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威海的中粮山萃花生制品(威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花生”)的标准化厂房中,机械轰鸣,生产如火如荼。在这里,17条坚果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产出200多吨花生酱、裹衣花生以及其他坚果类产品,销往国内国际市场。细腻香浓的花生酱、鲜香解馋的花生蚕豆、营养丰富的坚果礼包……这些农产品不仅给国内的居民带来舌尖上的享受,甚至走出国门,在澳新、欧盟、日韩等国际市场传递“中国滋味”。
2022年,中粮花生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利润近千万元。然而, 中粮花生的“花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作为多年前国内重要的出口型食用花生加工企业,中粮花生业务类型较为单一,面对市场的急速转型,亟待重生。
调整产品结构,“花”样深化改革
从困境到崛起,惊人的转变背后,是中粮花生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重组内部管理架构,制定发展规划,改变产品结构。2019年,中粮花生加入科技创新的发展步伐,通过精准把脉、细处着眼,对花生市场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与行业调查,近距离了解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和市场变化,积极稳妥去产能。随后,中粮花生明确了以科技创新赋能精深加工的思路,开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小小的花生身价“升值”,为产业带来更多效益。
深耕科研创新,“花”样做深做精
步子迈开,一路加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19年以来中粮花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5000万元,先后成立了研发、技改创新工作室,集中攻克产品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以及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工艺难题,各产品线人均产能实现了8%—50%的提升。同时,中粮花生研发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解决了坚果休闲食品原料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突破了花生酱产品研发中油酱分离等难题。
经过系列改革,中粮花生从此前进行粗加工的单一外贸型企业,一跃成为专注坚果精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贯通产收输销 推动乡村振兴
中粮花生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科技”的经营模式,保障有效供给产生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近五年来,中粮花生在山东及东北建设四个原料基地与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花生购销合同”,引导农民种植高附加值品种、开展标准化生产。原料的品质提升了,产品的供给稳定了、种植户的收入增加了,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小小的花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
目前,已有6000多农户成为中粮花生的密切合作伙伴。今年,中粮花生在东北地区和山东省共建有花生基地8.15万亩,与2983户种植户签订了种植购销协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谱写“花”样乐章。
原标题:《中粮花生“升值”记: 谱写“花”样乐章 传递“中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