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切实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于4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大学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2期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专题研修班,旨在深入探讨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修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70余名思政工作者参加。全体学员通过专家讲座、报告分享、实地参观和工作坊实践交流等形式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高校思政网开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学成果交流”专栏,陆续发布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专题研修班上的研学成果和心得体会。
从“他山之石”到“本土之花”书写学生社区“成长剧本”
全国高校“一站式”专题研修班2025年第2期第3组
本次培训可以说是焕新赋能的充电器、蓄势增能的加油站和纾困解难的及时雨。既有教授、大咖们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紧扣政策导向的系统讲解,将学生社区建设的先进理念、创新模式抽丝剥茧地进行剖析,让我们透彻理解“提质增效”的内涵与外延,深度诠释了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命题,也为学生社区创新发展、践行育人使命锚定了坐标,又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院校同仁们,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开展的多轮研讨与案例分享。
在小组中,有汕头大学依托近二十年的书院制探索,凝练形成了“一核三聚五融通”的育人模式,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有结合医学特色的长春中医药大学精准把脉问诊、固本培元,开具杏林“一站式”学生社区“六君子汤”的精准良方,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有立足交通特色办学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五育并举形式,形成了“匠·润心、匠·立德、匠·赋能”为特点的社区师生共学、共治、共享、共育综合管理模式。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各高校也共同面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小组紧扣以“学生为C位”的理念,讨论如何化解“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以下四点体会。
一、锚定目标因材施教,立足校情彰显特色
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立足地域文化与学科特色,避免同质化建设。高校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访谈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在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从办学特色方面,理工科院校可依托“科创工坊”,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文科院校则可深化书院制改革,通过经典研读、文化沙龙等活动深化价值引领。从地域文化方面来说,地域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沿海高校可将海洋文化、开放精神融入社区设计,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西部高校则可挖掘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制定分层培养方案:大一注重适应性教育,大二强化专业能力,大三聚焦职业规划,大四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真正实现“一校一策”的社区精准育人。
二、强化统筹协同联动,健全机制凝聚合力
坚持党委统筹全局,构建“校-院-系-社区”四级联动体系,破解部门协同不足的难题。顶层设计相对薄弱的院校,可以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场地分配、资源整合等实际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整合门禁管理、报修服务、活动预约等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智能化管理;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社区治理,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社区建设成效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和个人评优评先体系,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教学、学工、后勤等部门打破壁垒,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三、深化队伍入驻机制,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推动辅导员、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建立“常驻+轮值”工作模式。明确职责分工,辅导员建议每周至少3天在社区办公,负责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专业教师建议每月开展2次学术讲座或科研指导;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定期坐班提供专项服务。同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将社区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的重要指标,持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
四、激发学生主体活力,共建共享彰显担当
搭建学生自治平台,成立学生议事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代表,参与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决策。开展“社区提案大赛”,鼓励学生围绕环境美化、活动策划、设施改进等提出创新性方案,优秀提案给予资金支持和实践机会。设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让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室预约、失物招领等日常事务;发挥朋辈互助作用,组建“学长学姐帮帮团”,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学业辅导、生活经验分享;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环境维护、文化宣传等公益活动。打造“社区微基金”“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项目,支持学生自主策划品牌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自己的社区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丰富的精神盛宴。不同地域、不同校情下的鲜活做法相互交融,既为破解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学生社区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注入了多元灵感。接下来,我们将把本次培训的宝贵经验转化为实干动能,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理念落地,结合本校实际探索特色路径,奋力书写学生社区育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知识
本土创新之花
“家风家训进万家 文明新风伴成长” ——崇德书院开展社区志愿活动
“五色花”课程涵养学生美好心灵
一站式学生社区
从 “心” 出发 南阳市二十一学校班主任论坛助力学生成长
陕西新增30例本土确诊:逆境中的希望之光
从校园到社区 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学校开展“品播种之趣,护心灵之花”植物成长绘本展评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指尖生花”手工疗愈工作坊——干花团扇·毛线编织活动回顾
“破传统家教之茧,护青春健康之花”——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主题讲座进校园
网址: 从“他山之石”到“本土之花”,书写学生社区“成长剧本”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13834.html
上一篇: 【大数据学院】安全教育29期 |
下一篇: 【教育故事】以“心”相伴,静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