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花木之鄉”,安徽肥西在長三角地區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其區位連南接北,兼具南北樹種適生條件,是南花北移、北苗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
論資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肥西花木種植60多年的歷史,並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苗木花卉交易信息平台﹔論規模,肥西花木種植面積達28.7萬畝,從業農戶多達3.5萬余人。
然而,近年來,受到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肥西傳統的苗木花卉產業面臨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等多重發展瓶頸。立足根本、產業轉型是擺在肥西苗木花卉產業面前的必經之路,“花木之鄉”該如何繼續綻放?
中國中部花木城。肥西縣合苗中心供圖
走進中國中部花木城,初秋,這裡依舊是一片“花的海洋”。不久前,這片花海中建起了一間溫室,溫室內的每個玻璃罐內都孕育著一顆花種。
“這裡培育的,都是玫瑰和月季的新品種。”合肥美迪園藝總經理劉維敏介紹說。
2022年,玫瑰和紅月季作為美迪園藝的“當家花旦”,全年銷售量佔比全部花卉產品的50%。正當美迪園藝充滿信心,想要繼續做大玫瑰和月季市場之時,未曾料到,2024年的一場夏季病虫害讓2萬平米的大棚月季嚴重受損。
這場災害過后,劉維敏認識到,如果繼續選取別人培育好的品種,不結合企業自身需要來選種,花卉苗木產業仍舊是“靠天吃飯”。花卉苗木企業想要更進一步,就要自己把握育種技術。
恰逢此時,中國中部花木城“官宣”了肥西花卉科技小院,這是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務中心與安徽農業大學合力搭建的科技小院項目,旨在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培育新種,佔據市場優勢。一年時間裡,肥西花卉科技小院成功引進培育11種國內外花卉新品種,獲批“一種木本花卉高空壓條裝置”等專利技術7項,待批准專業技術5項,制定省級地方標准2項。
肥西花卉科技小院的成功啟迪了劉維敏,在當地的支持下,劉維敏跑遍了全國農業科技院所尋求通過企業與高校合作的方式來突破美迪園藝發展的瓶頸。2025年8月7日,安徽肥西玫瑰(月季)科技小院正式揭牌。
至此,“花木之鄉”已有四所科技小院:肥西花卉科技小院、肥西花木科技小院、肥西蝴蝶蘭科技小院和肥西玫瑰(月季)科技小院。肥西花卉苗木產業轉型之路上,形成了花木、蝴蝶蘭、月季三大特色品類的科技支撐格局。
安徽肥西玫瑰(月季)科技小院溫室。人民網 丁紀攝
如果說“科技花”讓肥西花木重新站穩腳跟,那麼惠及苗農的“富民花”則是讓肥西花木再度啟航的底氣。
面對苗木同質化、市場供大於求的現狀,在主管部門的引領下,一方面,扶持企業進行標准化生產,增加高檔盆景花卉、精品灌木多肉等園藝產品生產,形成多元化產品體系,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鼓勵企業賣苗賣場景,建成“苗圃+庭院”“種苗+花卉”“小景+超市”等多個應用場景,讓客戶能一站式感受庭院景觀、小區綠化、私家花園等景觀效果,以設計帶動苗木發展。
對普通苗農而言,“林下生金”成為新出路。官亭鎮新民村、姚崗村試點探索“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從景觀林轉型堅果林,原景觀苗木基地轉型為近2000畝碧根果種植基地,帶動一產、三產共同發展。
在肥西縣周樓村的實踐中,當地在薄殼山核桃林下規模化套種芍藥80畝、金絲皇菊120畝,使同一地塊同時產出苗木長期價值與藥材短期收益,整合了林地垂直空間資源,將傳統單一苗木種植的“平面生產”升級為“立體復合經營”,走出了富民強村、產業振興的雙贏路徑。
紫蓬山風景。徐勇攝
而意外之喜在於,得益於肥西縣60年苗木種植歷史,這座城鎮的“生態花”綻放得格外美麗。
圍繞紫蓬山,肥西縣打造了系列森林旅游康養產業鏈條,推動醫藥養生、健康養老、自然教育、戶外體驗等業態與苗木花卉深度融合,形成了聚星糧驛1953、星野蓬境等一批森林康養項目。項目集戶外營地、休閑養生、研學旅居、農林觀光等功能於一體,進一步豐富了旅游業態。在客流量方面,2025年上半年,肥西縣紫蓬山風景區共接待游客80萬人次,同比增長72.11%。
花開三朵,各表一枝。科技賦能、富民增收、生態增值——肥西以“三朵花”破解發展瓶頸,實現苗木產業的多元融合與價值提升,為“花木之鄉”煥新綻放寫下生動注腳。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關飛、張磊)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关知识
安徽向前丨花开肥西 苗木逢春
安徽肥西:年宵花 迎新春
安徽肥西:合肥花卉科普馆开馆
安徽肥西朴树、榔榆、黄连木、重阳木、乌桕、三角枫
安徽肥西木瓜海棠、垂丝海棠
肥西苗木网
安徽合肥肥西供应无患子小苗米径1
中国肥西中部花木城“春花展”正在进行
安徽肥西:“千萬工程”繪新景 和美鄉村如詩畫
安徽肥西:知名企业入驻中国中部花木城产业示范园
网址: 安徽向前丨花開肥西 苗木逢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17417.html
上一篇: 巧手制作花球盆景的8个方法 |
下一篇: 迎春花盆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