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初一芒种后,必定是灾年”,今年五月初一在芒种后,有啥说法?
芒种到了,芒种也被称为“忙种”,是忙着耕种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里的第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开始,标志着正式进入仲夏时节。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太阳黄经达到75度时就进入芒种节气了,通常是在每年公历的6月5号至7号之间变动,今年芒种交接在6月5日这天。
芒种这个词,最早出自《周礼》,距今至少已经有3千多年了。芒种时节,气温明显的上升,雨水充足,空气湿度高,是种植、麦茬玉米、红薯、晚稻等作物的时间。过了芒种再种,成活率就会大大的下降了,等秋风一起,作物就来不及成熟了,农民白白辛苦了几个月,最后得到的是一把草,没有果实。
这反映了古代农耕文化对节令的理解和利用,随着芒种的到来,人们也是正式告别初夏,进入了仲夏时节。
芒种时节的主要气候特征是,沿江地区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当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老话说,“芒后逢丙入梅”,芒种过后的,我国长江中下地区将陆续迎来梅雨季节。
梅雨时节,阴雨连连可能会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是一年中降雨量比较大的一段时间。并且,一些地区还会出现冰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
芒种到了,在民间有“初一芒种后,必定是灾年”的说法,什么意思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这里农谚里说的“初一”,其实,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一。农历五月初一,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个月北方地区收获麦子,播种玉米,而南方地区则会插秧水稻。
另外,有雨农历五月初一前后,不论是我国南方还是北方地区都已经进入了汛期,降雨天气增多。因此,在古人,人们会通过五一初一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接下来的旱涝情况。
例如,在民间“五月初一开江雨,端午龙船划到底”的民谚,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五月初一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的天气还会比较多,甚至可能会发大水。
类似的农谚还有“五月初一开江雨,小船划进锅门里”、“五月初一天若漏,大船弯到屁股头”、“五月初一动一流,大船弯到屁股头”等,表达的意思相近。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如果芒种出现在农历五月初一之前,也就意味着是在端午节之前。在民间有“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的民谚。
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交接在农历五月初一之前,那么就意味着当年的雨季提前到来了。芒种时节前后如果阴雨连连的话,就会影响北方小麦的收割和晾晒,同时,由于收割被延误,耽误了下茬作物的播种,于是就出现了“处处有荒田”的情况。
对于古代的来说,生产技术底下,产量又不高,如果碰到不好的天气,就会形成灾年,人们生活困苦。因此,有了“初一芒种后,必定是灾年”的说法。
今年的芒种是在公历6月5日,农历四月廿九这天,很明显,今年是“初一芒种后”,预示着年景一般。当然,现在农业技术水平要比古时候高很多,旱了可以灌溉,涝了可以排涝,一般的天气不会造成大面积减产。
按上面农谚的说法,如果,芒种节气交接在端午节之后,则意味着雨季会迟来,这样农人有充足的时间收割晾晒和播种,这样一来,秋天大概率会是一个丰收年,人们不仅能有饱饭吃,还能买点肉来犒劳自己。因此,有了“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的说法。
芒种节气到了,您认为古人总结的农谚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相关知识
“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今年暴雨天气多,夏天会有大涝吗?
6月5号芒种,今年芒种不一般?有“4大特点”,有啥说法?早了解
芒种是第几个节气?芒种后九天交运是什么?
芒种有哪些习俗
芒种
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在芒种节送花神
芒种风俗:芒种送花神习俗
芒种后种什么作物
芒种送花神风俗 芒种为什么要送花神
芒种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芒种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网址: “初一芒种后,必定是灾年”,今年五月初一在芒种后,有啥说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6636.html
上一篇: 芒种后要祛湿还要生津,要给孩子多 |
下一篇: 芒种后养生注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