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科室设置· 中药鉴定教研室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科室设置· 中药鉴定教研室

  中药鉴定教研室成立于2013年,前身为药植与鉴定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9人,其中正高2名,副高2名,中职4名,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生导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和校级骨干教师2人。

  主要承担各专业《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中药养护学》、《中药材质量评价》、《云南道地药材》等本科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云南道地药材专论》和《现代生药学》等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

  主持并完成多项教研教改课题,其中《中药鉴定学》为校级重点课程,并获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获多项校级以上教育教学奖励。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

  经过教研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建成师资队伍精良、学缘结构丰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教研团队。

  杨竹雅,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药鉴定教研室主任、云南中医药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的本科教学,科研领域包括生药鉴定、植物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中药和民族药资源开发研究等。

  张庆芝,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药学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评估中心主任等职,现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受聘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第二届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云南省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中药品种鉴定、质量研究及民族药的研究工作。

  张洁,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首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国商品学会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中药、民族药资源与质量标准研究工作。

  李学芳,女,正高级工程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承担《中药鉴定学》教学工作。科研研究方向天然药、中药及民族药资源研究,中药材显微鉴定研究,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等。

  吴梅,女,硕士,讲师。云南中医药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承担《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养护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及品质评价。

  

  马晓惠,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承担本科《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分子生药学。

  刘家佳,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承担本科《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逆境生理学。

  杨枝中,男,博士,工程师。主要承担本科《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药品种、质量及资源研究;中药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张彬若,女,硕士,助教。主要承担《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教学。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成果

1 教改论文

作者/排序

文章名称

杂志名称

年,卷(期)

备注

杨竹雅/第一作者张庆芝/通讯作者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药鉴定学》辅助课程初步建设

中药与临床

2018,9(5)

马晓惠/第一作者杨竹雅/通讯作者

“雨课堂”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27(14)

获2018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论文三等奖

吴  梅/第一作者杨竹雅/通讯作者

线索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26(9)

获2018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论文三等奖

杨竹雅/第一作者

中药鉴定学理论教学模式初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4(21)

杨竹雅/第一作者

中药鉴定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36(5)

张 洁/第一作者

计算机多媒体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30(3)

获“2008年度云南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三等奖”

2.教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编号

负责人

1

基于混合云模式的《中药鉴定学》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初步建设

云南中医药大学/ZD170201

杨竹雅

2

《中药鉴定学》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教改项目/201446

吴 梅

3

中药鉴定学实验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课件的研制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高等教育研究专题项目

张 洁

3.教学奖励

名次

级别

名称

指导老师

二等奖

省级

云南省中医中药协会第四届“中药杯”

李学芳

二等奖

省级

“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 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中药鉴定学实验常用制片方法及实例”

张  洁

铜奖

省级

2018年“创青春”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学生的项目《“百草堂”中草药园》

张  洁

优秀奖

省级

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张  洁

校级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五届中青年骨干教师

杨竹雅

校级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五届中青年骨干教师

吴  梅

优秀指导教师

校级

第八届“双创杯”创新创业大赛

张  洁

先进奖

校级

第四届伍达观教育奖教金

张  洁

先进奖

校级

2016年度伍达观教育奖教金

杨竹雅

二等奖

校级

教学成果——课题“应用多媒体显微互动教学系统改革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

张  洁

银奖

校级

第三届“杏林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张  洁

4.编写教材

序号

著作名称

完成人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中药商品学》

杨竹雅张  洁

吴  梅

副主编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2

《中药商品学》双语教材

杨枝中

编委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年8月

3

《中药鉴定学》十三五规划教材

杨竹雅

编委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1月

4

《生药学》十三五规划教材

杨竹雅

编委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年8月

5

《中药鉴定学》十三五规划教材

杨竹雅

编委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8月

6

《中药鉴定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杨竹雅

编委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年8月

7

《中药鉴定技术》十二五规划教材

杨竹雅

编委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年8月

8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

吴  梅

编委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年8月

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编号

负责人

1

傣药铜钱麻黄干预哮喘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通过调节iILC2s在“肠-肺轴”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960778

杨竹雅

2

野三七与三七皂苷成分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760690

马晓惠

3

余甘子外用抗炎有效部位研究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2020J0301

吴  梅

4

基于NLRP3-IL-1β-ILC3轴的傣药铜钱麻黄抗肥胖型哮喘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2019FF002(-009)

杨竹雅

5

珠子参苷R2生物合成相关P450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

马晓惠

6

野三七氧鲨烯环化酶(OSC)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2018FB144

马晓惠

7

乌头属乌头碱类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候选基因克隆研究

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项目/2060302-1904-25

马晓惠

8

南药砂仁品种调查及鉴定研究

南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项基金研究项目

张  洁

9

温度对三七不定根生长和皂苷积累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教育厅资助性项目/2017ZZX288

马晓惠

10

滇产白及类药材的鉴别及品质评价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联合专项/2015FB205(-020)

吴  梅

11

草乌甲素原料植物资源研究

云南省科技厅项目

杨竹雅

12

云南常用草乌类药材生药学比较研究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

杨竹雅

13

人工栽培金铁锁光合特性与叶结构研究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

张  洁

14

青阳参类药材的分子生药学的初步研究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

杨竹雅

15

青阳参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

杨竹雅

科研成果

1.获奖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人

排名

来源

类别,等级

获奖年度

1

《云南特色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研究示范及应用》

杨竹雅

5

云南省科技厅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8年度

2

《云南常用草乌类药材生药学比较研究》

杨竹雅

张  洁

1

3

云南省卫计委

科技成果奖

三等奖

2015年度

2.论文

序号

作者/排序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名称

年,卷(期)

1

张彬若/第一作者

杨竹雅/通讯作者

彝药地蜈蚣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中药材

2020,43(4)

2

马晓惠/通讯作者

越南参变种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植物生理学报

2020,56(2)

3

李学芳/第一作者

短片藁本的生药学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7(6)

4

马晓惠/通讯作者

参与植物三萜生物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酶研究进展

中草药

2019,50(22)

5

吴 梅/第一作者

杨竹雅/通讯作者

白及苦味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抗炎药效学初研

时珍国医国药

2019,30(2)

6

张 洁/第一作者

骨碎补类药材鉴别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9,30(10)

7

马晓惠/通讯作者

野三七鲨烯环氧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25(22)

8

吴 梅/第一作者

小白及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25(5)

9

杨竹雅/通讯作者

滇西乌头中三种二萜生物碱相关药效和毒性的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38(1)

10

张 洁/通讯作者

药用骨碎补类植物孢子形态特征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7,28(10)

11

马晓惠/第一作者

Cytochrome P450 promiscuity leads to a bifurcating biosynthetic pathway for tanshinones

New phytologist

2016,210(2)

12

马晓惠/第一作者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terpene synthase from Paeonia lactiflora producing α-pinene as its single product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16,38(7)

13

杨竹雅/第一作者

大花金钱豹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2016,39(11)

14

吴 梅/第一作者

云南民间草药五味草的生药学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16,51(7)

15

张 洁/通讯作者

披麻草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37(4)

16

杨竹雅/第一作者

云南产主要药用石斛资源调查研究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37(8)

17

杨竹雅/通讯作者

云南民族民间石斛类药材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25(13)

18

马晓惠/第一作者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Tanshinones and Phenolic Acid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Molecules

2015,20(9)

19

杨竹雅/通讯作者

HPLC法同时测定长喙乌头中3种主要二萜类生物碱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

2015,35(10)

20

杨竹雅/通讯作者

西南乌头根的生药学鉴别

时珍国医国药

2015,26(10)

21

吴 梅/第一作者

傣药铁刀木叶的生药学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5,26(7)

22

杨竹雅/第一作者

刺天茄的生药学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5,26(5)

23

杨竹雅/通讯作者

拳距瓜叶乌头的生药学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5,26(3)

24

杨竹雅/第一作者

Two new chalcones from Shuteria sinensis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5, 29 (20)

25

张 洁/通讯作者

民族民间药狭叶藜芦生药学研究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36(3)

3.专著

序号

作者/排序

专著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张 洁/编 委

《中草药经典图谱》

华夏出版社

2015年

2

张 洁/副主编

《高黎贡山药用植物》

科学出版社

2014年

3

杨竹雅/编 委

《中国药用地衣图鉴》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年

4

杨竹雅/编 委

张 洁/编委

《云南省中药材标准》七册(2005年版)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年

5

张 洁/参 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卷一、二、三、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6

张 洁/编 委

《滇南本草》增补版(第1、2卷)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年

7

张 洁/编 委

《云南民族药志》(第1卷)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2年

8

张 洁/编 委

《饮片图典》(解密中医处方)

华夏出版社

2009年

9

张 洁/编 委

《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10

张 洁/编 委

《本草纲目》精编图文本

华夏出版社

2004年

11

张 洁/副主编

《常用中药原色图集》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3年

4.专利

作者

专利名称

年限

国别

专利授权号

转让情况

杨竹雅; 谭文红; 马晓霞; 钱子刚; 卫莹芳; 杨树德; 张宝洪

一种从厚朴叶中制备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方法

2014年11月26日-2034年8月7日

中国

CN201410386682.4

转让至昆明全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转让金额5.0万元。

相关知识

播种希望,让“艾”发芽 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开展艾草种植活动
中药原植物鉴定图典
中药药剂学—智慧树网
医药学院百草协会开展“药韵传承,研思致远”——花类中药鉴定学研讨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榕树家发布“中药材饮片基因身份证鉴定系统”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预告:我校中药学院副教授袁颖讲授《药食两用 吃出健康来》
中药学院举办“本草有‘艾’,一路生花”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
《名贵珍稀药材鉴别图册
202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普查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室外教学基地

网址: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科室设置· 中药鉴定教研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338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药文竹的作用与功效及使用方法
下一篇: 9熄风法在温病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