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底蕴深厚、氤氲古今。千年华夏文明,正是从这16万平方千米的黄土地上诞生,继尔漫延全国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河南这块宝地上孕育文明的同时也诞生了许多非物质文化,叶雕便是其中之一。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叶雕

  叶雕,又称剪叶。叶雕艺术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新的艺术形式。以秋天成熟自然脱落的叶子或以从树上摘下来的叶子为材料,在叶子上结合现代技术,通过手工在落叶上,精雕细琢,雕刻出精美的图案。每一片叶雕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这小小的叶子下是积淀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叶雕起源于周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司马迁《史记》卷,第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内记成王“削桐叶为圭”之事。叶雕薄如轻纱,精巧细密,但是其中蕴藏的内涵却极其丰富,给予人们以美的愉悦和美的感受,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也造就了叶雕别具一格的美感。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叶雕制作工序复杂、技艺难度高

  叶雕制作周期长,雕刻之前从叶子的采集、选叶、清洗、创作、压干到后处理就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制作工序就有几十道,其中单是叶子的选择就十分讲究:要考虑季节,树叶的质感、色彩、成熟度、韧度等方面,采集时还要注意不能划伤叶子。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叶子晾干后就要进行削脉,即把叶面上突出的叶脉削平;运刀要稳且缓,要将叶柄部分削得与叶子薄厚一致。挑选材料、处理叶片上尚如此精细,更别说雕刻时技艺难度之高了。

  雕刻刀法也有讲究,在创作作品时通过阴刻、阳刻这两种手法来体现作品层次,阴刻就是将原稿的图案部分刻掉,使图案凹陷下去。阳刻正好相反,是将原稿图案以外的空白部分刻掉。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叶雕创作时常用的行刀方法有:横向行刀、竖向行刀和弧形行刀三种,握刀时像用毛笔写字时一样,使刻刀垂直向下,刀锋向内与手心方向保持一致,沿着图案的线条进行雕刻。叶雕作品异常精美,图案丰富、工艺精密非比寻常,雕刻的过程中叶片质脆,易断,压干后又易破碎,所以每个制作环节都要严格操作,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一片叶子,一把刻刀,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上文化集中起来,饱含传统艺术的文化与审美特征,可是在历史的演变中,这门盛极一时的复杂技艺也敌不过时光变迁,逐渐没落。如今精通这门技艺的手艺人,全国只有三位,其中就有居住在河南郑州的“左丘叶雕”传人刘政。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春来秋去,花开花落,叶雕是大自然的艺术,是民间能工巧匠执刀刻下的艺术瑰宝,每一刀的美都让人赏心悦目。相信只要还有这些手艺人坚持,这刻在树叶上的艺术在千百年后仍能晔晔生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李邹邹

  更多精彩尽在中原学宫~欢迎关注。

相关知识

【盆景技艺】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非遗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毛猴制作技艺
河南大爷用西瓜雕出十二生肖 果然高手在民间
震撼非遗—打铁花,民间绝技的前世今生。
即将面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千年绝技打铁花”
【福建民间风俗百图】指尖上的非遗——畲族竹编(斗笠)制作技艺
陕北民间剪纸
黄杨木雕:民间收藏的新宠
【非遗说】一把棕榈叶编出千年民间文化
“国风花韵”中国传统插花非物质文化艺术展正在中国馆举办

网址: 河南民间技艺“叶雕”,沉寂民间的千年非物质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86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聊城叶雕作品:叶上生花,七十二变
下一篇: 多彩非遗·艺术叶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