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2021-2022年产季的面积为16,466公顷。但是羊肚菌种植的风险却很大,不仅因为菌种菌种易退化,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更因为栽培过程需要精细管理。
在各种羊肚菌病虫害中,红脚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症状为发病初期可见整个菌柄呈淡黄色,随后颜色逐渐加深并从基部开始蔓延出明显灰黑色斑块,菌柄横截面明显可见乳白色和黑色的病变组织,子实体明显可见丧失活力,不再生长;后期随着灰黑色斑块逐渐蔓延至整个菌柄,子实体枯萎,最后腐烂。文献报道,引起羊肚菌红脚症的有细菌、轮状镰刀菌(Fusarium nematophilum),也有人认为是低温期营养积累不足等因素,但是其具体的原因仍不清楚。
为了探索羊肚菌发生红脚症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技术对红脚菇(R)和正常菇(N)进行了测定。转录组数据显示,R组和N组之间有几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在酪氨酸,核黄素和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中显着富集。同样,差异积累的代谢物主要被分配到代谢途径,包括酪氨酸、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此外,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联合分析显示,酪氨酸代谢是最显著富集的途径,其次是ATP结合盒(ABC)转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
我们将转录组测序的数据与之前报道的轮状镰刀菌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发现整体的比对率只有低于0.1%,说明本研究所采的红脚症样品不是由于轮状镰刀菌感染引起的。故此,我们推测羊肚菌红脚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单独或协同引起。
相关研究成果以“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profil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red-stipe symptom of morel fruiting bodies”为题发表在JCR一区、中科院二区杂志Journal of Fungi(影响因子:5.724)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杨驰助理研究员和江晓凌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院食用菌生理与栽培学科首席科学家林衍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文图/食用菌所 杨驰)
相关知识
青海省高原羊肚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与栽培技术改良取得新进展
2023年羊肚菌最新价格走势,羊肚菌价格走势图片最新
新技术让羊肚菌实现四季生产
昆明植物所羊肚菌多糖研究获进展
羊肚菌“历险”记
羊肚菌栽培研究现状
羊肚菌菌种
应用真菌团队在梯棱羊肚菌遗传转化研究上取得突破
昆明植物所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羊肚菌红脚病怎样防治
网址: 食用菌所羊肚菌红脚症研究取得新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8198.html
上一篇: 自主种植羊肚菌 新桥社区探索集体 |
下一篇: 羊肚菌科真菌生态生活方式与基因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