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提升豇豆品质有套“组合拳”(创新故事)

提升豇豆品质有套“组合拳”(创新故事)

提升豇豆品质有套“组合拳”(创新故事)

2025-01-13 06:11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喻思南

正值海南豇豆上市时节,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一块试验田里,豇豆花开正盛,豇豆挂满枝头,等待收获。

“瞧,这里的豇豆长得多好,从头到尾绿油油的。”手捧一把豇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蔬菜所”)谢文研究员告诉记者。

豇豆是海南冬季瓜菜的主要种植品种,然而,其生产过程饱受蓟马等虫害的侵扰。谢文介绍,影响豇豆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症结在“花”。蓟马等害虫喜欢藏匿在豇豆花中,但豇豆花独特的结构,给害虫提供了保护屏障。采用传统施药方式,无论药剂向上喷还是向下喷,都无法有效接触包裹在“花口袋”中的虫体,因此防虫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研发绿色高效的防控技术,科研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释放天敌、种植生态植物、采用物理诱杀等,这些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受很多复杂环境因子影响,效果并不稳定,而且操作比较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202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牵头,协同多家单位,深入豇豆主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向老百姓收集豇豆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三亚崖州蹲点开展调查,研发简单、高效、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经过长期24小时的田间观察,谢文团队发现,蓟马适宜的活动温度约为25摄氏度,活动高峰期大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之间,每日早上7点前和晚上8点后几乎不活动,这打破了过去人们以为蓟马昼伏夜出的认识。

蓟马等害虫的消长动态规律又是什么?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如何发生?科研人员通过系统调查,发现蓟马在豇豆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其中苗期危害较轻,爬蔓期种群数量开始增加,开花结果期危害严重,且蓟马数量随着花期变化存在多个高峰期。

蓟马如何进入花中?与花的形成和脱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团队成员白天开展田间调查及其生物生态学研究,晚上在田间捡拾掉落在地上的花,终于找到了防治突破口,即在蓟马“睡觉”时,连同它和“床”一起“搬”走。

如何快速高效“搬床”,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团队联合企业研发了吸花机,筛选出载花网,构建了一套防治豇豆主要害虫的新技术。主要操作流程包括:一喷,在苗期和爬蔓期根据蓟马种群数量精准施药1—2次,以压低蓟马种群基数;二摇,在清晨4点30分至7点之间摇动植株,或借助吹风机,加速前一天开放或受害花朵的自然脱落;三吸,利用吸花机收集并粉碎载花网上掉落的花朵,彻底消灭其中潜伏的大量蓟马等害虫。

谢文介绍,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豇豆全生育期可减施药剂60%至70%,不仅对蓟马的防控效果超过85%,还可减少青虫、豆荚黑尾对豇豆的危害。相比全覆盖式防虫网种植方式,该技术对豇豆的种植管理要求更简单,而且节省了成本投入。

该研究先后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我们将加强研究,开发出更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且经济效益好的绿色防控新技术,为豇豆品质安全‘保驾护航’。”谢文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3日 19 版)

正值海南豇豆上市时节,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一块试验田里,豇豆花开正盛,豇豆挂满枝头,等待收获。

“瞧,这里的豇豆长得多好,从头到尾绿油油的。”手捧一把豇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蔬菜所”)谢文研究员告诉记者。

豇豆是海南冬季瓜菜的主要种植品种,然而,其生产过程饱受蓟马等虫害的侵扰。谢文介绍,影响豇豆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症结在“花”。蓟马等害虫喜欢藏匿在豇豆花中,但豇豆花独特的结构,给害虫提供了保护屏障。采用传统施药方式,无论药剂向上喷还是向下喷,都无法有效接触包裹在“花口袋”中的虫体,因此防虫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研发绿色高效的防控技术,科研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释放天敌、种植生态植物、采用物理诱杀等,这些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受很多复杂环境因子影响,效果并不稳定,而且操作比较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202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牵头,协同多家单位,深入豇豆主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向老百姓收集豇豆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三亚崖州蹲点开展调查,研发简单、高效、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经过长期24小时的田间观察,谢文团队发现,蓟马适宜的活动温度约为25摄氏度,活动高峰期大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之间,每日早上7点前和晚上8点后几乎不活动,这打破了过去人们以为蓟马昼伏夜出的认识。

蓟马等害虫的消长动态规律又是什么?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如何发生?科研人员通过系统调查,发现蓟马在豇豆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其中苗期危害较轻,爬蔓期种群数量开始增加,开花结果期危害严重,且蓟马数量随着花期变化存在多个高峰期。

蓟马如何进入花中?与花的形成和脱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团队成员白天开展田间调查及其生物生态学研究,晚上在田间捡拾掉落在地上的花,终于找到了防治突破口,即在蓟马“睡觉”时,连同它和“床”一起“搬”走。

如何快速高效“搬床”,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团队联合企业研发了吸花机,筛选出载花网,构建了一套防治豇豆主要害虫的新技术。主要操作流程包括:一喷,在苗期和爬蔓期根据蓟马种群数量精准施药1—2次,以压低蓟马种群基数;二摇,在清晨4点30分至7点之间摇动植株,或借助吹风机,加速前一天开放或受害花朵的自然脱落;三吸,利用吸花机收集并粉碎载花网上掉落的花朵,彻底消灭其中潜伏的大量蓟马等害虫。

谢文介绍,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豇豆全生育期可减施药剂60%至70%,不仅对蓟马的防控效果超过85%,还可减少青虫、豆荚黑尾对豇豆的危害。相比全覆盖式防虫网种植方式,该技术对豇豆的种植管理要求更简单,而且节省了成本投入。

该研究先后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我们将加强研究,开发出更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且经济效益好的绿色防控新技术,为豇豆品质安全‘保驾护航’。”谢文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3日 19 版)

(责任编辑:杨光宇)

相关知识

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有了一套“组合拳”
科技日报|聚焦: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有了一套“组合拳”
安阳:打出杨柳飞絮标本兼治“组合拳”
​海南日报关注
湿地花卉景观双提升 武汉使“组合拳”打造大美“湿地花城”
科学城这套金融“组合拳” 孵出了科研成果转化的“种子”
念好“紧”字诀 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
网友热议:以“组合拳”科学防治花粉过敏
打好科技“组合拳” 助推我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舌尖农安“迎大考” 豇豆治理“答好卷”

网址: 提升豇豆品质有套“组合拳”(创新故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66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绘本故事《奶奶的菜园
下一篇: 一年级小学生讲故事比赛适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