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小黄花、六月菊。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de的干燥头状花序, 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华东等地。
【药用特点与中毒机制】旋覆花性味苦、辛、咸、微温,有小毒。现代研究表明旋覆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柱层析、HPLC等分离方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342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学方法技术(一维及二维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谷甾醇、槲皮素、?-菠甾醇、山柰酚、3-谷甾醇葡萄糖苷、?-葡萄糖。用法用量:3~9g包煎。其中毒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中毒症状】部分病人出现发热、恶心、皮疹、瘙痒。有患者将本品未包、未过滤服用后出现食管、胃脘、灼热、泛逆欲吐、胃中如刺如芒,如万虫窜动,恶心而不得吐,其痛苦不可言喻。
【解救方法】按一般原则处理。如系未包煎内服时急用甘草20g,加蜂蜜30g,开水冲服。
【中毒实例】男性,45岁,2002年9月15日晚8时入院。患者本人及家属述:大约于晚6时,患者服用汤药后即感咽喉刺痒,胸部及胃脘如毛如刺,闷乱嘈杂,不可名状。伴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所服中药药汁和少量食物残渣,及黏涎黄绿苦水。来院时患者仍恶心干呕、上腹部闷塞胀痛,烦躁不安,坐卧不宁,拍胸揉腹。查上腹部稍紧张, 按压痛、腹软, 血压150/90mmHg, 脉搏90/min,神志清,心肺无异常。患者声称服中药中毒,遂查阅当日门诊病历。其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痛。处方为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广木香10g,砂仁5g,甘草5g,陈皮10g,人参5g,旋覆花(单包)10g,姜半夏10g,代赫石6g。统观皆为一般常用中药,不致引起中毒反应,并非剧毒药所致吐泻。当问及患者家属煎服过程时,得知将二剂中药及单包的10g旋覆花同时入锅,既未布包也未过滤将煎成的200ml药液一次服下,服后不久出现上述症状,经村医注射阿托品不见缓解,急来院。诊断为误服过量旋覆花反应。给予镇静、补液, 同时用甘草20g, 开水冲泡缓缓咽下, 约20min后,胸胃不适及恶心呕吐渐愈,安静入睡。翌日离院,嘱可放心将剩余5剂中药服完。追访半年再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关知识
铃兰中毒症状表现与解救方法
旋复花中药材(旋覆花的炮制方法)
杜鹃花中毒症状表现与解救方法
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旋覆花的副作用
旋覆花(《本经》)
旋覆花为什么不建议吃
旋覆花的炮制方法
芋头中毒解救方法
旋覆花对肾有好处吗
网址: 旋覆花中毒症状表现与解救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6927.html
上一篇: 地高辛——经典老药的兴衰 |
下一篇: 湛江富贵竹产业竞争力分析.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