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5日电(记者金地、徐凯鑫)樟子松做骨架、桦树皮做船体,两头尖尖的船形如同一片巨大的“柳叶”。这是鄂伦春族传统交通工具桦树皮船的样子。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记者见到了鄂伦春族老人郭宝林制作的一艘长达10米的桦树皮船。他告诉记者,做桦树皮船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原材料,木材的宽度、柔韧度等都要“百里挑一”,“今年为了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周年,特意新做了4艘桦树皮船。”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鄂伦春民俗馆里展示的桦树皮船。(受访单位供图)

  鄂伦春族世代居住在祖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曾长期在山上过着沐风浴雪的游猎生活。70年前,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黑龙江省的鄂伦春人走出深山,定居开创新家园。

  桦树皮曾是鄂伦春人重要的生产生活原材料。“过去没有桦树皮船就没办法生存,过河、打鱼都要用。”郭宝林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桦树皮船,到20岁时已经可以自己独立制作。


  早年间,郭宝林在桦树皮船上打鱼。(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随着生活的变迁,现在的鄂伦春人已不再需要桦树皮船作为交通工具。见证了鄂伦春人漫长游猎历史的桦树皮船“摇身一变”,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12年,郭宝林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如今,他的女儿郭红霞也传承了桦树皮制作技艺。

  “我父亲做的桦树皮船很大,有8米的、10米的,主要是在一些博物馆、院校进行展示。我做的是迷你的小船,不少游客觉得这代表了鄂伦春族独特的文化,会买来当纪念品。”郭红霞说。

  不仅是桦树皮船制作技艺,鄂伦春族“赞达仁”曲调、兽皮制作技艺等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鄂伦春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见证了这个民族绵延不息的文化传承。随着生产生活变迁,鄂伦春人的民族技艺、作品也在传承中发展,绽放“创新之花”。

  在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鄂伦春族群众关爱华一家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制作的传统和创新的桦树皮手工艺品。

  “以前在山上时鄂伦春人的生活离不开桦树皮,你看这是传统的桦树皮盒,上边的花纹是用细小的兽骨一点点砸出来的。”关爱华捧出一个桦树皮盒向记者展示,只见褐色的圆形盒子上,用兽骨砸出的纹饰十分工整细密。


  关爱华展示传统桦树皮盒制作过程。新华社记者 金地 摄

  “这几年我们对传统的桦树皮盒进行了设计创新,比如这个心形的小首饰盒,在造型和花纹上都做了创新,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不少游客都喜欢。”关爱华说,“不仅是桦树皮盒,我们还创新设计了用动物皮毛制作的小挂饰,既能体现我们鄂伦春族作为游猎民族的特色,价格也不贵,很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

  据了解,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建立文化馆、博物馆,开展非遗展、非遗传承培训等方式,加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已有12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传承中发展的民族技艺,也成为鄂伦春人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十八站乡,当地建成鄂伦春民族风情园,积极发展旅游业。园区中设立的手工艺作坊,既可以让村民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也可以让游客进行体验。

  “既能传承鄂伦春族文化,还能增加一份收入,村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挺高。现在每年人均能增收3000元,随着我们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相信未来带动群众增收的力度还会更大。”十八站乡乡长孟威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委员风采】王国春:匠心传承与创新研发 民族手工技艺再生花
创新传承让文化之花绚烂绽放.docx
内蒙古鄂伦春:产业之花在黑土地绽放
勉萨派唐卡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龙通花:传承苗族刺绣 弘扬民族文化汇聚民族技艺 打造民族品牌
西昌民族舞蹈队: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艺术
勉萨派唐卡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文化传承】景谷:非遗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绽放璀璨之花
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在美术设计中的现代表达

网址: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949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白桦树皮图片素材下载
下一篇: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阿尔山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