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机收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机收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机收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鹏;杨振中;万祖梁;王鑫彤;张文忠;王国骄;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3年03期 2 朱嘉俊;才硕;陈昱;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节水灌溉;2023年03期 3 张宝光;黄卫;王向前;李晓雯;张超男;杨生智;新乡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及其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3年09期 4 汪洁;陆若辉;朱伟锋;陈钰佩;单英杰;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潜力[J];浙江农业学报;2023年08期 5 蒋鹏;罗晓莲;夜明登;肖洪;李金荣;周兴兵;张林;朱永川;郭晓艺;刘茂;郭长春;熊洪;徐富贤;施氮量对四川省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超级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3年05期 6 李金烨;陈洁;吴建富;倪国荣;谢凯柳;周春火;荣勤雷;赵小敏;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05期 7 刘磊;廖萍;邵华;刘劲松;杨星莲;王静;王海媛;张俊;曾勇军;黄山;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钾素表观平衡的互作效应[J];作物学报;2022年01期 8 闫宇婷;宋秋来;闫超;刘爽;张宇辉;田静芬;邓钰璇;马春梅;连作秸秆还田下玉米氮素积累与氮肥替代效应研究[J];作物学报;2022年04期 9 何宇轩;李雅娟;周明卓;眭锋;吕伟生;张俊;曾勇军;黄山;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过氧化钙对南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年01期 10 王新媛;赵思达;郑险峰;王朝辉;何刚;秸秆还田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瑞雪;稻—菇模式对土壤肥力性状及水稻生长的影响[D];长江大学;2023年 2 陈雅慧;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酸性稻田土壤生物固氮效应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23年 3 胡雪;秸秆耦合减氮下穗后不同程度温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扬州大学;2022年 4 袁伟;双季稻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扬州大学;2022年 5 刘磊;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优质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22年 6 文昌丽;微生物与水稻对氮素竞争利用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22年 7 宋鹏;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对水稻产量形成和土壤特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22年 8 李豪东;油—稻轮作周年肥料和秸秆氮在植物—土壤系统内的分配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22年 9 王新媛;秸秆还田和化肥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10 闫宇婷;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春玉米氮素积累及光合性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研华;吴建富;曾勇军;范呈根;谭雪明;潘晓华;石庆华;机收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8年03期 2 周国强;柳意能;刘箐;陈元伟;长沙县双季晚稻有序机抛秧高产栽培[J];湖南农业;2023年11期 3 何寿仁;涂婷;南丰县近29年双季晚稻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05期 4 袁雪梅;潘平华;胡世清;熊尚文;况虹敏;赵险锋;罗国华;双季晚稻天优6217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24期 5 夏永红;双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新技术;2017年07期 6 双季晚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2017年08期 7 包省包片夺取秋粮丰收[J];农家致富;2023年16期 8 农业部双季晚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试行):因地制宜 统防统治[J];中国农资;2017年29期 9 福清:“甬优15号”作双季晚稻示范通过验收[J];种子世界;2014年01期 10 李秀清;郭德生;两优616作单季稻与双季晚稻栽培的田间表现[J];福建农业科技;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冬梅;刘文英;夏秋季高温干旱对江西省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卢冬梅;高温干旱对江西省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分析[A];江西省气象部门第二届高级工程师技术述职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虎;吴建富;曾研华;胡凯;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何虎;黄山;吴建富;曾研华;胡凯;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邓文;湖南近年稻田用水与缺水状况评价[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燕飞;廖宗文;王德汉;毛小云;稻草快速熟化还田技术研究初报[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邢雪森;刘长胜;稻草与和牛[A];中国牛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陆义平;手工:稻草变变变[A];智慧思维丛书:让智慧闪耀课堂[C];2005年 9 邝伟生;陈超君;梁和;王勇;稻草及地膜覆盖处理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晨辉;茅慧玲;陈兴;王佳堃;刘建新;稻草外源酶处理对其瘤胃降解及甲烷生成的影响[A];南方农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食草动物与草业分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材料汇编[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任丽敏;稻草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包装造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3 徐智;镉对稻草热解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炭吸附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22年 4 曹文平;研究稻草填料碳源释放、脱氮效果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李辉;富钾生物质及其炭燃烧中钾析出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周国朋;紫云英-稻草共同还田的协同效应及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江西稻田土壤钾素含量的基本概况及双季晚稻施钾效应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2 潘昆仑;不同播种量下直播双季晚稻产量形成及个体和群体发育规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 3 滕飞;双季晚稻机插秧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刘雅婧;临江镇稻草资源化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5 武雪利;稻草砖防腐防潮性能分析及在生态建筑中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李淼;稻草雕塑创作实践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23年 7 李颖;水田稻草秋季薄浆旋耙全量还田培肥机理及应用效果[D];吉林农业大学;2023年 8 丁奇;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生态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9 祝瑜;预处理对水泥基稻草纤维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刘开强;不同耕作方式下稻草分解与养分释放特点及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志伟;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稻不宜推迟直播[N];科技日报;2022年 2 记者 宋海峰 通讯员 程飞虎;双季晚稻“籼改粳” 示范喜获成功[N];江西日报;2011年 3 龙新;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N];农民日报;2010年 4 龙新;农业部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部署安排双季晚稻生产[N];农民日报;2010年 5 龙新;农业部:双季晚稻生产“最紧迫”[N];粮油市场报;2010年 6 方李灿;宿松物化补助双季晚稻 近100万元[N];安庆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维超;双季晚稻“撒”不得[N];常德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晴 通讯员 严非平 刘世杰;华容71万亩双季晚稻 喝到国家免费“肥水”[N];湖南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杨芝娟;我市双季晚稻施肥补贴工作受好评[N];郴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丽芳;广西秋粮面积产量双增长[N];农民日报;2009年

相关知识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双季稻“双还双减”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不同施肥措施下双季稻田固碳减排研究
稻草还田对设施切花菊品质及连作土壤养分的影响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减水和减施化肥对设施黑土菜田茄子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网址: 机收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6541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购买化肥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 生物力量 领变未来 第十届中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