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园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间作系统中作物根据各自生长发育的不同需求,对土壤的水分和有效养分,及光热等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且其中一种作物会处于主导地位,显著地影响间作作物的生长。间作系统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因为作物体系内的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变化,所以在间作系统中通过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地下部分的养分和水分,地上部分的热量和光能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对间作系统中的作物产量品质,病虫害,虫害,草害,土壤的肥力养分,土壤的酸化或侵蚀,以及环境状况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很多研究对间作茶树的生理生态(如光合作用)与茶叶的品质、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如茶-苜蓿的间作,在夏季,间作能够降低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可以改善茶叶的品质;另外对茶树-绿肥的间作研究发现,间种绿肥可以提高茶树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增加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和日光合总量等生理特性,进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总之,茶树鲜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化合物的含量对茶叶的品质的形成均有一定的作用,在茶园间作的体系中,间作作物的生长状况,对茶叶品质的理化成分的形成会有影响,因此合理的茶园间作对茶叶品质的改善,产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间作过程中一种作物的连作容易产生连作障碍,进而造成土壤养分过度消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病虫害增加和有毒物质(包括化感物质等)的累积等。而轮作作为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因此,对现有基础茶园栽培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茶园栽培管理中过多施肥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可以减肥减药,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一种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在茶园中,将茶树与接种根瘤菌的大豆和接种根瘤菌的紫云英进行间作,在大豆生长至开花结荚期进行翻压,紫云英在盛花期进行翻压。
进一步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播种时间:在5月中下旬于茶园内种植接种根瘤菌的大豆;
(2)、播种方法:茶树的行间距为1.5m,大豆采用穴播方式,种植在茶树行中间,大豆的种植密度为每666.7m2,2kg种子,500mlusda110根瘤菌液;
(3)、管理:所有间作区域遵循茶园日常管理措施,全年通常进行两次施肥,第一次在2月份施用尿素(300kg/ha)),第二次为9月份施用复合肥(750kg/ha)。
(4)、翻压: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及成熟期对大豆进行翻压;
进一步地,步骤(4)之后,于同年的10月底在该茶园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紫云英,在翌年的3月初紫云英在盛花期时进行翻压,并在5月初继续种植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每年按照上述种植模式在茶园进行间作。
进一步地,紫云英采取沟播的方式进行种植,紫云英的种植密度为666.7m2,2kg种子,500mlmh93根瘤菌液。
一种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在茶园中将茶树与大豆、紫云英依次进行间作,且大豆生长至开花结荚期进行翻压,紫云英在盛花期进行翻压。
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模式通过以下试验方法得出:
步骤1、以实验室的温室实验作为研究基础,温室实验室将幼龄茶苗与大豆进行间作;
步骤2、根据大豆的生长时期,在大豆的幼苗期,开花结荚期及成熟期,采集幼龄茶苗的一芽二三叶的鲜叶,并采集相对应的土样;测定茶树鲜叶的理化品质及土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更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
步骤3、于5月中下旬在茶园间作接种根瘤菌的大豆;
步骤4、依据大豆的生长时期,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及成熟期进行翻压;
步骤5、在步骤3和步骤4的处理点分别采集茶树的一芽二三叶,并采集相对应的土壤样品;测定茶树鲜叶的理化品质及土壤样品的理化成分,并进行结果分析,发现间作大豆在开花结荚期翻压,能减少茶园土壤养分的消耗,且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步骤6、经过步骤5分析,选择一部分已经间作大豆的茶园,10月底在该茶园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紫云英,另外一部分已经间作大豆的茶园在此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7、于步骤6后,在翌年的3月初在紫云英盛花期进行翻压,并在5月份继续种植大豆;然后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进行翻压,在紫云英翻压后的1个月,种植大豆,大豆在开花结荚期翻压及翻压后的1个月分别进行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并测定茶树鲜叶的理化品质及土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结果分析,发现与间作大豆未间作紫云英的处理相比,间作大豆和紫云英,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的形成;
综上即可确定一种茶园高效地间作种植方法。
本发明中提供的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为采用大豆、紫云英在一年内依次进行间作,根据试验结果发现茶叶的整体品质为:茶园轮作大豆、紫云英>茶园间作大豆>茶园单作,且土壤样品中的全氮及磷的含量为:茶园轮作大豆、紫云英>茶园间作大豆>茶园单作,因此,在茶园中连作大豆和轮作大豆及紫云英均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的形成,尤其是轮作的茶叶其氨基酸含量的形成明显更多,更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此外,茶园土壤中的理化成分研究发现,间作茶园明显优于单作茶园,尤其是轮作的茶园其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也明显更高,并且能够缓解茶园土壤的酸化,进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具有自身固氮的能力,增加土壤中有效的氮肥,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的形成,改善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进而改善茶叶品种的形成;同时由于轮作两种不同的豆科作物也能够避免土壤中的连作障碍的形成,更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利于茶园栽培管理即茶园种植模式的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茶树-大豆间作在开花结荚期与成熟期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图2为茶树-大豆间作在开花结荚期与成熟期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图3为茶树-大豆间作在开花结荚期与成熟期咖啡碱含量的测定;
图4为茶树-大豆间作在开花结荚期与成熟期土壤养分ph值的测定;
图5为茶树-大豆间作在开花结荚期与成熟期土壤养分全氮含量的测定;
图6为茶树-大豆间作在开花结荚期与成熟期土壤养分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图7为茶园中大豆连作及大豆-紫云英轮作后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图8为茶园中大豆连作及大豆-紫云英轮作后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图9为茶园中大豆连作及大豆-紫云英轮作后咖啡碱含量的测定;
图10为茶园中大豆连作及大豆-紫云英轮作的茶园土壤成分ph值的测定;
图11为茶园中大豆连作及大豆-紫云英轮作的茶园土壤成分全氮含量的测定;
图12为茶园中大豆连作及大豆-紫云英轮作的茶园土壤成分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其中:图1-图6中:i:茶树-大豆间作至大豆的开花结荚期ii:大豆在开花结荚期及成熟期翻压ck:单作茶树g:茶树-大豆间作gf:大豆生长至开花结荚期翻压gm:大豆在成熟期翻压。
图7-图12中:ck:单作g:茶树-大豆间作gfc:茶园中大豆连作gfr:茶园中大豆,紫云英轮作3:翌年4月初取样4:翌年5月底播种大豆5:待大豆生长至开花结荚期翻压6:翻压一个月。
实施例1
一种茶园间作种植模式,利用在茶园中茶树与大豆进行间作,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在5月中下旬于茶园内种植接种根瘤菌的大豆;茶树的行间距为1.5m,大豆采用穴播方式,种植在茶树行中间,大豆的种植密度为每666.7m2,2kg种子,500mlusda110根瘤菌液;
(2)根据大豆的生长时期,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及成熟期进行翻压;
(3)经过步骤(2)采集茶树鲜叶的一芽二三叶,并采集相对应的土壤样品;测定茶树鲜叶的理化品质及土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结果分析;
(3)于翌年5月份继续种植大豆;
(4)经过步骤(3)测定茶树鲜叶的理化品质及土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结果分析。
实施例2
一种茶园间作种植模式,在茶园中将茶树与大豆、紫云英依次进行间作,即:茶树与大豆和紫云英进行轮作,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5月中下旬在茶园间作接种根瘤菌的大豆;茶树的行间距为1.5m,大豆采用穴播方式,种植在茶树行中间,大豆的种植密度为每666.7m2,2kg种子,500mlusda110根瘤菌液;
(2)根据大豆的生长时期,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及成熟期进行翻压;
(3)经过步骤(2)采集茶树鲜叶的一芽二三叶,并采集相对应的土壤样品;测定茶树鲜叶的理化品质及土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结果分析;
(4)经过步骤(3)分析,选择已经间作大豆的茶园,10月底在该茶园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紫云英;
(5)经过步骤(4)在翌年的3月初紫云英的盛花期进行翻压,并在5月份继续种植大豆;然后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进行翻压,在紫云英翻压后的1个月,种植大豆,大豆在开花结荚期翻压及翻压后的1个月分别进行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并测定茶树鲜叶的理化品质及土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结果分析。
实施例3
一种茶园正常种植模式,在茶园中只种植茶树,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整个茶树生长的过程中,仅按照上述的间作取样时间点进行对应样品的采集,然后测定相应的茶树鲜叶指标及土壤成分的指标。
综上实施例1、2及3中得出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
根据图1和图2指标的测定表明,在茶园中间作大豆,茶树叶片的理化成分与单作茶园的茶树具有明显的差异,间作茶树的理化成分更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并且在第ii时期也发现,在所有时期间作茶树的理化成分均优于单作茶树,且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翻压1个月后茶树的儿茶素含量略低于成熟期准备翻压大豆的茶树,但是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茶园间作豆科作物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影响茶叶的理化成分的代谢,进而影响茶叶品质的形成,尤其对茶叶的香气和滋味等风味特性。
结合单作和间作大豆的前两个时期茶园土壤的ph,全氮以及速效磷的分析发现,在大豆间作的i时期,由于大豆在进行生殖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因此,单作的茶园土壤养分明显高于间作的茶园;但是,在第ii时期发现,其经过在开花结荚期翻压大豆的茶园土壤中的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优于未翻压大豆的间作茶园,且其含量与单作茶园的土壤相比略有差异,也许是因为在大豆翻压之后,其在土壤中腐化,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且大豆在后期的营养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减少。
在图3和图4中发现,在茶园中连作大豆及轮作大豆和紫云英均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的形成,尤其是轮作茶园中茶叶氨基酸的形成明显增加,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此外,茶园土壤中的理化成分分析研究发现,在间作茶园明显优于单作茶园,尤其是轮作的茶园中土壤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明显更高,且能够缓解茶园土壤的酸化,进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知识
一种有机茶园高效绿色防控病虫害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粮药间作及套种高效种植方法与流程
一种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交替轮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茶园间作绿肥的品种及技术.doc
一种花生间作辣椒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一种富贵籽的高效种植方法与流程
一种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色彩多样化的茶园叶蝉防治方法与流程
一种防风与沙棘间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一种生态茶园土壤改良种植方法技术
网址: 一种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3531.html
上一篇: 绵阳:古茶树下“多轮套种” 打造 |
下一篇: 养鱼水养护富贵竹 富贵竹浇花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