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茶界百科05 ▏茶树形态—果实

茶界百科05 ▏茶树形态—果实

果实〔fruit〕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子房或加上花的其他部分形成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茶树的果实是茶树系统分类的重要依据。通常有五室果、四室果、三室果、双室果和单室果等,是山茶科植物的特征之一。果实形状与内含种子粒数有关,每果1粒的呈圆形(单室果),2粒的近长椭圆形(二室果),3粒的近三角形(三室果),4粒的近方形(四室果),5粒的近梅花形(五室果)。果实大小因品种而不同,一般直径3~7厘米,较原始的树种其果实直径可达5厘米以上。幼果色绿,成熟后呈现的各种色彩与品种有关,如“湘波绿”显绿色,“紫笋”带紫红色,“江华苦茶”黄绿而带有杂斑色等。果实的正中有一条背缝线,由心皮主脉演化而成。果实成熟时,沿背缝线裂开的,称为背裂;自背缝线的基部开裂的,称为基裂。腹缝线即果室间下凹作果月的部分,由两心皮内卷贴生而成。腹缝线下凹明显的,按

其室凸数分别称五球果、四球果、三球果、二球果等。果实的横切面有中轴、果爿、果皮和种子等部分。果引借中轴与果皮连接,分成数室,一室通常有1~2粒种子,也有3~4粒的,也有因胚珠萎缩造成空室。果皮的外层表皮,由长方形细胞组成,表皮外面有角质和蜡质,有的表皮细胞分化为气孔,果皮内侧为果肉,薄壁细胞内有叶绿体和杂色体,并发育有各种形状的石细胞,维管束轮状排列。内果皮为一层砖形薄壁细胞组成。保持果皮内侧的光滑。果爿具有双层果皮融合的结构,但没有叶绿体,维管束显著退化。中轴为三角形柱状体,横切面有木质化的柱腔,中央有髓。

种子〔seed)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结构。分种皮和胚两部分。茶籽的胚是新一代茶树的雏形。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1室1粒的种子呈钝锥形,基部膨大。1室2粒的种子呈半球形,相临的一侧为削壁,种脐位于削壁的底缘。1室3~4粒的种子,夹在中间的呈压扁状,或呈方形削壁。种子的色泽有黑褐、棕褐、油黑等类型。种子大小相差悬殊,种径大都在12~15毫米,12毫米以下的生活力则差,因而群体种子以直径12毫米为选种下限。种子的千粒重量,轻的在500克左右,重的可达2000克,多数在1000克左右。正常采收和保管下,种子的发芽率约为7500~8500。在以种子特征鉴定品种时,必须以1室1粒的种子为依据。茶树种子属顽拗型种子,不宜在低水分含量和低温下贮藏。茶籽寿命很短,一般只有一年左右,属短命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成新的植株。茶籽除可供繁殖之用外,还可用来提取高级食用油,并有综合利用的价值。

种皮〔seed coat〕由胚珠的珠被发育形成的保护种子的外包被。受精后胚珠长大,珠被的组织同时发生高度分化,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包裹种胚,外珠被发育为外种皮。内种皮与外种皮连接,由数层长方形细胞组成。种子干燥时,内种皮脱离外种皮。内种皮表面为赤褐色,有网状脉,主脉特别粗大。种皮网脉在种子成熟过程中有运输母体营养物质的作用,在种子发芽时则有吸收水溶液的作用。外种皮由6~7层石细胞组成,表面光滑而坚硬。石细胞排列很紧密,细胞壁非常坚硬,且因纹孔为各种代谢物(主要是果胶素与盐类)所充塞,水分、空气不易流通,故能很好地防止外界条件的直接影响。外种皮色泽随石细胞组织的填充物质而变化,未成熟的种子,外种皮呈黄褐色或棕褐色;成熟后的种子,外种皮呈黑褐色而略有光泽,这可作为选种的标志。

胚〔embryo〕受精卵(合子)通过一定的生长和分化过程而形成的幼体。由四部分组成:胚根、胚芽、子叶和胚轴。茶树种子属无胚乳类型,由子胚在发育过程中,将胚乳吸尽,营养物质则贮存在子叶中。它具有生长发育成一个成熟个体的潜力,是新一代茶树的雏形。

相关知识

茶界百科04 ▏茶树形态—花
茶树的形态特征
茶树花果形态观察
茶界百科11 ▏茶树生物学性状—年生育周期
茶界百科25 ▏茶树生物学性状— 开花
茶树形态特征ppt课件
茶树的花果实和种子.pptx
茶百科:昆明十里香
探究茶树与茶叶的样子特点:形态特征与分类识别
甜茶叶树学名(甜茶树是什么样子)

网址: 茶界百科05 ▏茶树形态—果实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54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工笔画《荔枝》绘画步骤教程!
下一篇: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