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暑期、汛期食品安全提示

暑期、汛期食品安全提示

当前,正值夏季汛期,强降雨、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增多,食品容易变质或受到污染。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特向园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发出提示:

一、谨慎采购,严把食品“入口关”

1. 选择证照齐全的超市、农贸市场等正规场所购买食品,留存购物凭证。

2. 购买生鲜食材(如肉类、水产、蔬果)时,注意查看新鲜度,避免购买变质、有异味或破损的产品;预包装食品需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及生产厂家信息,拒绝“三无”产品。

3. 汛期尽量减少购买来源不明的散装食品,尤其是露天摆放、无防尘防蝇措施的熟食、糕点等。

4. 网购食品时,确认商家资质,选择正规平台,留意物流冷链信息,收到后及时检查食品状态,发现异常立即拒收。

二、科学储存,筑牢食品“保鲜关”

1. 冰箱冷藏温度控制在0-4℃,冷冻温度不高于-18℃,定期清理冰箱,去除过期或变质食品,避免异味交叉污染。

2. 生熟食品严格分开存放,生肉、禽、水产等用密封容器或保鲜膜包裹后放在冰箱下层,熟食、剩菜放在上层,防止交叉污染。

3. 汛期停电时,减少冰箱开门次数,冷藏食品需在4小时内食用完毕,冷冻食品若已解冻且温度回升至室温,应丢弃不再食用;避免肉类、海鲜等反复解冻冷冻。

4. 散装米面、干货等需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发霉,汛期可适当缩短储存时间,定期检查是否生虫、变质。

三、规范加工,守好食品“制作关”

1. 加工食品前彻底清洁双手,生熟砧板、刀具、容器严格分开,避免交叉使用。

2. 食材需充分清洗,尤其是蔬果要去除表面污物;肉类、禽类、水产等务必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不生食或半生食(如醉虾、醉蟹、生腌等)。

3. 夏季常温下,熟食、剩菜存放不超过2小时,食用前需彻底加热;避免食用长期泡发的木耳、银耳等菌类,泡发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中途换水,防止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4. 自制凉拌菜、冷饮时,确保食材新鲜,现做现吃,少放隔夜食材,避免使用变质调料。

四、场景提示,关注消费“细节关”

1. 外出就餐:选择环境卫生、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优先查看后厨公示信息及卫生状况;慎点凉菜、裱花蛋糕、生食类等高风险菜品,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野菜、野菌。

2. 夜市消费:选择有防蝇防尘设施、餐具消毒规范的摊位,尽量现做现吃,不购买露天存放的熟食,少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

3. 家庭聚餐:按需采购食材,避免过量储存;聚餐后剩余食品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变质食物果断丢弃。

五、特殊提醒,绷紧安全“防范关”

1. 汛期避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菜等,部分野生食材含天然毒素,误食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较弱人群,应减少食用生冷食物,饮食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

3. 食品销售经营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严格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进行储存,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除垃圾、污水,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4.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经营者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来源合法可追溯。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严格进行设备、容器、操作台面的清洁消毒。严格控制食品加工时间和温度,确保烧熟煮透,防止微生物滋生。

5.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强配送贮存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防护,不配送被污染的食品。加强骑手健康管理和培训,做好配送车辆的日常清洁消毒,确保配送过程中食品不被污染。

食品安全无小事,希望园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科学饮食,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宣城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8月6日

相关知识

暑期、汛期食品安全提示
暑期,这些食品安全风险,一定要小心!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汛期健康提示 提醒公众谨防感染血吸虫病
野生菌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消费提示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坚果食用指南
【提示】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春节期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临泉市场监管发布校园食品安全提示
【食品安全】食用扁豆风险提示
2025年6月28日至7月4日出行提示

网址: 暑期、汛期食品安全提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30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罐车清洗难防交叉污染 拉完危险化
下一篇: 广西规范学校食堂食用农产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