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 (Hosta plantaginea),又称:白玉簪、白鹤仙、玉春棒;天门冬科(Asparagaceae)玉簪属(Hosta)。原产于中国、日本及朝鲜半岛,现广泛栽培于温带地区。
玉簪花语
形态特征
【叶片】:基生,卵形或心形,叶脉明显,绿色或具斑纹(部分品种如花叶玉簪)。
绿色叶片玉簪
斑纹叶片玉簪
【花朵】:总状花序,花冠漏斗状,多为白色或淡紫色,具芳香,花期6-9月。
白色玉簪花
紫色玉簪花
【根茎】:粗短,丛生。
玉簪根茎
生长习性
【环境】:喜阴湿,耐寒(-15℃),忌强光直射。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繁殖】:分株(春季/秋季)、播种(发芽慢,需2-3年开花)。
栽培与应用
【园林用途】:阴生植物经典选择,适合林下、庭院荫蔽处或盆栽。
【常见品种】:
白玉簪:花纯白,香气浓。
白玉簪
紫萼玉簪:花淡紫色。
紫萼玉簪
花叶玉簪(如‘金边’玉簪):观赏叶片。
花叶玉簪
养护要点
【光照】:半阴或散射光,强光易灼伤叶片。
【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忌积水。
【病虫害】:蜗牛、蛞蝓啃食叶片,需及时防治。
文化象征
【名字由来】:花朵形似古代发簪,色如白玉,故名“玉簪”。
【文学意象】:宋代黄庭坚咏玉簪:“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象征高洁、清雅,古人常以玉簪赠友表达心意。
药用价值
全草或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乳腺炎、痈疮肿毒、溃疡可用新鲜叶片捣汁外敷;中耳炎可用新鲜叶片捣汁滴入耳中。
玉簪药用价值
扩展知识
玉簪属全球约40种,中国产6种,多为观赏植物。
夜间开花品种(如白玉簪)吸引蛾类传粉,具生态价值。