物馆陈列的众多精美绚丽的三彩文物中,其中一件,精致小巧,釉色艳丽,十分引人注目。它正面装饰宝相花纹,四角饰梅花,四边垂饰彩带,四四方方的造型像个“小枕头”,名叫“三彩花卉方枕”。
枕头必然是用来睡觉的吧?不少观众疑惑:这么小的枕头怎么用来睡觉呢?实际测量它长仅为10.5厘米,宽为8.5厘米,高仅为5厘米,比拳头略大一点,实在太小了,睡觉肯定不舒服。那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据考证,它应该叫做“脉枕”,是中医把脉诊疗时放在病人手腕下的“小枕头”。这件三彩脉枕是唐代的随葬明器,证明当时有实用器,而且应用十分普遍。
中医诊断病情讲究“望闻问切”,这里的“切”就是“切脉”,也叫把脉,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把脉时病人要手腕上翻,中医用手指去感受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等,医学称之为脉象。中医根据脉象诊断病情,所以“切脉”的准确性就至关重要了,脉枕的作用就是让病人可以长时间比较舒适地垫支手腕,使气血流通,从而提高诊脉的准确性。所以脉枕十分讲究,为了出诊携带方便,脉枕一般都体积较小,重量也比较轻。
“切脉”诊法是由谁提出的呢?沧州历史上的名医扁鹊,在《难经》中提出“人之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也”,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色”“闻声”“观形”“切脉”四诊合参法,为后世中医尊崇与传承。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也称赞:“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扁鹊医行天下的故事,现在的我们也许只能去典籍中获知,但1000多年前的唐代中医文化,我们却可以通过这件脉枕去感受。据记载,脉枕出现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实物出土例证,最早便在唐代。因此这件三彩脉枕,既是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物,又是凝聚千年前“望闻问切”医学思想的文化瑰宝。
王玮
相关知识
本草纲目:千年前兰花入药
亲小花园的时候需要垫枕头吗:探索园艺护理的实用技巧
农村治淋巴结核的植物,是老鼠枕头?
植物医学
中草药千金花的化学成分都有哪些?
柏树叶晒干做枕头的方法
直击抗疫一线丨端出文化食粮 做好心理疏导 内江凝聚抗疫精神力量
用花草装枕头能治病
从苏轼和陆游的养生思想,看宋朝的养生休闲活动有哪些?
他们来自同一所中学,圆梦北大,选择医学!
网址: 凝聚千年前医学思想的“小枕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033.html
上一篇: 在花开的时节我们去吃“花” 【中 |
下一篇: 腰膝酸软、肠燥便秘?这朵“小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