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 17 生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姓 名: 雷鸣 学 号: 21051140130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生物科学 学 院: 理 指导老师: 扎西次仁、普布、欧珠朗杰 索朗白珍、张勇群、龙力群 目 录 1.前言……………………………………………………………………3 1.1实习的目的…………………………………………………………3 1.2实习的意义…………………………………………………………3 1.3实习地简介…………………………………………………………4 1.4日程及路线…………………………………………………………5 1.5实习工具……………………………………………………………5 1.6动植物分布状况……………………………………………………5 2.实习内容与结果………………………………………………………6 2.1植物部分……………………………………………………………6 2.2动物部分……………………………………………………………11 2.3结果与讨论 ………………………………………………………15 3.实习心得与体会……………………………………………………16 4.建议与意见…………………………………………………………16 5.参考文献……………………………………………………………17 前言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每一名学习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通过一年的动植物理论学习,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了更牢固的掌握,我们在2013年7月13日,在扎西次仁、普布等六位老师的带领下,和生物技术班的同学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林芝野外实习。 这次野外实习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1.1实习的目的 (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2)去林芝的路上有丰富的自然带分布,以及那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思考。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5)通过实习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骤,初步掌握野外研究方法。 1.2实习的意义 (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 (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 (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3实习地简介 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内与 HYPERLINK /view/51701.htm t _blank 昌都、 HYPERLINK /view/51803.htm t _blank 那曲、 HYPERLINK /view/1153.htm t _blank 拉萨、 HYPERLINK /view/51435.htm t _blank 山南等地市相邻,外与 HYPERLINK /view/2174.htm t _blank 印度、 HYPERLINK /view/7227.htm t _blank 缅甸接壤,平均 HYPERLINK /view/36833.htm t _blank 海拔3100米,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所有山脉都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雅鲁藏布江从朗县进入 HYPERLINK /view/642686.htm t _blank 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 HYPERLINK /view/83985.htm t _blank 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 HYPERLINK /view/29284.htm t _blank 印度洋。热带、 HYPERLINK /view/93914.htm t _blank 亚热带、温带及 HYPERLINK /view/1480577.htm t _blank 寒带气候
相关知识
天目山植物学野外实习纪实
2023野外实习——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天目山动物学实习纪实
如何进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医药学资料).doc
学院花卉课题组里实习总结
2023年浙江大学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千岛湖)计划
大学生生态学野外实习总结.doc
生态学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汇总.doc
生物学野外实习
网址: 野外实习课题.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8889.html
上一篇: 西藏色季拉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在 |
下一篇: 梵净山冷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