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史天宇:桐花伴笔舞,红土育文心|兰考书香张庄文学盛会侧记

史天宇:桐花伴笔舞,红土育文心|兰考书香张庄文学盛会侧记

作者:史天宇

八月的兰考,秋阳将黄河故道的风染得温润,红墙黛瓦的书香张庄里,桐花虽已谢去,却仍有满村墨香萦绕

2025年8月23日至24日,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在此铺开文学的长卷,一场集表彰、交流、研学于一体的文学盛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徐徐展开。

作为协会理事,我有幸置身其中,以笔墨为舟,在红色文化与文学梦想的交汇处,见证一场关于热爱、传承与启航的盛会

初抵书香张庄时,村口领导人视察兰考时来到张庄”的标识牌格外醒目。

十年光阴荏苒,昔日的村庄早已换了新颜——平整的柏油路串联起青砖小院,墙面上“焦桐常青”的彩绘与“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标语相映成趣,空气中既有农田的清新,更有书卷的芬芳。

这便是兰考,是焦裕禄同志用生命耕耘过的土地;如今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便是书香张庄,是文学与大地深情相拥的所在,为我们这场文学之约埋下了最厚重的底色。

23日上午,2025年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征文大赛表彰会、增补理事成员见面会、写作创业启航会“三会合一”,在书香张庄会议室内拉开帷幕。

会议开始前在书香张庄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桐花书馆。这座由老校舍改造而成的书馆,保留了旧时的木质梁架,书架上摆满了文学、历史、农业技术等各类书籍,角落里的“焦桐读书角”专门陈列着与焦裕禄同志相关的著作。

几位村民正坐在窗边看书,阳光落在他们翻动书页的手上,岁月静好,令人动容。

随后,我们走进张庄戏院。斑驳的戏台、褪色的戏服、墙上悬挂的“兰考民间戏曲展演基地”牌匾,诉说着这里的文化底蕴。

导游说,以前村民看戏要走好几里路,现在戏院不仅能看传统豫剧,还会定期举办文学讲座、诗歌朗诵会,“去年重阳节,我们还在这里办了‘写给家乡的诗’活动,好多老人都上台念了自己写的打油诗呢!”话语间,满是对如今文化生活的满足

而在老村室,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旧物——焦裕禄同志当年用过的搪瓷缸、记载村庄变迁的台账、村民早年的生产工具,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

对比如今老村室旁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电脑、打印机、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鲜明的反差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兰考的变化,是一代代人用汗水换来的;张庄的幸福,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深情牵挂

随后我们到会议室开始2025年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征文大赛表彰会暨增补理事成员见面会、写作创业启航会活动。阳光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洒在摆满荣誉证书的长桌上,也洒在每位与会者眼中

协会主席张晓亮的致辞掷地有声,他回顾了协会一年来的创作成果,勉励大家“以笔为犁,深耕生活,让青少年文学之花在中原大地上绽放”。

当轮到增补理事交流发言时,我的心不由得泛起波澜。走上讲台,看着台下三十余张饱含期待的面孔——有深耕文学多年的前辈,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作者,更有带着一腔热忱的会员朋友,我忽然想起焦裕禄同志当年在兰考的场景:风沙漫天中,他拄着拐杖走遍全县120多个村庄,用脚步丈量土地;病痛缠身时,他仍在油灯下起草治理“三害”的方案,用信念点燃希望。

焦裕禄同志曾说:"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握紧话筒,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作为新时代的文学工作者,我们的‘奇志’,便是用文字记录时代变迁;我们的‘换新天’,便是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作品,看见河南的发展、中国的力量

此次增补为理事,对我而言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我将积极参与协会工作,协助组织更多优质活动,同时在创作中融入兰考精神,让文字既有温度,更有力量”。

话音落下时,台下响起的掌声与窗外的鸟鸣交织在一起,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文学的凝聚力,也读懂了“理事”二字背后沉甸甸的使命。

表彰环节的温情,为23日下午的活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晓亮主席为征文大赛获奖会员一一颁发荣誉证书与 “仁义礼智信” 花生礼盒 —— 这份带着兰考乡土气息的奖品,远比精致的摆件更有深意:它既是对创作成果的肯定,也暗喻着文学创作如培育花生般,需历经深耕、浇灌,方能结出饱满的果实。

获奖者们捧着证书与礼盒,脸上的笑容里既有收获的喜悦,更有对未来创作的笃定。合影时,阳光恰好落在他们肩头,那一刻,荣誉不再是冰冷的名词,而是成了照亮前行之路的光。

23日晚我和梦情监事长、涂刚、白浩扬理事一起参观了兰考四面红旗纪念馆与焦裕禄纪念林。

在四面红旗纪念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四个展区,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方式,再现了兰考人民在焦裕禄同志带领下,与风沙、盐碱、内涝“三害”抗争的壮举

看着展柜里焦裕禄同志起草的《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字迹工整却透着急促,仿佛能看到他在病痛中伏案工作的身影;看着馆内记载“焦书记冒雨送粮”“带病查风口”的故事,我们红了眼眶

而在焦裕禄纪念林,那棵由焦裕禄同志亲手栽种的焦桐枝繁叶茂,树干粗壮挺拔,树荫如盖。

我们站在焦桐下,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名言:“我是您的儿子,是贫下中农的儿子,我活一天,就要为人民干一天”。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焦桐在回应着我们的敬意,也像是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

24日上午的写作启航会,为这场盛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理事、省青少年作协监事长梦情,以自身创作经历为蓝本,分享了文学青年的成长路径。

他特意借用著名作家南豫见的 “三行” 准则,为在场者指明方向:

一是作品要行——这是立足的根本,没有过硬的作品,再响亮的名头也没用;二是要有人说你的作品行——这需要我们主动交流,在碰撞中提升自己;三是说你作品行的人要行——这要求我们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断拓宽眼界。

这“三行”准则,看似简单,却道破了创作的真谛:所有的成功,都源于对作品的敬畏、对交流的开放、对成长的渴望

河南省青少年作协副秘书长、“新媒体创作指导专家”秦林涛,则再次聚焦新媒体领域,结合前一天的分享,进一步拆解“文学创作者如何实现新媒体IP打造与变现”的细节

从账号定位的“差异化策略”,到内容创作的“用户思维”,再到流量变现的“多元路径”,他用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逻辑讲得清晰透彻,让不少创作者直呼“受益匪浅”。

最后,河南省青少年作协执行主席常乐的总结发言,为这场盛会注入了更长久的力量

“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欢快的大会、有意义的大会。” 他的声音里满是欣慰,随后以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伟大的命运”为题,寄语所有会员,“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我们身边有许多伟大的人,他们的故事值得被书写;而每个人的命运,都能在与时代、与他人的连接中,变得更加伟大

希望大家珍惜时光、珍惜协会这个平台、珍惜每一次活动机会,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写作,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两天的活动转瞬即逝,踏上返程的汽车时,夕阳正为兰考的天空镀上一层金边。回望书香张庄,桐花书馆的轮廓渐渐远去,但心中的感动与思考却愈发清晰。

这次盛会,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新媒体变现的技巧、协会工作的思路,都将成为我未来创作与服务的助力;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我更加明白,文学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消遣,而是要扎根大地、贴近人民,用有血有肉的文字,记录时代的脉搏,传递向上的力量。

焦裕禄同志曾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当年,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靠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如今,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前行,同样需要这份豪情——面对创作的瓶颈,要敢于突破;面对时代的要求,要勇于创新

未来,我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一方面深耕创作,将兰考的红色故事、张庄的乡村变化融入文字,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温度;

另一方面积极履行理事职责,协助协会组织更多“文学+研学”“写作+创业”的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作者在实践中成长。

车窗外,黄河故道的晚霞绚烂夺目。这场兰考之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启航

带着焦桐的绿意,带着书香的芬芳,带着 “敢叫日月换新天” 的信念,这些文学创作者终将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少年作家的精彩篇章——他们的文字,会带着兰考红土的温度,带着焦裕禄精神的力量,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永不褪色的光芒

作者简介

史天宇,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南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南阳市摄影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委员,有文章发表在央广网、学习强国、南阳日报等平台。

相关知识

人民的节日 民乐的盛会——2023兰考桐花节盛大开幕
兰考桐花节开幕 泡桐花开 千顷澄碧
兰考乐器与桐花蜜的特色经济
桐花蜜,最能代表兰考的兰考特产
【向两会报告】满城书香点亮文明之光 ——“读城·书香常德”全民阅读品牌建设综述
作家的“阅读史”与“文学课”
书香伴花香 嘉州绿心公园里有个免费的书屋!
花香伴书香 营造阅读氛围
“花韵颂师,书香育心”教师节特色活动圆满举行
关于花诗的诗句有哪些?

网址: 史天宇:桐花伴笔舞,红土育文心|兰考书香张庄文学盛会侧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44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经全力抢救无效,她不幸离世!年仅
下一篇: 书籍《论生命之短暂》相关句子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