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官员。 陈与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他于宋徽宗政和三...查看更多
小麦嘟嘟牙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窗户映着宁静的书卷,默默坐着,驱散了尘世的缘分。 就将无尽的思绪,寄托在这一炷香烟中。 那时戒律、定力和智慧,成为了美妙的供养,普渡众生。 我岂非不是一位清静的朋友?如今内心清醒明白。 炉中的香烟袅袅上升,碧绿的烟雾缭绕数千。 它悠然地升向空中,轻盈得随风飘摇。 世上的事物经过时间的考验而显现出来,但熏陶出来的性情并没有变化。 它应当像水中的月亮,波浪平静后,依然会重新圆满。
小麦嘟嘟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明窗:明亮的窗户。 2. 静书:安静的书籍。 3. 尘缘:佛教术语,指世俗的羁绊。 4. 无限意:无尽的思绪或情感。 5. 寓此:寄托于此。 6. 一炷烟:一缕烟雾,指炉香烟雾。 7. 戒定慧:佛教术语,分别指禁欲、静心、智慧。 8. 妙供:美妙的供养,这里指炉香。 9. 均人天:指不分人和天神都能享受。 10. 清友:高雅的朋友。 11. 醒然:清醒明了的样子。 12. 袅孤碧:形容炉香烟雾升起的样子。 13. 云缕霏数干:形容炉香烟雾如同云朵般飘散。 14. 悠然:形容炉香烟雾悠然升起的景象。 15. 凌空去:形容炉香烟雾飘向天空。 16. 缥缈随风还:形容炉香烟雾随风飘散的景象。 17. 过现:过去和现在。 18. 熏性:受到熏陶的品质。 19. 应是:应该理解为。 20. 波定还自圆:比喻事物经过波折后还能恢复圆满。
小麦嘟嘟牙
去完善
赏析
《焚香》陈与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焚香的情境和过程,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净化心灵的愿望。诗中提到了戒定慧的佛教观念,象征着心灵的解脱和觉悟。而“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则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虚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借焚香这个举动,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独特领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小麦嘟嘟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焚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即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政治动荡,战乱频发。 陈与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在他成长过程中,北宋王朝逐渐衰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在官场上一展抱负。 在此期间,金国入侵中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使得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感空前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与义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焚香》这首诗通过对焚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生活中的烦恼和困苦都是暂时的,只有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是永恒不变的。这种人生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普遍的心态。
小麦嘟嘟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相关知识
《九日赏菊》陈与义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九日赏菊 陈与义)
陈与义《寻诗两绝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诗歌翻译:陈与义
陈与义《寒食》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宋代 陈宗远《牵牛花》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静女》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一花香十里(yī huā xiāng shí lǐ )” 宋 ·陈与义
独立东风看牡丹 ——陈与义其人其诗
《采薇》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寻诗两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网址: 《焚香》陈与义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陈与义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1437.html
上一篇: 苏幕遮·燎沈香原文 |
下一篇: 描写山云雾缭绕的句子(精选69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