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柑橘果实品质改善影响因素及品质提升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柑橘果实品质改善影响因素及品质提升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柑橘果实品质改善影响因素及品质提升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广西柑桔创新团队栽培岗位(nycytxgxcxtd-05-02);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 AB21220031)资助。

_袁洁等

柑橘是全球第一大类果品,也是中国南部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年产量最高的水果之一。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浙江和江西是我国9个主要的柑橘种植省份。2019年,我国柑橘面积256.09万hm 2 、产量4584.54万t,广西柑橘面积55.29万hm 2 、产量1124.52万t ,分别占全国柑橘面积的21.59%、产量的24.53%,面积与产量均排全国第一。广西人均占有198.7 kg,比全国人均占有的32.7 kg增加166 kg,比全球人均占有的20 kg增加178.7 kg,分别提高507.65%和893.5%。桂林市是广西柑橘种植面积最大的市区,占全区种植面积的29.96%。但广西柑橘严重依赖外销,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沙糖橘、沃柑、南丰蜜橘、蜜柚等果品价格持续低迷,部分果园亏本经营,管理水平和果实品质不同程度下降,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在鲜果供大于求、销售压力增大、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稳产提质增效已成为果农的当务之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柑橘果实品质改善影响因素和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的角度,综述了柑橘果实品质改善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1 近年柑橘果实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近年来,沙糖橘、沃柑、沙田柚、蜜柚、脐橙、温州蜜柑等不同程度存在果实整齐度差、糖度低、果皮粗糙、有病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风味淡、部分农药残留物超标等问题。

2 影响果实品质的自然环境因素

2.1 光照

柑橘是一种耐阴性较强的短日照植物,适宜的年光照时长1800 h。一定范围内,光照时长和强度越高,光能利用率越高,果实品质越好。经遮光处理的沃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9.91%、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6.21% 。郎彬彬等 研究表明,南丰蜜橘树冠上层及外围光照充足的果实品质更好,上东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22.37%)、内膛部位可滴定酸最高(1.80%)、下北部维生素C(Vc)含量最高(0.537 mg·g -1 )、下东部位固酸比最高(16.72)。

2.2 水分

柑橘生长所需年降雨量1000~2000 mm,空气湿度70%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300 mm时,椪柑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与降雨量呈正相关 (0.26和0.56);而纽荷尔脐橙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与降雨量呈负相关(-0.27和-0.45)。与正常浇水(含水量70%左右)相比,在含水量30%~40%的干旱胁迫下,温州蜜柑细胞分裂期、果实膨大期和连续干旱期总酸含量分别升高37.3%、31.8%、86%;果实体积分别下降22.5%、49.6%、65.7%,细胞分裂期干旱果实会出现高酸低糖的不可逆负面影响 。

2.3 土壤

柑橘生长对土壤的pH值、养分、通透性有严格的要求,适宜的土壤pH为5.5~6.5。添加石灰可调节土壤酸度,施用2.4 g·kg -1 石灰的土壤与对照相比,温州蜜柑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16.2%、固酸比增加21.8% 。土壤养分含量与果实品质有不同的相关性,氮含量与固酸比呈正相关(0.15)、有机质含量与可滴定酸呈负相关(-0.73)、钙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0.694)等 。

2.4 温度

柑橘生长的适宜温度23~30℃,大于10℃年积温4500~8500℃。一定温度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如在5~10℃和16~20℃,温度与椪柑果实总糖的相关系数为0.755和0.936,呈显著相关。9~11月有较大昼夜温差年份,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增加,尤其在果实即将成熟时,效果更明显。石姣姣等 研究认为,大棚可提高日温差0.2~10.8℃,塔罗科血橙的果实可食率提高2.5%、可溶性固形物提高5.4%、糖分含量提高13.8%,降低总酸含量8.5%。

2.5 海拔

海拔影响着气温、降雨量、风速等。李金强等 指出,从海拔来看,从江(316 m)比锦屏(550 m)低234 m,从江脐橙可溶性固形物比锦屏高23.1%、总糖高19.8%、总酸低25.6%。孙国超等 认为,海拔越高,黄果柑的果实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越高,最大达到12.25 g·100 g -1 和13.15%,可滴定酸与Vc含量越低,最小为0.66 g·100 g -1 和26.92 mg·100 g -1 ,但其果实综合品质与海拔高度无明显关系。

3 影响果实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

3.1 砧木

砧木选择应当考虑品种、环境气候和土质,优良的砧木可促进果实生长和提高果实品质。与香橙砧、酸橘砧沃柑果实相比,初果期枳砧沃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提高8.8%、18.3%,总糖含量提高5.8%、18.5% ,盛果期时,3种砧木沃柑的果实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

第1、2年结果的枳砧沃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5.33%,总糖12.08%、13.63%,总酸含量0.49%、0.56%,均高于香橙砧沃柑果实和红橘砧沃柑果实,第3年后不同砧木沃柑果实品质之间无明显差异 。以上研究均表明不同砧木会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

3.2 修剪技术

果树生长过程中需定期修剪整形,以提高通透性、改善光照条件、减少病虫为害等。研究发现,龙安柚修剪成Y字形和开心形比自然圆头形好,前两者的单果质量分别达到后者的1.12倍和1.03倍;Y字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10.33%、总糖含量为8.33%、糖酸比为13.54、固酸比为16.78,均高于其他树形果实 。与开门修剪、开天窗、回缩修剪相比,精细修剪果园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0.3、0.8和1个百分点,果实含酸量分别降低0.04、0.08和0.1个百分点,果实可食率、Vc含量无明显差异 。但目前修剪技术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不多,有待进一步加强。

3.3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为果树提供了更充足的养分,肥料中各种元素均会影响果实品质,如氮肥过多会导致果实晚熟,落果严重,果皮粗糙;磷肥过多会导致果汁含量降低、果皮增厚等;适量的钾肥可以提高Vc含量,但过量后果实增大、果皮变厚变粗糙。李冬莲等 认为减少施肥量,施用均衡营养肥(氮肥:磷肥:钾肥= 15.7:5.1:5.4) 使黄岩蜜橘果实有机酸含量降低0.08%,Vc含量增加42.7%、总糖含量增加31.1%。在施肥时添加硫酸锌和七水硫酸锌可增加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6.3%和10.9%,Vc含量提高19%和6.9%,总酸度降低32.1%和22.3% 。缺钙、镁、锌、硼、铜等生理病害的沃柑果树与正常果树相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8.1%、可溶性糖降低10.4%、总酸含量升高10.7% 。

3.4 病虫害防治

果实品质与病虫害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遇到大面积病虫为害会导致果皮受损、外观品质下降,甚至风味变淡或产生苦味。常见的病虫害有柑橘灰霉病、沙皮病、溃疡病、黄龙病、黄斑病、锈蜘蛛、蓟马等,导致果皮出现各种病虫斑或使果实风味变淡、有异味甚至无法食用。研究表明,患黄龙病的沙田柚与健康的沙田柚相比,叶片面积减少28.13%、果重降低45.62%、Vc含量增加26.44%,果实畸形、果皮变厚、果肉有苦味,严重影响了沙田柚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沃柑被锈螨危害后,单果重下降3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16%,危害7d、9d后,果实可溶性糖降低6%、8% 。

3.5 采摘时间

一般而言,金柑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采收,沙糖橘从12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采收。过早采摘,果实含酸量高、着色与品质差。郑桂霞 等研究红美人发现,11月采摘果实腐烂率较低,1月份采摘在采后60d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1月和12月采摘贮藏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3.6 生长调节剂

促进生长类调节剂可延缓果实成熟和衰老,防止果实脱落。水晶柚喷施0.1%氯吡脲、20%赤霉酸、0.015%芸苔素内酯、99%α-萘乙酸钠四种生长调节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13.1%、11.9%、17.9%和15.5%,可滴定酸分别增加17.8%、13.3%、24.4%、11.1% 。金柑喷施800 mg·L -1 乙烯利与5~50 mg/L2,4-D能减少落叶落果,施用1000 μL·L -1 乙烯利褪绿效果明显,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无显著差异,与乙烯利处理沙田柚效果相似 。

4 果实品质提升主要技术措施

4.1 树下铺反光膜技术

树下铺反光膜可提高光照强度,改善中下层果实品质。高恒锦 等在树冠下铺设透湿性反光膜,离地70 cm处反射光强是未铺设的5倍,处理后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1月增加1.88 g·100 ml -1 ,12月增加1.08 g·100 ml -1 。花后195 d和210 d,在南丰蜜橘树盘下覆盖银黑色反光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4.11%和15.07%,比未铺设反光膜提高4.0%和8.8%,含糖量提高10.8%和13.8%,糖酸比提高14.08%和16.39% 。

4.2 地表覆膜技术

地表覆膜可控水、增温、雨季降低土壤含水量等。柑橘地表覆膜比不覆膜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30.74%,单果重降低9.9% 。有孔和无孔反光膜覆膜均可抑制杂草生长,前期提高果实蔗糖含量6.66%~51.93%、后期降低可滴定酸含量4.47%~27.32% 。

4.3 树冠覆膜技术

12月中旬前,果树采用树冠覆膜方式可防冻越冬,采用架式覆膜,膜与树冠顶部保留10~30 cm的距离,可避免高温灼伤。覆膜可提高沙糖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7%~3.37%,固酸比提高1.87~8.12,从而改善果实品质 。覆膜还可提高树冠的日温,范七君 在2017年12月至次年3月将金柑覆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5.96%,固酸比由19.7增加到22.78,糖酸比由16.88增加到19.99。

4.4 采前控水技术

柑橘成熟期对水分要求较严格,采收前20~30 d避免灌水,可用反光膜增强光照,保持土壤干燥,可提高果实糖分含量,减少浮皮现象。若采前下雨,需雨后5~7 d再采收,以确保果实品质。

4.5 有机肥增施技术

每1~2年进行一次深翻改土,挖深沟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用有机肥(鸡粪、统糠、草木灰)替代30%的氮或用稻草替代8%的氮和20%的钾,能提高椪柑果实的固酸比、糖酸比、Vc含量。土施2.5 kg菜籽饼肥和1.0 kg三元复合肥(氮肥、磷肥、钾肥均为15%)可使椪柑果实Vc含量提高21.1%,单果重提高13.7% 。施用花生麸、虾肽有机肥作基肥,减施化肥,同样可改善沃柑和沙糖橘果实品质。

4.6 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可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改善果皮色泽,但内在品质会有一定影响,一般适用于大型水果。三红蜜柚套单层、双层和三层纸袋的果实Vc含量为0.34 mg·g -1 、0.33mg·g -1 、0.39mg·g -1 ,对照为0.3mg·g -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11.4%、11.1%,对照为11.8%,套袋可改善果面色泽和亮度,其中双层纸袋效果最好 。常山胡柚用双层纸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3.7%),单层纸袋和白色纸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实;使用内层黑色的纸袋可促进果皮转色、提高果实商品性。

4.7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沙皮病会导致果皮外观品质下降,可用68.75%的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倍与97%的希翠矿物油200倍混合液防治。目前,多病虫害协同防治应用广泛,果实着色成熟期施用阿维菌素+咪鲜胺+络氨铜药剂,可防治木虱、红蜘蛛和锈壁虱,同时防控溃疡病、炭疽病等,该方式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施用有机硅可增强农药在叶面的展着能力,使留存量增加15.37% ~51.35%。

5 展望

目前,针对影响柑橘果实品质改善的自然环境因素及砧木选择、施肥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多,但修剪技术对品质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在病虫害的影响方面,主要集中于对果实外观影响的研究与应用,影响与改善内在品质的研究相对较少。树冠覆膜留树保鲜、果实套袋、采前控水提高果实品质技术最为绿色环保,但相关技术体系还不健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病虫害综合防控在果实品质提升中的技术体系也不够完善。

未来应在栽培技术优化、适地适栽、均衡营养、生长调节剂合理使用等方面加强研究;如某些品种喷施乙烯利催熟仅果皮褪绿但果实品质未相应提高,因此应加强安全高效促熟提质产品的研制。

总之,在影响柑橘果实品质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提高果实品质有效技术和产品方面的研发与应用不足,今后应在促进果实成熟、安全高效提高果实品质技术与产品方面加强研究,以应对柑橘结构性过剩、品质下降、销售压力增大等的挑战。


相关知识

柑橘果实品质改善影响因素及品质提升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梨果实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
白兰地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不同处理方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蝴蝶兰成花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了解云南柑橘果面瑕疵成因及研究进展
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橘园土壤及果实品质影响研究
猕猴桃果园绿肥间作对土壤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3种矿质元素对柑橘品质的影响及施肥策略!

网址: 柑橘果实品质改善影响因素及品质提升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632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这几个配方一定要记住,保花、膨果
下一篇: 苄氨赤霉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