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科技工具箱”扎根果园,给老果树换“发型”、为土壤补营养、给大棚控棚温、为梨树解束缚,让一颗颗果子从“蔫头耷脑”到“精神抖擞”……在太原市阳曲县的田间地头,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的博士团队用实际行动,让果园变成科技兴农的试验田。
博士团队为果树“开药方”
“这果树和人一样,得剪剪‘刘海’才精神!”在阳曲县北留村的苹果园里,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杨盛带领团队拿着修枝剪,给果农演示高光效树形改造。
2015年博士毕业的杨盛,是梨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负责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始终如一致力于将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融合,做调研、搞培训,引领果农致富增收。
杨盛为果农授课
北留村这片种了十几年的老果园,曾因枝条长得乱七八糟,阳光照不进、养分跟不上,结出的果子一半青一半红,卖不上价。博士团队来了之后,先给果树“做体检”。哪些是过密枝?哪些是病虫枝?哪些枝条在“抢营养”?然后拿着修枝剪“下狠手”——疏除过密枝给果树减负,剪掉病虫枝给果树治病,树干落头则给果树换“发型”,让阳光能均匀照到每片叶子上。除了剪枝,博士们还教大家疏花疏果。“就像养孩子,多了养不精。”杨盛蹲在果树下手把手教果农算“负载量”。几个月下来,果园变了样。曾经挤成一团的枝条变得疏密有致,枝头的果子个个“肤色均匀”。果实着色均匀度提升30%,以前卖不上价的“阴阳果”少了大半。
土壤是果树的“胃”,“胃”不好,果子的气色怎么好?在阳曲县录古咀村的桃园里,杨盛博士团队的土壤改良方案正在见效。曾经这片桃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只有1.2%,结出的桃个头小、甜度低,连病虫害都比别处多。但博士们的“药方”很实在——给土壤“加餐”。他们带着果农种“果园草”,草长高了割下来埋进土里,就成了天然有机肥;在树盘铺地布,既能保墒又能抑制杂草,腐烂后还能当肥料。沃土增肥,慢慢把“板结胃”调成“健康胃”。病虫害防治也换了新思路。以前果农见虫就打药,现在博士们教大家辨虫下药。如今的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2%增加到1.8%,病虫害防控效率提高2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了近三成,枝头的桃沉甸甸的,咬一口汁水四溅,博士的“营养餐”,让桃子“吃”出了“精气神”!
“科技手术刀”帮果树科学生长
“樱桃娇贵得很,温度高了损肤质、温度低了伤气色,住进温棚里,才能慢慢养出好皮肤。”在阳曲县芦家河村的车厘子大棚里,吕英忠博士团队给果农演示温湿度调控术。这片大棚樱桃曾因管不好温度,年年坐果少、品质差,博士们来了之后,才给樱桃找到了“舒适区”。先给樱桃树“整枝形”,团队成员聂国伟研究员拿着拉枝绳,给枝条“摆姿势”,回缩、摘心、开角,一番操作下来,原本乱蓬蓬的树冠变得整齐有序,阳光能照进每一层枝条。然后是“喂营养”,博士们根据樱桃不同生长期的需求,调配氮磷钾肥料。最关键的是“控温棚”,夏天棚里温度超30摄氏度,架起通风扇、喷雾降温;春天遇上倒春寒,就开辅助加热设备。采果后的“病虫害防治”也不含糊,红蜘蛛、梨网蝽会让叶子早落,果农喷生物农药,配合清园消毒,把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今年芦家河村的车厘子,个头比去年大了一圈,甜度也大大提高。
“果树也怕‘虚胖’,枝条太密反而长不壮!”在芦家河村的梨树采摘园里,李俞昕博士拿着修枝剪,给果农演示“精准瘦身”技术。这片果园曾陷在“多枝即多果”的误区里,果农们舍不得剪枝条,觉得枝繁叶茂才能多结果,结果枝条层层叠叠像盖了层厚被子,阳光压根钻不进内膛,梨树成了“闷葫芦”——挂果稀稀拉拉,果子又小又涩,产量一年比一年低。博士们来了,先给梨树“松绑”。“不是枝条越多越好,得让每根枝条都晒到太阳、得到养分。”他们带着果农疏除过密枝、交叉枝,给树冠“开天窗”,阳光瞬间能洒满果园。不光剪枝,团队还搞起“全方位调养”,在60亩示范基地里,推广老梨园提质增效、沃土增肥、绿色防控等技术,给土壤喂“有机肥餐”,用黄板、性诱剂对付害虫,硬是把“粗放管理”调成“标准化模式”。效果来得实实在在,示范梨园亩产突破2500斤,技术还辐射到周边300亩果园。今年的梨子像“喝”足了营养液,个头比去年壮实一圈,甜度高。
当果树在“科技手术刀”下学会科学生长,当土壤经“营养调配”懂得均衡供给,当大棚靠“智能温控”守住细腻肤质,当梨园通过“精细管理”收获精致果实,一颗颗饱满的果实里,便藏着科技“整容”后的丰润与精致。
这场果园的“科技整容”,正是阳曲县“博士小院”用科技为乡村振兴“塑形焕颜”的生动实践。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博士团队以科技为“整容利器”、土地为“改造画布”,让果园完成了从“普通长相”到“精致品相”的升级,更培育了科学种植的“审美理念”。未来,科技兴农的“整容种子”将在更多阳曲乡土扎根结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新动能。
相关知识
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给农业配备 “智慧大脑” 打造乡村振兴新范式
汪小敏整容前后照片对比(本身颜值就很高)
整容花多少钱
朝颜、夕颜、昼颜、夜颜
朝颜、夕颜、昼颜、夜颜——读《梅园草木花谱》
中国林科院助力衢州打造林改“绿色样板”
院所研学+基地实践:建筑工程学院菌繁业茂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产学研活动
科技特派员颜福花:8年选育出猕猴桃新品种 助力产业发展
“追种子”的博士
肥料专家隋常玲:博士扎根田头14年 科技助农增收
网址: 博士团队让乡村“改颜换貌”——阳曲果园的“科技整容”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3665.html
上一篇: “石板荒坡”绿色逆袭故事: 4万 |
下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王永兰:建议支持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