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264期 美育
宋代佚名《百花图卷》,无款,纸本墨笔,全卷纵31.5cm,横1679.5cm,故宫博物院藏。全图运用工笔细致渲染,图中物像用细线勾描,墨色多层晕染,把花草姿态的偃扬起伏、花瓣枝叶筋脉的凹凸刻画得很细致。花间分别点缀禽鸟、草虫、鳞甲等,颇具自然生机和情趣,生意盎然。整体画面统一而有变化,富有文人画审美清新自然的典雅格调,在艺术风格上有别于敷色妍丽的北宋院体花鸟画作品。
【宋】百花图卷(局部)
叶芃 素心集(牡丹)
在技法上,《百花图卷》主要以黄家双勾填彩的工笔技法为主,细笔勾勒,以淡墨代替颜色层层渲染。当然,整卷作品技法运用也不是一成不变,比如图卷首段的梅花的画法,接近扬无咎的风格略带写意意味。有一些局部勾勒墨染与白描兼用,还有的叶面上兼带没骨画法。技法的丰富和格调的清新淡雅、长卷的表现形式,带来区别折枝花鸟画的宽阔时空,改变了北宋院体后期的细谨和刻板,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种表现风格在宋代赵佶等画家的作品中也有所见,元代钱选、王渊、边鲁的墨笔花鸟于此格调亦有传承之意,对后来文人水墨写意花卉应有开启之功。
《百花图卷》牡丹花瓣临摹过程
《百花图卷》在造型上沿袭宋代绘画的写实性造型,对于物像的描绘观察细致,表现到位,神态生意俱足,是反映中国花鸟画造型规律的代表性作品。它舍弃宋院体妍丽厚重的色彩表现,把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工笔画物像造型具备的装饰性形式美感和写实绘画传神达意的意韵上来。单纯的墨色渲染看似简单,但对于造型却提出更高的要求,细致的单色渲染和造型的结合,给予更广阔的色彩想象空间,做到无色胜有色的境界,令人回味。
作为初学者,在临摹宋《百花图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百花图卷》的线描基本以高古游丝描为主要笔法,线条细挺流畅,弧度饱满有弹性,这样造成《百花图卷》的艺术造型十分饱满、简洁。因此在临摹时一定要注意对于线条笔法的仔细揣摩,才能再现出原作的精气神。
《百花图卷》牡丹花蕊临摹过程
《百花图卷》的墨色渲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以不浓不淡的墨色层层渲染,至少四至五遍以求达到《百花图卷》中明快而自然过渡的渲染效果。
《百花图卷》牡丹枝叶临摹过程
《百花图卷》原作中由于岁月久远以及磨损的原因,在墨色渲染的地方会有磨损的痕迹,因此临摹时,经过多次渲染之后,为达到松动和仿古的效果,用了些做旧的方法,比如使用细纱纸打磨,能够达到一定的仿磨损效果。无论方法如何,只要有助于画面表现,何乐而不为呢?临摹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原画各种画面效果的模仿来掌握绘画的各种技巧,一定程度上一个好画家必须是个熟练的技术工,然后才能更好地通过画面表达思想。
叶芃 写生长卷二(局部)
《百花图卷》的背景色,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包浆色调,十分沉稳,很好地衬托了《百花图卷》的画面,营造了意境气氛。所以临摹时对背景色的处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用颜色调配,调配适当也能表现出原作的背景色效果。不过一起流传下来的做旧方法也可以尝试一下,比如可以用稻草水、板栗壳、茶叶水等等染色,都能出一定的仿古色调。用一盒烟草泡在水里,一两天后过滤,加一些墨和颜色,罩染画面,即可以形成明亮而沉着的古旧黄色。要注意烟叶水只能在最后,因为它会造成熟宣严重漏矾,所以需要在渲染数遍完成之后,最后才用烟叶水罩染背景色。这个方法的成功使用也说明了所谓“画无定法”,技法不是问题,关键还是要看画画的人对于绘画的格调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新闻热线
邮箱:zgmsbvip@163.com
相关知识
美育课堂 | 叶芃:《百花图卷》牡丹解析
17米旷世巨制《百花图卷》何以成为中国花卉画史上的“百花之王”?
欣赏 |17米旷世巨制《百花图卷》何以成为中国花卉画史上的“百花之王”?
周之冕百花图卷欣赏
从宋代《百花图卷》看中国水墨工笔花鸟发展
明 周之冕画选 百花图卷
南宋绘画中的博物图谱——以旧传杨婕妤《百花图卷》为例
“牡丹美育”促五育融合
美育浸润│优秀美育案例分享:《摩登田野构建美育课堂——新海派乡村美育实践》
浙博四季课堂——博物馆里的十二花神 | 活动预告
网址: 美育课堂 | 叶芃:《百花图卷》牡丹解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4157.html
上一篇: 北宋描写梅花的诗句 |
下一篇: 宋画中的11幅写生花卉名作,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