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杨镇一中关帝庙 ——第五组
寻访杨镇一中关帝庙 ——第五组
苹果籽
<h3><b>一、寻访</b></h3><h3> 今天打春,阳光顿时就有点热烈了,我们第五小组在王克民老师的带领下,寻访杨镇一中校内的关帝庙,我们的心也热烈期待,期待这座400多年的古建筑的原貌,期待它的文化沉淀。</h3><h3> 杨镇一中李洪峰老师热烈接待我们,给导游,并详细介绍关帝庙建筑群的历史变迁。</h3><h3> “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关帝庙纪念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据说全世界现存关帝庙有3万多所,关帝的“仁、义、智、勇、直”,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已经刻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代代传承。</h3><h3>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原是关羽的故宅,后人为纪念他及其祖辈三代而建造了一座祠堂是关羽最早的祠堂,距今已1800余年。后来随着历代封建帝王对关羽逐级追封——而王、而帝、而圣,到了明清,按照孔子文庙的规制修建成了武圣祖庙。</h3><h3> 而全国更是“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关帝作为村子的保护神,关帝庙作为村子的公共建筑,曾是多少孩子的乐园,也曾是多少孩子的小学啊!</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二、寂寞的关帝庙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孤单单的大殿,夹在两座教学楼的西北角上,午后热烈的阳光,只能擦着西边教学楼楼的后墙,斑驳地洒在大殿的西山墙上,寂寞,冷清。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同行的聂淑云老师说,杨一是她的母校,1990-1993年,她在这里念高中,旁边的教学楼,就是她当年念书的地方,东边是学校大门,取“紫气东来”之意,但她居然从来没有注意过这里居然还有一座关帝庙。</font></h3> <h3><b>三、山西商业会馆</b></h3><h3>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 ,始设明前期,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此时期因商业发展迅猛,出现了新的行会组织——商业会馆。会馆一般是由旅居一地的同乡集资兴建,特别是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外地建会馆最多。</h3><h3> 山西晋商在明清以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是明清实力最雄厚的商帮,山西、陕西崇拜关羽,因此,山陕人建的会馆都叫“关帝庙”;其他会馆,比如湖南湖北会馆多叫“禹王宫”,福建人为“天后宫”等,而行业会馆,比如药材行业成为“药王庙”等。</h3><h3> </h3><h3> 京东形胜,九镇都会,杨镇自古繁华。</h3><h3>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交通发达,商贾云集,乃清代八大名镇之一。历史上杨镇寺庙文化十分繁荣,曾拥有72座庙宇。</h3><h3> 而这座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的关帝庙,就是一座山西会馆。</h3> <h3><font color="#010101"><b>四、正殿 </b>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三开间的大殿,坐北朝南,典型的北方古建筑格局,不同于一般行业会馆绮丽宏伟、争奇斗艳,这座建筑端庄大方、风格朴实。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外观造型是典型的三段式,由台基础、屋身和房顶组成。原来的院子应该没现在这么高,因为从侧门能看见明显的台基,前面应该是有几级台阶才能进入大殿;屋身是梁柱和青砖砌成;硬山房檐,房顶是灰筒瓦,正面房脊隐隐约约似乎还有雕刻,正中有一颗造型古朴的火珠,两侧有鸱吻,四角各有五座蹲兽,后面垂脊有造型优美的脊兽。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关帝庙原来有三进院子,前面两进院子,因为盖学校,拆了,关帝庙正前方的这座大楼,就是在前面两重院子地基上盖的。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大殿两侧的耳房,也同时拆除了,只剩下大殿,可能比较结实、阔朗,可以当做教室,得以幸免。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根据一般行业会馆建筑的基本布局图,可以推测,这座关帝庙拥有一组建筑群,建筑的中轴线有大门、戏台、庭院、殿堂,这些建筑是公共区域,对外开放;两侧有厢房或者另外的小型庭院,作为主持生活用房和接待同乡的客房,这种生活用房与主体部分分开,另外有大门出入。 </h3><h3> 会馆这种特殊的公共建筑,因其设计合理、布局独特、功能综合,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类型。</h3> <h3><b>五、银杏树</b></h3><h3> 银杏树,是著名的长寿树、吉祥树。大殿左侧高大的银杏树,枝桠粗壮,根部还滋生出几根小树,可以想象夏日里亭亭如盖。</h3><h3> 这是一棵雄树,右侧对应的位置还有一棵雌树,以前修建学校的时候伐掉了。这两棵树是崇祯年间重修建关帝庙的时候栽的,历经400年沧桑,见证了关帝庙的兴衰岁月。</h3><h3> 它,望着右侧空荡荡的一只香炉,只在那里伫立不语…… </h3> <h3><b>六、石雕香炉</b></h3><h3> 这座圆形石雕香炉浑厚阔大,端正庄严,炉足为马蹄足,简洁轻巧,炉身雕二龙戏珠,灵动憨顽,只可惜双耳已残,双耳应该高过圆形炉口,挑高香炉整体高度。这座香炉原来可能安放在大殿正前方,可上香礼拜,也可辟邪镇宅,见证了关帝庙当年香火之盛。</h3> <h3><b>七、古建筑的眼睛——窗棂</b></h3><h3> 窗棂是建筑最美的眼睛,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美……</h3><h3> 大门的格心和两边的槛窗,嵌着精美的榫卯结构窗棂,隐约透漏出深沉的文化气韵。</h3><h3> 中间两扇是“十字海棠”心棂花图案,象征大地上的经纬线,寓意大地宽广,中心“十”字的一横代表东西,一竖代表南北,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h3><h3> 两边是四方棱花网纹,正方形孔洞代表处处正直之意;网是捕鱼的工具, “鱼”同“余”,网也有剩余的含义,所以网纹也寓意招财进宝,财富有余。</h3><h3> 心怀天下,正直仁义,也正是关帝的品质;这里是山西商业会馆,关帝爷也是武财神,护佑着晋商招财进宝、年年有余。</h3> <h3>八、简洁大方的绦环板和裙板</h3><h3> 大殿正门是两扇对开的隔扇门,上半部分的格心跟槛窗花纹一致,下面中间部分是裙板,裙板上下是绦环板,裙板刻着最古老、最传统的花纹——壶门券口围绕的如意花纹,象征着万事如意。</h3> <h3><b>九、精美的构件——瓦当、滴水、鸱吻和垂兽</b><b> </b></h3><h3><b>瓦当和滴水<br></b></h3><h3> 大<font color="#010101">殿前屋檐</font>檐头筒瓦前端和侧门硬山的裙边,都覆盖圆形的瓦当和下垂状的滴水。</h3><h3> <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侧门山墙的瓦当是兰花草花纹,大殿正面的瓦当和滴水则是莲花纹和莲瓣纹,这种花纹也是民间建筑最常见的花纹,古朴吉祥。</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五脊六兽</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大殿屋顶有正脊一条,垂脊四条。正脊中心有一个圆形的“火珠”,可能是太阳造型,据说,这是借太阳光辉来驱除邪鬼的一种法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正脊的两端有造型最为传统的鸱吻。相传鸱吻是雨神座下的神兽,能喷水降雨灭火,把它安放于</font>屋顶正脊两端,祈求消除火灾。又相传鸱吻是龙的第九子,口阔噪粗,好望好吞,好张望使他往屋顶上爬,好吞噬使他张口咬着屋脊,工匠一剑就把他牢牢钉在屋顶,一旦打雷着火,可喷水。</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 四条垂脊的垂兽,是一条龙的形象,我们最为崇拜的图腾,龙腾虎跃、虎踞龙盘、龙凤呈祥……,祈福祛灾,守护家宅并可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龙的两根胡须翘然前探,活泼可爱,龙须大概是金属丝制作,其实有避雷针的功用,古人智慧惊人!</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b> 翘檐上的跑兽</b></h3><h3> 位于檐角的跑兽最多有十个,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 、斗牛、行什, 并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h3><h3> 这座关帝庙属于民间普通会馆、庙宇建筑,只能放置五座,一般是: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檐角太高,我们看不清楚,无法辨识。</h3><h3> 后面两根垂脊檐角与前面不同,在最前面有一座“仙人骑兽”,有各种美丽的传说,最富有哲理意义的是,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有“登高跌重”的深刻内涵。</h3><h3></h3><h3> 其实,这些脊兽最实用的功能是密封,建筑构件接口处,使用脊兽这种整体构件是封堵雨水渗透的最好办法。</h3><h3> 这组跑兽造型简单,衬着蓝天背景,优雅地守望了400年,默默护佑着这座关帝庙。 </h3> <h3>十、梁柱结构</h3><h3> 从内部可以清楚看到,大殿主体是抬梁式结构,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为了增加大殿的进深,门口到第一组梁柱间,还有有一小组抬梁,如此,整个大殿开阔纵深,气势恢宏。</h3><h3> 大殿四排金柱,殿中两排,前后墙各嵌入一排,每排四根,构成三开间,比例协调,结构稳重。</h3><h3> 金柱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两层梁到屋脊,梁头上架檩条,檩条上架椽子,托着房顶的灰瓦,密集而整齐。</h3><h3> 粗壮的金柱,厚重的大梁,结实的檩条,密密的椽子,加工细致,几百年如一日支撑着整个大殿。</h3><h3> </h3><h3><br></h3> <h3> 这种木结构建筑主要以立柱承重,四面墙体是架完主体木结构后砌成,所以发生地震,也能“墙倒屋不塌”,为逃生赢得宝贵时间。</h3> <h3> 简洁大方的柱础,支撑建筑几百年。</h3><h3> 殿内每根金柱下面都有石头柱础,金柱直接放在柱础上面,万一发生地震,与柱础分离的金柱和梁架结构跟随地震横波纵波晃动、抖动,卸掉地震波,保证建筑物不倒塌。</h3><h3> 专家们模仿古建筑,搭建一座木结构房屋,坐地震测试,八级地震整个房屋完好无损,九级地震,砖砌墙体倒塌,但墙体不承重,木结构跟着地震波剧烈晃动,金柱偏离柱础好几厘米,直到十级,梁柱结构才有了倾斜,仍然屹立不倒。</h3><h3> 古代木结构的抗震能力优良,历史上,北京周边发生过多次地震,还有唐山大地震这种强震,都是这种结构在保护整体建筑的完好。</h3> <h3>央视古建筑抬梁式结构介绍</h3> <h3>十一、彩画和彩绘</h3><h3> 明清彩绘一般分三个等级,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州彩画。和玺彩画一般是皇宫和皇家其他建筑使用,苏州彩画一般是园林建筑,比如廊子亭子等,中间有个包袱,绘制故事画。</h3><h3> 一般庙宇建筑或者民间正房,绘制旋子彩画,关帝庙的前面房檐就是旋子彩画,内部梁柱也是。</h3><h3> 大门上面的枋心中只用青绿颜色叠晕,中间没有图案;两边图案有旋眼,外面有两圈旋状花瓣,其他枋心绘制兰花等图案,每根柱头,也绘制青蓝图案。这些彩画虽然是后来维护重绘,整体还保持着明代简洁风格。</h3><h3><br></h3> <h3> 东西两壁抬梁处的墙壁,中间长方形,旁边三角形,依着两层梁空隙构图,每个格子都绘制精美壁画。</h3><h3><br></h3><h3> 东墙还有两幅壁画,剥蚀得厉害,只能依稀看着像是飞天图,有长长衣带翩然飞舞。</h3> <h3>十一、大门石狮子</h3><div> 离开大殿,越过后盖的大楼,李老师带我们来到原址门口位置。</div><div> 关帝庙在历史上经过几次重修、扩建、维修,每次大修都刻有捐赠钱物的功德碑,好几块碑和一堆石狮子都被推到埋在地下,后来学校翻修,挖出来后,集中放在关帝庙大门原址上。</div><div> </div><div><br></div> <h3> 石狮子已经风化剥蚀严重,依稀可辨认出是一对,雄狮右爪戏弄绣球,象征权威,雌狮左爪抚弄一只小狮子,象征代代相传。</h3><div> 两头狮子胸前还各有一个铃铛,咧开的嘴巴有微微笑意,温柔敦厚。</div> 相关知识
寻访杨镇一中关帝庙 ——第五组
寻访神奇的寄生植物——槲寄生
【红领巾寻访】寻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基因 ——金陵小学二(5)中队太阳花小队寻访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
寻访乡村振兴带头人|北碚静观镇:“蜡梅仙子”让小花朵变成“花世界”
平乐镇一中举办首届校园兰花艺术节
寻访老川种竹叶青
杨滩镇
红梅花儿开——杨晓梅书法作品展在同煤一中展出
罡杨镇:做好“花”样文章 绽放“美丽经济”
小黑杨组培苗移栽试验初报
网址: 寻访杨镇一中关帝庙 ——第五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