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品质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茉莉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效益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绿色农产品的青睐,茉莉花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频发等问题成为制约茉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培肥土壤和茉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为茉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示例种植园土壤现状分析
1.1土壤肥力状况
1.1.1养分含量
位于横州市六景镇的示例茉莉花种植园,经过多批次、多点位的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种植园土壤氮含量平均为 120mg/kg 属中等水平,虽能满足基本生长需求,但为实现高产优质目标还需进一步提升。磷含量仅为 25mg/kg ,钾含量为 80mg/kg ,均偏低。有机质含量占比为 1.8% ,远低于优质土壤标准 3% 。氮、磷、钾的不均衡及有机质的匮乏影响茉莉花对养分的获取。
1.1.2酸碱度
该区域土壤 pH 平均为5.5,呈酸性,略偏离茉莉花适宜范围6.0\~6.5。酸性环境下,磷有效性降低,易与铁、铝结合形成难溶性化合物,被土壤固定。研究表明,此 pH 下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率低于 20% 。土壤酸性限制了茉莉花对磷的摄取,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磷元素有效性,以保障茉莉花健康生长。
1.2土壤物理性质
1.2.1质地
六景镇茉莉花种植园土壤质地经专业分析为黏土,黏粒含量高达 45% 。这种黏土结构紧密,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茉莉花根系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和延伸受到明显阻碍,根系难以舒展,侧根和须根数量相对较少。据统计,在黏王质地土壤中生长的茉莉花根系,其伸展范围较疏松土壤中的减少约 30% ,这直接影响了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
1.2.2孔隙度
土壤总孔隙度为 40% ,其中通气孔隙度仅为 8% ,远低于理想状态下通气孔隙度应达到的 15%~20% 这一标准。这使得土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限,根系在缺氧环境下,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通过对根系呼吸强度的测定,在该土壤环境下,根系呼吸强度较正常通气条件下降低了约 40% ,从而影响根系正常生长和功能发挥,导致茉莉花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等现象时有发生。
1.3土壤微生物群落
借助先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该种植园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的数量相对较少。每克土壤中芽孢杆菌的数量约为 105 个,放线菌的数量约为 104 个,而在健康优质的茉莉花种植土壤中,每克土壤中芽孢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通常均为 106~107 个。与此同时,有害真菌如镰刀菌的数量较多,每克土壤中镰刀菌的数量约为 103 个。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使得茉莉花发生土传病害的风险大幅增加。据调查,在该种植园,根腐病发病率约为 15% ,枯萎病发病率约为 10% ,而在正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种植园中,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率通常可控制在 5% 以内。
2培肥土壤措施及效果
2.1有机肥施用
2.1.1措施
在种植前,充分考虑横州市六景镇的农业资源特点,每亩施人经过3个月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鸡粪、牛粪按3:2比例混合)2000kg ,并利用深耕机械深翻入土 25cm ,使有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在茉莉花生长期间,每年追施商品有机肥 500kg/ 亩,分2次进行。春季萌芽前,结合春季灌溉,将商品有机肥均匀撒施在植株周围,然后浅耕入土,使肥料与土壤初步融合;采花后,再次追施商品有机肥,采用沟施的方式,在植株两侧开 10~15cm 深的沟,将肥料施入后覆土,促进植株在采花后快速恢复树势。
2.1.2效果
经过一年的有机肥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至 2.5% 。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通气性和透水性增强。通过对土壤容重的测量,施用有机肥后土壤容重从 1.45g/cm3 降至 1.35g/cm3 ,表明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茉莉花植株生长得更加健壮,叶片浓绿且宽厚,叶片厚度增加了约 0.2mm 。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与未施有机肥的地块相比,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 30% 2。经统计,在施有机肥的地块中,炭疽病发病率从 8% 降至 5% ,红蜘蛛虫口密度减少了约 40% 。
2.2合理施用化肥
2.2.1措施
依据土壤检测详细数据以及茉莉花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特点,制定科学精准的化肥施用方案。在春季萌芽前,土壤温度逐渐回升,此时每亩施入尿素 15kg 、过磷酸钙 20kg 、硫酸钾10kg ,以满足新梢快速生长对氮、磷、钾的需求。在花芽分化期,为提高花芽分化质量和数量,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 10kg ,通过叶面喷施和根部追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植株对磷、钾元素的高效吸收。在采花期间,每隔15天追施一次复合肥(N:P:K ∴ 15:15:15),每亩用量 10kg ,以补充开花过程中大量消耗的养分。每次施肥后,及时进行灌溉,促进肥料溶解和根系吸收。
2.2.2效果
合理施用化肥使茉莉花植株养分供应更加均衡,花芽分化数量显著增加。经统计,与常规施肥相比,花芽分化数量增加了25% 。花期延长,从原来的平均50天延长至60天左右。茉莉花产量提高了 20% ,花朵大小均匀,直径平均达到 2.5cm ,较之前增加了 0.2cm ,品质得到明显提升。花朵的香气成分分析表明,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增加,香气更加浓郁,市场竞争力增强。
2.3生物菌肥应用
2.3.1措施
在种植前,将生物菌肥(含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有效活菌数 与有机肥按1:10的比例混合,进行堆沤处理7\~10天。堆区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保持在30~35% ,湿度保持在 60%~70% ,确保有益微生物在堆区过程中大量繁殖。堆沤完成后,每亩用量 100kg 施入土壤。在茉莉花生长期间,每隔3个月用生物菌肥1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每次每亩用量为 500kgo 灌根时,确保菌肥稀释液均匀渗透到根系周围的土壤中。
2.3.2效果
生物菌肥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芽孢杆菌数量增加至106个/克土以上,光合细菌数量也大幅上升。有害微生物受到有效抑制,镰刀菌数量减少至102个/克土以下。土壤中有益微生物与茉莉花根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增强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通过对根系吸收效率的测定,发现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效率分别提高了15%.20%.18% 。茉莉花植株对干旱、高温等逆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在夏季连续高温干旱10天的情况下,未使用生物菌肥的植株出现萎蔫的叶片占比达到 30% ,而使用生物菌肥的植株仅为15% 。根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率降低了 40% ,有效保障了茉莉花植株的健康生长。
3茉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3.1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
3.1.1品种选择
结合横州市六景镇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1.8∘C ,年降水量 1300mm 左右,以及当地土壤肥沃但通气性欠佳的条件,同时考虑市场对花香浓郁、产量高的茉莉花品种需求,经多年引种试验和市场反馈,选择双瓣茉莉作为主栽品种。该品种在六景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花香浓郁,经专业香气测定,其香气成分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较其他品种高 15% 左右,产量高,平均亩产可超 300kg ,且对当地常见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
3.1.2种苗繁育
采用扦插繁殖方法,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剪成 12cm 长的插穗,每个插穗保留2\~3个节。在3\~4月或9\~10月,当气温较为适宜时,将插穗插入经过消毒处理的苗床中。苗床土壤选用疏松的砂壤土,用 0.1% 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淋消毒。保持苗床湿润,通过自动喷灌系统将湿度控制在 80% 290% ,温度控制在 22~24% 。扦插后18天左右即可生根,生根率可超 90% 。待幼苗长至 18cm 高时,即可移栽定植。在幼苗生长期间,定期喷施叶面肥,以 0.2% 磷酸二氢钾溶液为主,每隔10天喷施一次,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3.2合理密植与定植
3.2.1合理密植
根据六景镇种植园土壤肥力中等、管理水平较高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为每亩种植2300株,株行距为 50cm× 60cm 这种种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利用率超过85% ,又能保证植株间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通风透光率可为30%~40%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多年实践结果证明,在此种植密度下,茉莉花植株生长良好,产量和品质均能达到较优水平。
3.2.2定植
通常情况下,在3\~4月或9\~10月进行定植。定植前,挖好定植穴,穴深 35cm ,直径 45cm 在定植穴内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磷肥,有机肥用量为每穴 2kg ,磷肥用量为每穴 0.2kg ,与土壤拌匀。将幼苗带土移栽至定植穴中,扶正、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定根水采用含有生根剂的溶液,生根剂的浓度为 0.1% ,以促进幼苗快速生根,提高成活率。定植后,及时搭建遮阳网,遮阳率为50% ,避免幼苗受到强光直射,影响成活率。
3.3田间管理
3.3.1中耕除草
在茉莉花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中耕除草,每年进行4\~5次。中耕深度以 8cm 为宜,避免损伤根系。在春季和秋季,中耕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料理入王中,促进根系吸收。采用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杂草与茉莉花争夺养分和水分。在杂草生长旺盛期,每20天进行一次全面除草,确保田间杂草覆盖率低于 5% 。通过中耕除草,土壤的疏松度得到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进一步改善,有利于茉莉花根系生长。
3.3.2水分管理
茉莉花喜湿润环境,但不耐积水。在春季和秋季,保持土壤湿润,每周浇水1\~2次,每次浇水量根据土壤情而定,一般使土壤湿度保持在 60%~70% 。在夏季高温干旱季节,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每次每亩的浇水量约为50L,并进行叶面喷水,每天叶面喷水2\~3次,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叶片温度。在雨季,及时通过排水系统排除田间积水,确保田间不出现积水超过24小时的情况,防止根系腐烂。通过精准的水分管理,茉莉花植株生长健壮,花朵品质优良。
3.3.3修剪整枝
在春季萌芽前,对茉莉花植株进行重剪,植株高度保持在35cm ,剪去枯枝、病枝、弱枝及过密枝条,促进新梢萌发。此次修剪可使新梢萌发数量增加 30% 左右。在采花后,及时进行轻剪,剪去残花、花枝及徒长枝,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下次开花。轻剪后,植株养分集中供应,下次开花时间提前3\~5天,花朵数量增加 15% 左右。通过合理的修剪整枝,茉莉花植株树形美观,通风和透光情况良好,有利于提高茉莉花的产量和品质。
3.4病虫害综合防治
3.4.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果园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虫害滋生地。每年冬季进行全园清园,将枯枝、落叶、病残花等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或焚烧。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通过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使植株的抗病能力提高 30% 左右。同时,合理修剪,保持植株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3.4.2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果园内悬挂黑光灯、糖醋液诱捕器等进行诱杀。每亩悬挂黑光灯1盏,黑光灯功率为30W,安装高度设置为距离地面 1.5m ,每天傍晚7点至次日凌晨6点开启。糖醋液诱捕器每亩悬挂8个,糖醋液按糖:醋:酒:水=3:4:1:2的比例配制,每隔5天更换一次糖醋液。通过物理防治,可有效诱捕蛾类、金龟子等害虫,减少害虫虫口密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3.4.3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释放赤眼蜂防治卷叶蛾等害虫。在卷叶蛾成虫羽化初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万头,分3次释放,每次间隔5天。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防治病虫害。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500倍液或白僵菌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施一次。生物防治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保障茉莉花产品质量安全。
3.4.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重要的病虫害管理手段,尤其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显得尤为重要。在炭疽病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通过喷雾方式均匀施用于植株,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对于红蜘蛛等害虫,可采用 1.8% 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确保害虫得到有效杀灭。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精确控制用药剂量和安全间隔期,以避免农药残留对茉莉花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操作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口罩和手套,确保自身安全。此外,为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应注意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确保化学防治的长期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横州市六景镇茉莉花种植园土壤现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肥土壤措施和优质高产栽培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和方法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茉莉花的产量与品质,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为茉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可为广大茉莉花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更多环保、高效的土壤培肥和作物栽培方法,推动茉莉花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丽丽,韦玉全,黄芳燕,等.横州市茉莉花种植产业标准化发展与未来展望[J].种子科技,2023,41(11):125-128.
[2]梁金校,韦洋,贾书刚,等.横州市茉莉花种植适宜性区划分析[J].园艺与种苗,2023,43(6):24-28.
[3]刘迪,安丰轩,唐鑫,等.广西横州市茉莉花种植业现状与建议[J].广东蚕业,2022,56(8):127-130.
[4]韦玉全,农丽丽,张龙艳,等.茉莉花冬季开花技术研究[J].现代园艺,2022,45(3):19-20.
[5]张荣善,陆永军.横州市茉莉花土壤改良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2024(3):57-59.
猜你喜欢
相关知识
燕窝果长花蕾怎么办:应对措施与处理方法
生姜种植如何实现高产?生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仪征市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策略研究
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措施与方法
茉莉花栽培技术及方法
一种茉莉花高产地块的最佳土壤大量元素含量模型
柑橘优质高产栽培及管理技术探究
菠萝种植如何实现高产?菠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育种及栽培策略研究
高效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措施与实用方案
网址: 良好土壤培肥效果实现措施与茉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67524.html
上一篇: 梨园养分管理与施肥技术 |
下一篇: 小麦小花发育差异性的生理基础及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