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市
微
气
候
优
化
策
略
数值
模
拟
技
术
研
究
R
e
s
e
a
r
c
h
o
n
t
he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o
n
T
ec
hn
o
lo
gy
o
f
U
r
ba
n
Mi
c
r
o
c
l
im
a
t
e
O
p
t
i
m
i
z
a
t
io
n
S
t
r
a
t
e
gy
李
魁
山
1
王
峰
1
李
波
2
杨
海
松
2
1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
海
20000
2
;2
.
天津新金融
投
资有限公
司
,
天
津
300456
摘
要
近
些
年
来
国
内
外
基
于
气
候
环
境
和
节
能
方
面
的
研
究
己
经
开
始
从
房
间
和
建
筑
尺
度
向
城
市
街
区
尺
度
和
城
市
地
域
尺
度
扩
展
。
从
以
被
动
式
和
低
能
耗
为
目
标
的可持续建筑与城市设计方面最为有名的历
届
PLE
A
国际会议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变化的趋
向
。通过天津于家堡项目关于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的分
析
研
究城市微气候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
中图分类号
TU27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
-
814X
2012
-
05
-
13
-
0
3
1
概述
1982
年美
国
Miami
大学承办的首
届
PLEA
(
被动式及
低
能
耗
)
国际会议上与城市设计和气候有关的文章仅
有
3
篇
(
54
篇文章中
占
5.6%
)
而
到
2007
年新加坡国立大
学
PLEA
国
际
会议上
涉
及城市
室
外环
境
和微气
候
以及
城
市整体
节
能
目标的宣读论文就
有
52
篇
(
在
154
篇会议宣读文章中
占
33.8%
)
城市街区尺度和城市地域尺度方面的研究论文呈
明
显增加的趋
势
。现有的相关研究开始集中于城市选
址
、布
局
结
构
、建筑体量等对城市空气流动方
式
、城市空气质
量
、
城
市热岛效应、城市日照的影响等方面。
大学合作开展了城市微气候评价及其对当今欧洲和中国城
市
新发展的影响的系列研究等在此不作一一阐述。
在国
内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吴恩融教授利
用
CFD
技
术
以及日
照
物理模
型
模拟
分
析高密
度
城市
中
对于全
天
日
照
、自然通风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高密度城市中建筑相
互
尺度关系对于空气质量的影
响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
宅
研究中心邹经宇等人利用多尺度环境模拟的方法对城市不
同
尺度上的城市形
态
、资源和环
境
3
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列
相
关研
究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朱颖
心
、林波
荣
、李先
庭
等运用多种模拟技术对室外不同的热环境进行了大量相关
研
究
华南理工大学孟庆林教授对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室外热
环
境进行多方面的数值模拟研
究
重庆建筑大学罗
庆
、刘俊
以
实测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建筑群室外热环境进
行
数值模拟研
究
华中科技大学余庄教
授
、张
辉
、陈丽等
将
CFD
模拟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与城市气候关系
进行大尺度
城市地域模式相关研
究
华中科技大学陈宏博士利
用
CFD
祸合技术对小区室外热气候进行分
析
并使
用
SET*
评价
室
外热环境对行人的热舒适性的影
响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赵
敬
源博
士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教授根据西安的气象数
据
对街道在不同街道高宽比及不同绿化形式条件下的热环境
进
行数值模拟。
从研究的尺度来
看
房间和单体建筑等小尺度的气候
适
应性及节能研究已经相当成
熟
而中尺度模式如城市街区
的
2
国内外研究发展
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
也成为最近的热点问题
因此国内外众多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
建
筑微环境进行了研究。
美国普渡大学早
在
1979
年就运用计算机对城市微气
候
进行了模拟研
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运
用
CFD
技术进行
室
外风环境模拟研
究
美国
卡内基
—
梅龙大学建筑性能研究
中
心对建筑室内外进行了大量环境控制方面的模拟研
究
英
国
剑桥大学建筑系马丁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运用照明及热能
计
算方
法
(
L
T
法
)
与
Matlab
图像处理技术相结
合
开发程
序
对建筑群体进行综合能效建筑区域规
划
并总结出能效建
筑
规划设计方
法
英国诺丁汉姆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和北京清
华
相关知识
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微气候适应性城市 北京城市街区绿地格局优化方法
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微气候改善和优化的城市街区形态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局地微气候模拟
城市微气候改善策略
城市微气候调节策略研究.pptx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城市针灸”视域下居住区微气候优化的绿地设计研究
城市微气候改善措施
网址: 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811.html
上一篇: 如何解决变电站微气候的影响 |
下一篇: 城市微气候改善与宜居环境营造.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