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宋画中的11幅写生花卉名作,小中见大的美学智慧

宋画中的11幅写生花卉名作,小中见大的美学智慧

在宋元时期的花鸟画中,写生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腻感知。

这些画作以咫尺绢素,浓缩了四季风物之美,既承载着画家“格物致知”的追求,又暗藏吉祥寓意与哲学思辨。

图片

北宋 赵昌 写生杏花图

作为北宋“写生第一人”,赵昌以清晨露水未干时观察花卉闻名。

这幅藏于台北故宫的扇面画《杏花图》,仅25.2×27.3厘米的尺幅间,一株杏花如堆霜集雪,花瓣以bai粉层层晕染,勾线细若游丝,嫩枝与老干分别采用没骨与皴擦技法,刚柔并济。

宋人评其“设色如新,年远不退”,正是对赵昌“对花调色”写实主义的印证。

杏花象征科举高中的吉祥寓意,更让这幅小品承载着士人的精神向往。

图片

南宋 林椿 写生玉簪图

林椿师承赵昌,却将写生推向极致。

《写生玉簪图》中,白玉簪亭亭玉立,叶片以墨线勾勒后填染翠色,蝴蝶纤毫毕现的触须与翅膀脉络,展现出“极写生之妙,宛然欲活”的境界。

图片

南宋 林椿 写生海棠图

《写生海棠图》将海棠或灼灼盛开,或含苞欲放的形态生动地展现出来,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仿佛是从真实的海棠树上摘取下来一般,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 “写生” 的特点,完美展示了大自然中海棠花的美丽姿态。

图片

南宋 卫昇 写生紫薇图

紫薇因“百日红”别名成为画家钟爱的题材。

卫昇的《写生紫薇图》以23.8×25.3厘米册页,呈现一枝紫薇的盛放之姿。

花瓣用bai粉打底后施以胭脂,花蕊以金线勾勒,叶片正反面的汁绿与赭石晕染差异,暗含光影逻辑。

画中紫薇“蕊丝如穗、皱褶细碎”的刻画,与后世文人画的写意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堪称南宋院体工笔的典范。

图片

南宋 佚名 碧桃图

宋代画院制度催生了大批无名大师。如《碧桃图》用“双勾填彩”法描绘红白碧桃,花瓣多达数十层晕染,桃干顿挫的笔触如书法般苍劲;

图片

南宋 佚名 丛菊图页

《丛菊图页》以24×25.1厘米纨扇,将秋菊的盛放与残败并置,叶片以赭石、汁绿、藤黄区分老嫩,暗含“荣枯有时”的禅意;

图片

南宋 佚名 夏卉骈芳图

《夏卉骈芳图》更将锦葵、栀子、百合共绘一图,通过曙红、白粉、藤黄的色彩交响,谱写夏日群芳的视觉乐章。

图片

南宋 吴炳(传)出水芙蓉图

南宋院体对荷花的诠释充满戏剧性。

《出水芙蓉图》以特写镜头聚焦一朵红莲,花瓣如丝绸般柔滑,莲蓬的立体感甚至超越现代摄影;

图片

南宋 佚名 荷花图

《荷花图》则捕捉风中摇曳的瞬间,金线勾瓣与翻卷荷叶形成动与静的对话。

两幅作品虽皆属工笔,却前者端庄如大家闺秀,后者洒脱似江湖侠客。

图片

南宋 艾宣 写生罂粟图

宋人善用谐音与象征传递祝福。艾宣《写生罂粟图》描绘并蒂罂粟,“罂粟”谐音“英雄”,并蒂则喻夫妻和美;

图片

五代十国  徐熙 写生栀子

徐熙《写生栀子》中,雀鸟逐蜂构成“封(蜂)爵(雀)”意象,栀子花的“金盏银台”造型更被附会为富贵吉祥。

这些隐秘的文化代码,让花鸟画成为文人雅士的精神投注。

从赵昌到徐熙,从杏花到栀子,这些画作虽多不盈尺,却凝聚着宋人对自然最虔诚的观察。

今日重读这些作品,不仅是对技艺的惊叹,更是对古人“一花一世界”生命观的致敬。

正如乾隆在《夏卉骈芳图》上的题诗:“无名名之始”,或许正是这种对微小生命的凝视,成就了中国艺术最深邃的哲学内核。

喜欢此内容的人也喜欢:

南宋墨梅大师——扬无咎

南宋花鸟画欣赏

两幅图让我们学会了宋人插花的艺术

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 加入书画交流群

相关知识

宋画中的11幅写生花卉名作,小中见大的美学智慧
花卉写生技法教程
宋徽宗花鸟画中的写生意识探究
宋画中的陶瓷花器图像研究
宋画中的“容器插花”图像研究
宋画中的“容器插花”图像研究(70页)
花卉的写生要注意什么
花卉写生
宋画中的陶瓷花器图像研究.pdf
技法 | 工笔画花卉的写生方法

网址: 宋画中的11幅写生花卉名作,小中见大的美学智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41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美育课堂 | 叶芃:《百花图卷》
下一篇: 宋吟可艺术作品赏析:形态生动、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